十九、抗中性白细胞胞浆自身抗体(Anti-eutrophilcytoplasmic autoantibody ANCA)

Davies 等(1982)首次报告在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发现ANCA。Hall等(1984)在4例系统性血管炎中也发现ANCA,其中3例表现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Vander woude等(1985)报告血清中ANCA的滴度与诊断活动性Wegener氏肉芽肿的病情有密切关系,随着病情缓解,ANCA的滴度逐渐降低,所以认为是诊断Wegener氏肉芽肿很敏感的指标。随后一些研究表明检查ANCA对诊断结节 性多动脉炎和特发性新月体肾炎均有较高的敏感性。1989年和1990年分别召开了第一和第二届国际ANCA专题研讨会,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重视。

ANCA抗原存在于中性白细胞的胞浆颗粒中,分子量为29kD,已证实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与存在于中性白细胞嗜天青色颗粒中的丝氨酸蛋白酶-蛋白酶3(PR3)十分相似。所以,胞浆型ANCA(C-ANCA)能与PR3发生特异性反应。另一型称核周型ANCA(P-ANCA)的主要抗原成分是髓过氧化物酶(MPO),在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系统性血管炎患者,约90%的P-ANCA能与MPO发生特异性反应。由于有时P-ANCA同时伴有细胞核荧光,为排除假阳性,必须证明是MPO-ANCA。ANCA可以为IgG、IgM、或IgA类抗体,在不同疾病时三者的出现机率不同。

间接免疫荧光检查ANCA:用肝素抗凝血分离中性白细胞,以0.01mol/l Ph7.4 PBS洗细胞3次,制涂片,吹干。无水酒精固定5min。加待测血清,37℃孵育40min,PBS冲洗。加1:10稀释的抗人IgG-FITC荧光抗体,37℃孵育30min,PBS洗3次,每次3min,磷酸缓冲淮甘油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

ANCA的荧光可表现为C-ANCA和P-ANCA二种类型:C-ANCA荧光在胞浆中,分叶核之间有强的弥散性荧光、核无荧光。P-ANCA的荧光集中核周围,形成环状或不规则块状。

ANCA的致病机理:ANCA能使中性白细胞活化,发生呼吸爆炸,释放胞浆中的多种水解酶,氧自由基等活性物质而导致组织损伤。由于PR3和MPO都带正电荷,它们能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PR3-ANCA和MPO-ANCA与之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另外,沉积在基底膜上的PR3和MPO还能通过介导细胞免疫,参予肾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