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通窍活血法

适用于瘀血阻滞,脉络不通,眩晕持续不已,巩膜瘀丝磊磊,脉细涩,舌紫或见瘀斑等症。头为诸阳之会,若因清窍空虚,外邪得以入踞脑户,阳气被遏,气血运行受阻,瘀血交滞不解,则眩晕缠绵难愈,或因外伤跌仆,瘀血停留,阻滞经脉,清窍失养,亦致眩晕。《医学正传·眩运》云:“外有因坠损而眩晕者……是宜行血清经,以散其瘀结”。颜师则喜以通窍活血,辛香温化,常用通窍活血汤重用川芎,加入通天草、水蛭等以加强破血之功。

病例举例

1.张××,男,75岁,退休工人。

有慢性肾炎及高血压病史,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治疗。近来因面目浮肿,尿检异常,诊为“慢性肾炎”而收入病房。经用利水退肿之剂,浮肿已退,但时有眩晕跌仆,血压偏高。经检查心电图有房性早搏,脑电图中度异常,提示脑动脉硬化,于1988年12月21日请颜师会诊。

刻诊:头目眩晕,甚则跌仆,不良于行,言语含糊,面红。脉弦滑、舌红、苔薄黄腻。素体肝阳偏亢,痰浊内停,复有肝阳化风挟痰浊上扰,清阳受蒙。治宜平肝潜阳,宜化痰浊。

天麻3g 钩藤9g 夏枯草30g 半夏9g 陈皮6g 茯苓9g 甘草3g 枳壳9g 竹茹9g 川芎9g 4剂

药后未再跌仆,仍有眩晕,步履不稳,脉弦,舌红苔薄。上方续进5剂,眩晕逐渐消失,病情稳定,带药出院,巩固疗效。

[按]患者原有高血压及肾炎病史,素体肝阳偏亢,瘀浊内停,《奇效良方》云:“木动生风,令人头目眩运。”故颜师辨证,抓住“风”“痰”两字,从平肝化痰着手,使肝风得平,痰浊得化,眩晕自止。

2.张××,女,47岁。

1988年12月28日门诊。患者近月来头目眩晕阵作,胸腹饱胀,四肢关节酸楚作痛。脉细弦小数,舌红,苔薄。肝胃不和,湿浊中阻。治宜升清降浊,清震汤加味:

炒升麻9g 苍术白术各9g 荷叶1角 桑枝15g 枳壳6g 桔梗4.5g 陈皮6g 油松节9g 白蒺藜9g 料豆衣9g 7剂

药后头目眩晕即瘥,关节酸痛如前。脉细弦,舌红、苔薄。转以祛风通络之剂,以治痹证。

[按]清震汤由苍术、升麻、荷叶组成,原为治雷头风而设。颜师认为,本方升麻、苍术同用,能举轻泄浊,凡湿阻中焦、清阳不升之证均可应用;荷叶色青气香,取其清轻之气以舒散郁热,亦合“木郁达之”之意。

3.俞××,女,54岁,职工家属

患者近半年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头目眩晕,甚则昏厥,持续半小时左右,伴肢体抖动,心悸惕惕。检查心电图及脑电图均正常。迭进平肝潜阳化痰之剂,罔效。于1988年12月14日收入病房,经X线摄片提示第5颈椎肥大性改变,遂请颜师会诊。

刻诊:眩晕时作,胸闷心慌,胃脘不适,面色萎黄少华。脉细软,舌淡红、苔薄白。年逾半百,气血已衰。瘀血阻滞,清阳不升。治当益气升阳,活血化瘀,益气聪明汤加味:

黄芪12g 党参9g 炒升麻4.5g 葛根9g 蔓荆子9g 白芍9g 清炙甘草2.4g 通天草9g 细辛4.5g 化橘红4.5g 水蛭粉1.5g(另吞) 4剂

药后眩晕减轻,昏厥未作,上方去橘红,续服十余剂,治愈出院,门诊随访,未见恢复。

[按]《景岳全书》云:“眩运,掉摇惑乱者,总由气虚于上而然。”该例患者年逾半百,眩晕半年,甚则昏厥,面萎少华,虽经平肝潜阳之剂无效,可知病机非独在肝。颜师辨证重在益气升阳,加入化痰之品,随症加减。可见中医治病,贵在辨证,切忌胶柱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