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
《内经》曰∶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夫经之所谓邪者,风、寒、暑、湿、燥、火,有余之淫邪耳,非若世俗所谓鬼神之妖怪也。病有心虚惊惕,如醉如痴,如有邪鬼所附,或阳明内实,以致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皆痰火之所为,实非妖邪祟之所迷也。古虽有禁咒一科及龙树咒法之治,皆移精变气之术,但可解疑释惑,以使心神之归正耳,何邪祟之可祛哉?
丹溪曰∶俗云冲恶者,谓冲斥邪恶鬼祟而病也。如病此者,未有不因气血先亏而致者。气血者,心之神也,神既衰之,邪因而入,理或有之。血气两虚,痰塞心胸,妨碍升降,不得营运,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职,视听言动皆为虚妄。以邪治之,其人必死。
□
凡山谷幽阴处所,或有魍魉魑魅、狐精狸怪,及人间多年鸡犬,亦间有成妖,纵使迷人,则不过近于气血虚而正气弱者。正气弱,即心邪,心邪则妄见、妄闻、妄言、妄走,无非邪也。
惟邪见邪,故有之矣。正人无病者,皆不得见,从可审矣。惟此心一正,则百邪俱避,何邪祟之疑哉!
脉候
乍疏乍数,乍大乍小,或促或结,皆邪脉也。脉紧而急为遁尸。脉滑者为鬼疰。
治法
《素问·遗篇》曰∶ 人忧愁思虑则伤心。又惊,天数不及,因而三虚,肾神失守。盖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水不及岁,有黄尸鬼,见之令人暴亡。可刺足太阳之所过,京骨穴也,复刺肾俞即生。
人恚怒气逆则伤肝。又遇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或遇厥阴司天,天数不及,因而三虚,肝神失守。盖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木不及岁,有白尸鬼,见之令人暴亡。可刺足少阳之所过,丘虚穴也,复刺肝俞即生。
人形寒饮冷则伤肺。复登高疾走,喘出于肺。或遇阳明司天,天数不及,因而三虚,肺神不守。盖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金不及岁,有赤尸鬼,见之令人暴亡。可刺手阳明之所过,合谷穴也,复刺肺俞即生。
肝虚见白尸鬼,而后暴厥不知人,名曰尸卒。(五邪病名并同。)目中神采不变,四肢虽冷,心腹尚温,口中无涎,舌卷囊不缩者,可刺之复苏。
丘虚(二穴,在足外踝下如前陷中,去临泣穴五寸,足阳明之原也。以毫针刺入三分,得气即补留。口中闭气,腹中鸣者,可治也。)
肝俞(二穴,在背第九椎下,两旁各开一寸半。以毫针刺入三分,得气则补留。气返者即苏。)
心虚见黑尸鬼,而后暴厥不知人。四肢虽冷,目中精采不变,气虽闭,舌不缩,未出一时,可治,刺之复苏。
阳池(二穴,在手表腕陷中,手少阳之原也。得气补留,即苏。)
心俞(二穴,在背第五节下,两旁各开寸半。得气补留,即苏。)
脾虚见青尸鬼,而后暴厥不知人。四肢冷而身温、唇温一时可治。
冲阳(二穴,在足趺上骨间动脉,去陷谷三寸,足阳明之原。以毫针刺入三分,得气则补留三呼,次进一分,留一呼,徐徐退针,以手扪之。复刺脾俞穴。)
脾俞(二穴,在背第十椎下,两旁各开一寸半。以毫针刺入三分,得气则补留二呼,进二分,动气至,徐徐退针,实时苏。)
肺虚见赤尸鬼,而后暴厥不知人。虽无气,手足冷,心腹温,鼻微温,目中神采不变,口中无涎,舌不卷,囊不缩者,未出一时,可治。
