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ou等(1957)首先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出存在于SLE病人血清中的NAN,Alexander和Duthie(1958)证实了Friou等的结果。Friou等(1958)检查了28例SLE病人血清中有27例ANA阳性。一例阴性属临床长期不活动性病人。以后大量报告都指出用免疫荧光间接法检查ANA对于临床诊断SLE有重要价值,其阳性率在80%~100%之间,阳性对于SLE病有确诊价值,但阴性不能完全排除SLE,因为少数活动性SLE其ANA可能维持阴性,Fessel氏认为可能是一种亚型。正常人0%~4%,类风湿关节 炎、皮肌炎、硬皮病、sjogeren’s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多种疾病也呈不同程度的ANA阳性率,ANA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指标。ANA在各种疾病中的百分率见表15-1。
表15-1 抗核抗体在各种疾病中的百分率
临床诊断 | 人次 | 阳性率(%) | 临床诊断 | 人次 | 阳性率(%) |
SLE | 61 | 98.5 | Grave’s病 | 15 | 23.5 |
SLE(?) | 14 | 57.1 | 风湿病 | 30 | 23.3 |
DLE | 19 | 52.6 | 风湿性心肌炎 | 54 | 20.3 |
类风湿病 | 66 | 31.8 | 心肌炎 | 145 | 8.3 |
皮肌炎 | 21 | 60.6 | 病毒性心肌炎 | 25 | 24.0 |
重症肌无力 | 9 | 66.6 | 冠心病 | 281 | 3.6 |
甲状腺炎(桥本氏病) | 24 | 29.1 | 心肌梗塞 | 17 | 35.4 |
亚急性甲状腺炎 | 15 | 40.0 | 心肌病 | 42 | 16.6 |
I130治疗后甲亢 | 46 | 32.6 | 糖尿病 | 37 | 24.3 |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 | 300 | 22.0 | 慢性萎缩性胃炎 | 96 | 8.3 |
甲状腺机能低下(甲低) | 17 | 23 | 胃炎 | 36 | |
结缔组织病 | 13 | 59.2 | 胃溃疡 | 23 | |
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 869 | 23.5 | 胃癌 | 35 | 11.4 |
急性肝炎 | 82 | 22.7 |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 11 | 54.5 |
乙型肝炎 | 82 | 65.8 | 十二指肠溃疡 | 8 | 37.5 |
慢性肝炎(HBsAg) | 132 | 27.3 | HBsAg带菌者 | 23 | 4.3 |
慢性活动性肝炎 | 9 | 77.7 | 慢性气管炎 | 791 | 20.8 |
慢性迁延性肝炎 | 44 | 19.1 | 过敏性紫斑 | 3 | |
肝硬化 | 61 | 27.3 | 烧伤 | 12 | |
胆汁性肝硬化 | 3 | 高脂血症 | 6 | ||
肝癌 | 18 | 27.7 | Adison’s病 | 3 | |
肝黄萎缩 | 27 | 18.5 | 雷诺氏病 | 3 | 2例阳性 |
地方性甲状腺肿 | 21 | 28.6 | 扁平苔藓 | 11 | |
地方甲状腺肿手术后 | 25 | 正常对照 | 281 | 5.3 |
Hargraves对狼疮细胞(1948)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明引起狼疮细胞发生的因子,为抗核成分的抗体。抗核抗体是一组对细胞核内DNA,RNA或组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目前发现至少有十七种。这些抗核抗体对于结缔组织病的致病病因的探讨和临床诊断均有重要帮助。这些结缔组织病各有不同的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ies profile)。
目前,国内已建立了11种测定方法,提高了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水平。
