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语言发育异常辨病

语言是表达思维和意识的一种方式。小儿语言除了与脑髓发育有密切关系外,还需要正常的听觉和发音器官,并与后天教养有关。

1.语言的发育

(1)发音阶段初生小儿只会哇哇哭,2~3个月时会发喃喃语。

(2)咿呀作语阶段5~6个月会发单音,7~8个月时会发复音。如“爸爸”、“妈妈”等。

(3)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能说日常生活用词,如睡、吃、走等;1岁半时能讲单句,能用语言表达要求,如吃饭等。

(4)成语阶段2岁后能简单交谈;4~5岁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7岁以上能较好地掌握语言。

现列简表如下:年龄语言

二月 发喉音

四月 发咿呀音

六月 发单音

七月 发复音

1岁 说出物名

1岁半 讲单句

2岁 简单交谈

3岁 读出数字

4岁 能唱歌、能讲出意思

 7岁 能讲故事

2.语言发育迟缓辨病

语言明显落后于同龄儿而又无视听障碍;运动和精神神经发育落后;常有痴笑、张口、伸舌、流涎、磨牙、噘手指、双目无神,不能有意识地视物和随物转移视力,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对周围事物反应能力差,情绪不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多见于小儿智力低下。

出生至4个月的婴儿在安静环境中对柔和声音可出现眨眼或睁眼反应,但以惊跳反射较可靠。即婴儿对突然的巨大音响出现上臂屈曲痉挛、手指伸展、眨眼和瞬间停止活动;6个月以后的婴儿对声音可出现听性行为反应:头转向声源方向、寻找声源;生后5~10个月应能区分母亲的声音和他人的声音。如果婴儿不出现以上反应,伴语言发育异常,应考虑听力减退。

总之,在观察语言发育异常时,对于伴随症状的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听力减退引起的语言发育异常,因孩子听力减退,对巨大声音反应弱,很少因受声音刺激哭吵而致不少无经验的家长误以为孩子安静,“乖”,而不能及时发现。此时,若能及时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早就诊,针对病因治疗,并开展听觉语言训练,是可以不同程度避免语言发育异常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