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肺患者甲皱微循环变化及补肾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0年6期31~32页

摘要:近年来,微循环研究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国内已有报导的,诸如冠心病、肺心、流脑、流行性出血热、脉管炎、胶原性疾病等。我院在用中医中药治疗硅肺的过程中,结合中医肾虚理论的研究,通过甲皱微循环的检查,观察了硅肺病人的末梢微血管变化,并作了中药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

讨论:从52例硅肺患者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分析,各期硅肺患者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在管腔清晰度差、外形畸变、面色暗红、流速减慢、对冷刺激呈挛缩反应等。我们初步认为,这些微循环障碍的变化,与矽肺本身的病理变化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如在早期由于淋巴瘀肿,水肿、肺门淋巴结肿大,所以外周末梢血循环因水肿渗出而使管腔显示不清。Ⅱ期矽肺时,因机体适应代偿,水肿消退,故外周血管之管腔清晰可见。三期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同时随肺部阻塞性病变加剧,异形管腔出现率亦增高。另外,由于肺部纤维组织增生,出现代偿性肺气肿,导致气体交换不足,造成机体慢性缺氧。所以表现为外周末梢血管之血色由鲜红逐渐转为暗红。同时,外周微循环变化在某些指标上与肺部病理改变反映出一定的相关性。52例资料指出;各期矽肺间有一定差异,即随肺部病变加剧,外周微循环障碍越明显。如外形上,Ⅰ期矽肺以正常管腔为主,Ⅱ期矽肺以异形管腔为主;从血色上看,Ⅰ期矽肺暗红仅1例(占9.1%),而Ⅱ期矽肺暗红5例(占35.7%),血流速度上也有差别,表现为流速减慢,Ⅰ期矽肺11例中有6例,而Ⅱ期矽肺14例中有11例,要占78.7%。矽肺患者甲皱微循环的上述变化提示,矽肺发病过程中有微循环障碍存在,且与病情之间存在联系,但是,因为微循环的这些变化缺乏特异性,因此,能否作为矽肺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值得进一步探索。从补肾法治疗前后,32例矽肺甲皱微循环的动态观察分析,在形态学方面清晰度的好转,长度及乳头下静脉丛的增加,可能与补肾药有关。从甲皱微循环改善及肾虚症状的好转来看,两者符合率较高(84.6%),似乎有一定的相关。矽肺病人出现气急、胸痛、胸闷等症候群,祖国医学认为“石末伤肺”,“肺络受阻”,以致气血瘀滞,聚成结节,日久则肺病及肾,导致肺肾两虚,临床上出现“肾不纳气”之症。补肾可以健肺,同时肾气充沛,亦可以调整全身血液循环,促进血脉运行。因此,我们初步认为,甲皱微循环的检查,可以作为中医中药治疗矽肺疗效的考核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