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衰老研究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以及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对衰老本质的研究不断深化。一系列的抗衰老研究表明,许多中西药物有延缓衰老的可能,但各种学说未能统一,也未能完整地阐明人体衰老机制。
中医学对人体长寿以及衰老等问题的论述极为丰富,迨《内经》起,代有阐述,如(1)《黄帝内经》的肾精、气血与衰老相关学说;(2)《华氏中藏经》的阳气衰惫与衰老相关学说;(3)《千金翼方》的心力减退与衰老相关学说;(4)《养老奉亲书》的脾胃虚弱与衰老相关学说;(5)《寿亲养老新书》的气滞而馁与衰老相关学说;(6)《徐氏医书八种》的元气不足、阴虚生火与衰老相关学说等等。近代医家根据上述学说进行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均未能脱胎“虚损学说”之范畴。脏腑虚衰的根本原因何在?精、气、神亏损的本质是什么?均未能论及其关键所在,且多种学说互相之有机联系,尚未完全阐明。
长期以来,由于“脏腑虚衰”学说一统天下,因此均一味从补益药中寻求延缓衰老药物,如历代帝王,为延年益寿,遍服补品,长寿者寥寥无几。可见,脏腑虚衰并不能完全反映衰老的本质,单用补益药物来延缓衰老也不是十分理想的。
(二)、生命、长寿与气血的关系
为了阐明人类长寿之奥秘,揭示人类衰老机制之迷,寻找延缓衰老新途径,颜氏就反复学习了中医学有关文献,合50临床所见,1980年初就提出“人体衰老的本质在于气虚血瘀”。
朱丹溪说:“气阳血阴,人身之神,阴平阳秘,我体常春”。《血证论》说: “人之一身,不外阴阳,阴阳两字即水火,水火两字即气血。”所谓阴阳失调,其实质就是气血失调。气血是一切脏器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脏腑的病变,必定先由气血的失调,脏腑的虚损亦必先由气血失养所致。《内经》中有“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未并,五脏安定”(《素问·调经论》),“气血正平,长有天命”(《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以圣人阵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素问·生气通天论》)等论述,说明气血的充盈、平衡、调和是人体健康与长寿的主要因素。后世医家对此有很多论述,如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指出人体“气血流通为贵”。朱丹溪《格致馀论》说:“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入”,“气血和一疾不生”,《寿世保元》也提出:“人生之初,具此阴阳,则亦具此血气,所以得全生命者,气与血也。血气者,乃人身之根本耳”。《景岳全书》中说得更为明显:“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及滋脏腑、安神、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生,无非血之用也”。均说明气血对人体长寿至关重要,为应用益气化瘀延缓衰老提供了理论根据。
(三)气虚血瘀是衰老的根本原因
常言道:“天天动,血脉通”,“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的目的在于气血的流通,气血流通则是机体健康的标志,也是长寿的保证。“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反之则“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从而导致人体趋向衰老。气血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的本质在于气血,离开气血就无所谓生命,正如《内经》所说的“以奉生身,莫贵于此”。因此,人体生长,发育,壮盛以致衰老的过程,从中医理论角度看也即气血由弱转强、由盛转衰的过程,人的生、长、壮、老、病、死,尽管其表现形式很多,但归根到底都离不开气血的变化。
因为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休,而气则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两者并行以供给人体各脏腑组织之营养需要。任何一种原因包括七情、六淫、外伤跌仆,各种疾病的发生均将影响气血的正常循行,首先出现气血失衡,流通受阻,瘀血停滞。由于瘀血的产生和存在,使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然后才出现脏腑虚衰,精气神亏耗。瘀血阻滞,气血失调,造成气的生化作用减退。气化一旦受损,脏腑的生理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加重气血失衡,形成恶性循环,最后脏器功能衰老直至死亡。可见“虚”是现象,“瘀”是本质,“虚”是归宿,“瘀”是原因。然而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与自然界和疾病的不断斗争中,正气必然受到消耗,由于气虚推动血液无力,更加重了瘀血的阻滞,形成一种“虚实挟杂”,“气虚血瘀”的局面。所以说,人体衰老的奥秘在于“气血失调,气虚血瘀”。可以说,瘀血实在是导致衰老的因子,因子不除,补之何益?临床上也看到一些老年病人愈补愈滞,愈补愈虚之现象。根据有关统计,现在的百岁,很少是以补取得结果的。欲谋长寿之道,必需消除导致衰老的因子----血瘀。消降瘀血最妥善的方法是“固本清源”,清源者正所以为了固本,固本者亦所以为清源服务,因气行则血行,益气有利于化瘀。中医的治则中有“关门缉盗”之戒,补法之所以不效,是犯了“实实之戒”。临床所见,人体进入老年,都有明显的瘀血存在,例如色素沉著,皮肤粗糙,老年斑的出现,巩膜混浊等等,都是典型的瘀血表现。而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中风、老年性痴呆、前列腺肥大、颈椎病等都是瘀血深化的体现,也是最常见的导致衰老和致死原因。经过临床证实,应用活血化瘀方法是许多传统上认为是“肾亏”的阳萎、脱发、耳聋等等,也可反证这一观点的可信性。