合谷(二穴,在手大指,次指两歧骨间,手阳明之原也。以毫针剌入三分,得气则补留,三呼后退一分,留一呼,徐徐出针,以手扪其穴。复刺肺俞。)
肺俞(二穴,在背第三椎下各一寸半。以毫针刺入一分半,得气则补留三呼,次进一分,留一呼,徐徐出针,以手扪穴,即生。)
肾虚见黄尸鬼,而后暴厥不知人。气绝,四肢厥冷,心腹微温,目中精采不变,唇舌焦黑,口中无涎,可救。
京骨(二穴,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内际陷中,足太阳之原也。用毫针刺入一分半,得气则补留三呼,进至三分,留一呼,徐徐出针,以手扪穴。复刺足少阳之俞。)
足少阳之俞(在背第十五椎下,两旁各开一寸半。以毫针刺入三分,得气则补留三呼,次又进五分,留三呼,徐徐出针,以手扪其穴,即生。凡以上刺法,必先以口含针暖而刺之,则经脉之气无拒逆也。)
□
治一切惊狂谵妄,逾垣上屋,骂詈不避亲疏等证。
以病患两手大拇指用细麻绳缚定,以大艾炷置于其中,两爪甲及两指角内四处着火,一处不着则无效。炙七壮神验。
□
治邪祟病,虽禁咒以释其疑,服药必详虚实痰火轻重,调治则内外合一,其病速愈。若只务巫而不用药,其病不能去,必无可愈之理。若只服药而不用巫以释其疑,虽愈效迟。是故内外兼治,斯速效矣,此祝由之所由设也。
药方
正心汤(方见心风门。) 治邪祟见鬼,不省人事。
苏合丸(方见风门。) 治诸邪病。
还魂丹治中恶卒死。
麻黄(三钱) 桂枝(二钱) 杏仁(十二粒)
水煎。灌下即苏。
(李豫)八毒赤丸治一切邪祟鬼疰,服之即愈。
雄黄 朱砂 矾石 附子(炮) 藜芦 牡丹皮 巴豆(各一两) 蜈蚣(一条)
上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无时凉水送下。
《卫生宝鉴》云∶信副使许可道到雄州诸予看脉。诊之脉中乍大乍小,乍短乍长,此乃血气不匀,邪气伤正。
本官说∶在路宿邯郸驿中,夜梦一妇人,着青衣,不见面目,以手于胁下打一拳,遂一点痛往来不止,兼之寒热而不能食,乃鬼击也。予曰∶可服八毒赤丸。本官尝读名医录中,见李子豫八毒赤丸为杀鬼杖子,遂与药三粒,卧时服,明旦下清水二斗,效。又陈庆玉第三子因昼卧于水仙庙中,梦得一饼食之,心怀忧思,心腹痞满,饮食减少,约一载余,渐渐瘦弱,腹胀如鼓。
屡易医药及巫师祷之,皆不效,又不同安卧。召余诊之,问其病始末,因思此疾既非外感风寒,又非内伤生冷,将何据治?予思李子豫八毒赤丸颇与相当,遂与五、七丸服之,下清黄涎斗余。渐渐气调,而以别药理之,数月良愈,不一年体壮实如故,因录之。此药可谓如神,治时宜斋戒沐浴,净室正心修合。
戊午秋,甫在杭城,过遇饭店一妇,年三十,颇姿,因往神庙烧香,被热,途中饮凉水一碗,归而腹胀不食,渐觉昏闷,遂至妄言妄见,皆云附邪,巫祷不效。余带有八毒赤丸,因与七粒,令服之,遂下黑汁一桶,其妇遂软而伏卧不言,复进四君子汤,一剂而愈。
桃奴丸治心气虚怯有热,尸疰,魇梦,惊痫等证。
桃奴(即桃树上不落干桃,十二月收,七枚) 辰砂(半两) 桃仁(十四两) 玳瑁(一两,镑)琥珀(三钱) 乌犀角(半两,水石上磨) 牛黄 麝香 冰片(各一钱) 雄黄(桃叶煮,水飞,三钱) 安息香(无灰酒研,飞)
上各另研,以安息香同桃仁、琥珀共熬成膏,和诸药末为丸,鸡头子大,阴干。每服一丸,人参汤化下。
鹿角散治一切邪祟,男妇梦与鬼交,妖魅迷惑,不肯实言。
鹿角为末,水调服方寸匕,日三服。效与不效,用东引桃枝煎汤下。
辟邪丹治冲恶怪疾,及山谷间九尾狐精为状作患。
人参 茯神 远志 鬼箭羽 石菖蒲 白术 苍术 当归(各一钱) 桃奴(焙干) 雄黄 辰砂(各三钱,各另研) 牛黄(一钱,另研) 金箔(二十片) 或加麝香(一钱)
上为细末,朱砂、雄黄、牛黄三末和匀,酒调米糊为丸,龙眼大,金箔为衣。临卧木香汤化下一丸。诸邪远避,以绛纱囊盛五、七粒悬床帐中,尤妙。