用作检查ANA的抗原很多,如鸡的红细胞核,人白细胞,皮肤,甲状腺、脾脏、淋巴瘤、胸腺、肾、羊膜细胞、颊细胞等,还有Hela细胞,大小白鼠的肝和肾冰冻切片(4~6μm)等,以成年小白鼠的肝切片最为常用。用动物细胞核作抗原,可以避免血型的干扰因素。Konice氏等(1978)报告用马疫锥虫(Trypanosoma equiperdum, TE)作抗原测定SLE病人血清中抗双链DNa (dsDNA)因TE的核和动基体为不含蛋白的纯dsDNA,抗原性纯一,特异性强,不需提纯,为天然的dsDNA底物,据认为抗dsDNA抗体为SLE所特有,一些研究指出dsDNA抗体与SLE病情活动及狼疮肾炎的发病机理有密切关系,持续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是狼疮肾炎的不祥之兆。
1.抗核抗体的荧光形态及临床意义ANA的荧光形态和其相应抗原有密切关系,ANA的抗原性质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所以,观察荧光形态与临床诊断可能有一定联系。
(1)周边型(或称核周型):可见荧光以核边缘强,核轮鲜明,靠核膜的荧光呈绒毛状,核中心荧光弱或无。这是天然DNA或去氧核糖蛋白的抗体产生的一种荧光形态,肝细胞核,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和鸡红细胞核较典型。常见于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清中。药物引起的狼疮样综合征也常出现。这些病人病情严重,肾受累的约占56%,与疾病进行性发展和狼疮细胞现象密切相关。
(2)均质型(或称弥散型):可见全核呈均匀一致的黄绿色荧光,核轮廓明确。血清中这种抗体用脱氧核糖蛋白吸收可以消除。证明是由核蛋白抗体(主要是IgG类)与核中脱氧核糖蛋白反应的结果。此种荧光形态常见于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偶见于恶性病或结缔组织病。滴度多在1:160以上。如将血清适当稀释即可出现其它染色形态,证明其中尚有其他荧光形态的抗体混在其中。弱阳性均质型意义不明,供血员有3%~10%的阳性。
(3)斑点型(或称小结型):核轮廓不鲜明,核内呈斑点状荧光。由核内Sm抗原引起的一种抗体,包括IgG、IgM或IgA三类抗体。当用原血清染色时,斑点呈大团块状,稀释血清时变为分散的斑点状。主要见于硬皮病及肢端动脉痉挛病(雷诺氏病),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4)核仁型:仅是核仁呈现黄绿色荧光,血清中此类抗体较少见。用肝细胞核和培养细胞作抗原可以检查出来。因血片中粒细胞及正常淋巴细胞中缺乏核仁抗原,检查不出此抗体。此型抗体可有IgG、IgM或IgA类。最常见于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皮肌炎和sjogren’s综合征,其他胶原病很少见。
其次,还可见核膜型、结节 样网状型等,没有明确的诊断意义。ANA的相应抗原和荧光类型见表15-2。
表15-2 ANA的相应抗原和荧光类型
相应抗原 | 荧光类型 | |
抗DNA抗体 | dsDNA | 周边型 |
SSDNA | 周边型 | |
dsDNA+SSDNA | 周边型 | |
抗核蛋白抗体 | 脱氧核蛋白 | 均质型 |
组蛋白 | 均质型 | |
可溶性核抗原(ENA) | 斑点型 | |
抗核仁抗体 | 低分子RNA | 核仁型 |
核糖体系RNA | 核仁型 |
2.ANA的滴度与病情的关系Tablonska等的研究认为活动期红斑狼疮ANA的滴度在1:160或更高,国内的报告滴度在≥1:80则显示病情的活动性,滴度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依据之一,高滴度与病情活动性相平行。高俊达(1979)对于ANA滴度变化的临床意义研究指出,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清中ANA滴度的变化与病情活动性、脏器损害、预后和其他化验指标的关系如下:
(1)ANA滴度在1:80~160以上有80.5%属临床活动性,有89.5%~97.8%缓解期病人在1:160以下。
(2)ANA滴度变化与临床症状是一致关系,但先于疾病的活动而升高,后于症状的缓解而下降。
(3)ANA滴度变化与狼疮细胞、血沉、尿蛋白和血清γ球蛋白含量异常一致。
(4)ANA滴度可作强的松用量的选择参考,ANA滴度在1:160以上者要加紧积极治疗,1:40以下者可减至维持量。
ANA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于诊断没有皮肤损害的红斑狼疮病帮助更大,取病人的皮肤作冰冻切片,用ANa IgG荧光抗体直接法染色,可见在表皮与真皮连接处显示荧光带。Tuffanelli报告病人有皮肤损害,直接免疫荧光检查ANA的阳性率为90%,在正常皮肤中红斑狼疮病人ANA的阳性率可达56%,而后者在其他疾病极少见,因而有较大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