用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老年人衰老的本质在于气虚血瘀,表现在微循环的障碍和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各个主要脏器的血管形态变化。亦即气血平衡的状态受到破坏,导致血瘀征象,因而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合成代谢功能以及主要脏器机能均受影响,呈现一系列病理改变,出现衰老征象。通过对老龄家兔的心、肺、脾、肝、肾、脑等主要脏器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对这些脏器内均可看到脏器功能的微循环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一些代谢废物----脂褐素不能排泄而沉积于脏器内,脏器组织细胞间沉积瘀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这证实了机体进入老年时,其微循环障碍遍及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这种微循环的障碍,即是气血失衡状态。由于“气虚血瘀”,脏腑无以滋养,出现功能失调,精液亏耗等,诸脏腑因瘀而衰,直至死止。
临床实验发现,老年人的血液成分,血球性状与青年相比有明显改变,老年人血浆粘度明显增高,主要表现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脂蛋白、纤维蛋白元的增多,特别是脂蛋白的增多,导致血流缓慢,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出现“脉不通、血不流”的瘀血病理。也证实衰老的表现在虚实夹杂,所谓虚,即是血细胞及血清白蛋白的减少,所谓实,就是血聚集成团,血液粘度增高。
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临床所见,现代科学研究均说明老年人存在血瘀。可以认为:人体衰老奥秘在于气血失衡,其失衡的关键在于气虚血瘀。
(四)益气化瘀是延缓衰老的可靠途经
人体衰老的本质在于气虚血瘀,因此要使机体延缓衰老,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从根本上说就要解除各脏器存在的瘀血现象,使脏器源源不断地得到气血滋养,纠正脏腑虚衰,使气血由不平衡状态转向新的平衡,以保持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气能行血”,“气盛则血流”,应用具有益气化瘀之黄芪、当归、川芎等药物组成“衡法Ⅱ号”进行延缓衰老研究,以冀达到气足血活、气通血流,保持气血平衡,促使机体健康长寿的目的。
我院科研组做了动物实验提示:服药组老龄家兔脏器解剖经显微镜观察,可见血管组织结构基本正常,各脏器的主要结构与壮龄家兔对比基本相同;对照组老龄家兔心、肺、肝、肾、脑等主要脏器的光学显微镜观察有明显微循环障碍,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代谢废物----脂褐素沉积,细胞间瘀血等病理改变。服药组家兔二年生存率明显增高。在对小白鼠进行抗疲劳、抗寒冷试验中,服药后小白鼠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平衡气血,益气化瘀能使脏器保持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延缓衰老。
通过各种指标的检测和150人次的临床观察,证实由益气化瘀的药物所组成的“衡法Ⅱ号”具有下列几方面作用:(1)能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压和睡眠,振作精神,提高思维能力,改善食欲,尤对自觉症状如胸闷、心悸改善尤为明显;(2)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浆粘度,改变微血流流态,加速血液循环,提高脏器的血供,维持正常生理功能;(3)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环形成,增强抗病能力;(4)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提高血浆白蛋白;(5)保持脏器正常组织结构,有效地保持正常生殖器官的功能,维持生育能力;(6)促使细胞内代谢物的排泄,特别是脂褐素的排泄,促使老年斑的消退,减少色素沉着等。这些生理、生化、组织、免疫等衰老指标的改善,都是气血保持平衡的结果,显示益气化瘀、固本清源的法则在抗衰老方面的前景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