□
一方∶治魇死不还。用半夏末吹入中,即苏。
一方∶治鬼疰心腹痛不可忍。取东引桃枝,削去青皮,取白皮一握,水二升,煎半升,令服尽,瘥。不效再服。
一方∶治鬼疰、尸疰。《抱朴子》云是五尸之一疰。其病变动,挟诸鬼邪为害,乃有二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使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然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后复传旁人,乃至灭门。觉知此候,当宜急治。用桃仁一升,捣碎,水煮,取汁四升。一服尽当吐,吐不尽弗愈,三两日再一服。
一方∶治前证。以獭肝一具,阴干为末,水调方寸匕,日三服,瘥。
一方∶治魇不悟。以伏龙肝为末吹鼻。
一方∶治卒中五尸顿尸。其状腹胀气急冲心,或有块青肿,或牵腰脊。以鸡蛋一枚取白,吞之困者,摇顿令下。
又云∶鸡味辛补。
一方∶治五尸飞尸,游走皮肤,穿脏腑,变化无常,闻笑哀便作。风尸者,淫濯四肢,不知痛楚,每发昏迷,遇风雪便作。沉尸疰,缠骨冲心,举身沉重,精神错乱,常觉昏废,每遇节气辄至。以忍冬藤锉数斛,煮取浓汁,煎成膏。每服半酒杯,酒一杯下。
一方∶治一切邪祟鬼疰,恶气尸疰,腹痛。虎骨酥炙黄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下。得虎头骨尤妙,以虎头骨作枕,避一切鬼魇、疟鬼、温鬼等疾。
一方∶治尸疰,鬼疰。用鹳骨炙黄为末,酒调方寸匕,空心服。
一方∶治一切邪祟鬼疰。用冬葵子炒为末,酒调服。徐长卿杀邪。
一方∶治鬼疰 癖,咳嗽,日渐黄瘦。用桃仁去皮尖,打碎,以水煮汁,去渣,入米煮粥,空心食之。
一方∶治女子邪魅迷交。用雄黄一两、松脂二两溶化,和桃枝搅匀,丸如弹子大,焚之用焙笼,令女坐于上,以被盖之,止留头面在外。不过三丸,其邪自断。
一方∶杀恶邪妖魅,能禁不祥。用桃奴、桃 为末,酒调下。
一方∶治邪祟百病,诸药不效。以桃胶不拘多少,桑柴灰淋汁,渍一宿,日干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酒下立效。或以桃花渍酒饮之,兼好颜色最妙。
一方∶治邪气百病,轻身延年。用明矾一斤,以水一斗二升渍一宿,矾石消化,置铜器中,炭火上熬,大沸,从旦至午,或至一升许,引以举上如悬丝形,加入白盐一勺、蜜半升,搅匀,候凝,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日三服。
医案
丹经云∶虚病、痰病,有似邪祟。盖血气者,身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理或有之。
若夫血气两亏,痰客中焦,妨碍升降,不得运用,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职,视听言动皆为虚妄,以邪治之,其人必死。一少年人,暑月因大劳而渴,恣饮梅浆,又连得大惊三、四次,妄言妄见,病似鬼邪,脉两手皆虚弦而沉数。予曰∶数为热,虚弦为惊,又梅酸之浆郁于中脘,补虚清热,导去痰滞,病乃可安。遂与参、术、陈皮、茯苓、芩、连等药浓煎汤,入竹沥、姜汁,旬日未效,聚皆尤药之不对。予脉之,知其虚未复,痰未降也,仍令前方入荆、沥服,旬日而安。
一人醉饱后妄见如祟,询之系亡兄附体,言出前事甚的。乃叔在旁叱之,曰∶非邪,食鱼腥与酒太过,痰所为耳。灌盐汤一、二碗,吐痰一、二升,汗大作,睡一宿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