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咳嗽(咽喉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经验

邵师从医40余年,擅治呼吸系统疾病,学验具丰,临床精于辨证,衷中参西,思路独特。现将其治疗慢支等疾病的特色经验初步归纳如下。

1.久咳木郁,疏肝润肺以达之

久咳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特征。他受《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启发,在灵活的辨证中,重视从肝治咳是邵师的一大特点。他认为,久咳常为表邪内郁,少阳枢机不利,以致肺失宣肃,气血、津液流通输布受阻,痰饮停聚。其状咳嗽胸闷、两胁胀疼、寒热往来,口苦咽干,面红头昏,舌边红,苔薄白或薄白腻,脉弦。与《医醇(月 )义》指出的“肝经之咳,痰少,胁痛,易怒,头眩”基本相一致。此证投以常规的宣肺止咳之品往往不能奏效。对此,邵师则喜用柴胡配前胡,以柴胡疏散少阳郁热,转动少阳枢机;配前胡宣达肺气,润肺化痰,并可防柴胡燥烈伤津。临床根据不同症状,还可灵活化裁。如兼风邪可与荆芥、防风、羌活、独活配伍,取荆防败毒散之意;兼表虚证可与桂枝、白芍配伍,取柴胡桂枝汤之意;兼痰热内结者可与黄芩、枳实配伍,取大柴胡汤之意;兼肝气郁结甚者可与枳壳、香附、青皮、陈皮配伍,取柴胡疏肝散之意;凡此种种,不一枚举。

2.痰湿恋肺,健脾益气以化之

呼吸之机,全赖胸中大气之鼓动,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而聚湿生痰,痰湿上犯于肺,肺失宣降,气逆而咳。祖国医学认为脾阳虚弱,不能运化水湿,久则聚为痰浊。治病必求本。健脾才能使其运化功能恢复。可起到除湿消痰的作用。邵师认为脾虚湿滞的现象,可采用健脾化痰之法。方用陈皮4.5g,姜半夏9g,苍术、白术(各)12g,黄芪12g,川芎9g,旱莲草12g,车前子12g,陈葫芦30g,江剪刀草30g。方中半夏除湿痰,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因为痰从湿生,配用白术、川厚朴、陈葫芦加强健脾利湿之功,黄芪益气补脾,以促进培土生金的作用,使元气恢复,而邪不侵。值得一提的是邵师在方药中加用车前草及江剪刀草,凉性药与半夏、陈皮温性药相配,清热而不寒,化痰而不燥。

3.久咳伤肺、肾不纳气,宣肺纳肾以平之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皮毛而居上焦,故邪气犯上则上焦气壅而为喘者,宜清宜破也,肾主精髓而在下焦,若真阴亏损,精不化气,则下不上交而为促,宜填之精也。”慢性支气管炎病程日久,见喘促者众多。邵师认为喘有虚实之分,但临证所见,常虚中有实,实中夹虚。治当攻补兼施,宣肺纳肾兼之。只是根据临床情况有所偏重耳。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证属气逆痰阻,肾气不足。治拟宣肺化痰,补肾纳气。方用:黄荆子9g 桑叶、桑白皮各9g 青皮、陈皮各9g 姜半夏9g 嫩射干12g 胡颓叶12g 川芎9g 石菖蒲12g 鹅管石18g 冬瓜仁9g 炙紫菀9g 桑寄生12g 桑椹子9g 杜仲9g 女贞子9g。

本方中的黄荆子是邵老用药的独到的经验积累,体会较深。对于年老体弱而患有高血压、 心脏病者,他常用黄荆子易麻黄,盖黄荆子.功同麻黄而无麻黄之加快心率、升高血压之弊。射干和胡颓叶及川芎和石菖蒲为二对对药:射干利咽降气,胡颓叶敛肺平喘,两药相配降气平喘效颇佳;川芎活血化瘀,石菖蒲化痰开窍,二药相配化痰瘀之郁而使气调喘平。肾阳不足者,常选用补骨脂、仙灵脾,两药都具有补肾壮阳、温肾纳气之功,且二药均可降低气道高反应,解除气管平滑肌痉挛。阳虚畏寒偏甚者加用附子、 肉桂以温阳平喘。肾阴不足为主者,常选用桑椹子、桑寄生、杜仲、牛膝、女贞子等以填精、纳气平喘。医学证明:慢性肺气肿患者常有抗蛋白酶减少或缺如现象,而邵师从80年代的一项临床实验表明运用补肾药等可增加此酶,改善肺功能,防止肺气肿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肾主纳气”理论提供了微观上的依据。

4.“咳、喘、肿”并作,宣通三焦以利之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发展到晚期,可出现咳喘,胸闷,短气,不能平卧,痰量多,其形如肿,浮肿可见面部或下肢,中医称之为“喘肿”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后期及肺心病阶段。邵师认为“喘肿”的病理基础是久病五脏俱损,三焦气化失利,导致痰饮、水气等诸邪互结,形成正虚邪实的局面。治疗重在助三焦气化而通利水道。通过宣肺、温肾、疏肝、健脾等 诸法以助三焦气化而水道通利,从而可以消水气,化痰饮。而且利水不伤气,乃本治法的优越之处。

对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早期肺源性心脏病。症属肾阳不振,三焦气化失权,水饮内停。治拟温阳而助三焦气化,通利水道,化饮平喘。方用: 熟附片9g 川桂枝6g 赤芍、白芍各18g 细辛4.5g 嫩射干12g 胡颓叶12g 青皮、陈皮各9g 姜半夏9g 姜竹茹9g 车前草12g 猪苓、茯苓各18g 防己9g 鹅管石30g 仙灵脾12g 川芎9g 石菖蒲9g 陈葫芦30g。

5.气郁痰壅、腑气不畅,解郁通腑以顺之

气郁痰壅常伴有腑气不畅之症状,邵老治疗此类病证除了解郁调气外,还要加入通泻药物。“肺与大肠相表里”以承气汤为代表的通下药能通腑气,开导阴邪,荡涤肠胃,通利水谷,起开门逐盗的作少。腑气一通,全身的气机也随之而畅,痰浊亦随气而下。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大黄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促进肠蠕动,从而加速血液淋巴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在用药剂量上则根据患者的体质及耐受量调整,既不伤正气,又可达到治疗目的。对西医诊断为慢性咽炎。支气管炎。多次反复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辨证为气郁痰凝,腑气壅塞,治拟解郁通腑导痰法。处方: 柴胡、前胡、赤芍、白芍、平地木、细辛、蚤休、半边莲、全瓜蒌、大黄、枳壳、枳实、江剪刀草、野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