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1997.7.24
主诉:慢性尿路感染,伴腰酸,腹胀4年。
现病史:4年前因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见红、白细胞,曾用抗菌素治疗,临床症状时好时作,反复不愈。临诊腰酸,腹胀,纳寐尚可,镜下见尿WBC 4~8,RBC 1~2,苔薄黄质偏红,脉细数。
辨证:膀胱湿热未清,肾气亏损。
治则治法:攻补兼施,补肾通淋。
方名: 知柏地黄丸合八正散加减。
方药: 生地10g 续断15g 当归10g 枳实10g 石苇30g 地锦草30g 黄柏10g 车前子15g 青皮、陈皮(各)6g 生甘草4g 滑石包10g
诊断:(中)劳淋 症型:肾虚 膀胱湿热
(西)慢性尿路感染
医嘱: 多饮茶,勿过度劳累。
复诊1:1997.7.31~8.19
腹胀好转,但腰酸依旧,劳累加剧,需要用腰托。“B”超提示:右肾下垂3.5cm。尿检WBC2~4, RBC1~2。苔薄脉细。肾气下陷,补肾升陷,佐以清热通淋。
升麻10g 柴胡6g 生地10g 续断15g 当归10g 枳实10g 石苇30g 地锦草30g 黄柏10g 车前子15g 生甘草4g 滑石包10g 青皮、陈皮(各)6g
复诊2:1997.8.20~1997.9.18
腰酸见好,去腰托后无不适,尿检正常,苔薄脉细。上方见效。
复诊3:1997.9.19~1998.1.8
病情稳定,尿检持续阴性。苔薄脉细。原方巩固。
备注:在治疗期间用氟哌酸、可乐比妥,各服1周交替循环使用3月。
半年后随访,尿检阴性。
按语:慢性尿路感染疾病中医归属于“淋证”范畴,常因湿热蕴结下焦,久淋不愈,耗损肾气,使疾病易于反复。西医常以抗菌素交替使用以免耐药。中医习用清热利湿为法则。二者单用虽均能改善症状,但治愈率很低。 沈老师认为:“要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特长,取长补短。一方面利用西医抗菌素优势,积极控制炎症;另一方面利用中医整体调节特长,以攻补兼施为原则,采用补肾通淋方法。二者有机地相结合,往往能取得良好疗效。” 临诊常见腰酸,腰为肾之府,故在治则上以补肾为主,佐以清热利湿之品,善用生地、续断补肾,用地锦草、石苇、滑石、车前草、生甘草等清热通淋,同时以两种抗菌素交替使用。
本案特征为久淋(劳淋),病久而气下陷(肾下垂),气陷者宜升,气升而水自下,故用药特点在补肾基础上取补中益气汤之意,选升麻、柴胡提升之品,使气升水降尿自利。经补肾益气通淋,抗菌消炎综合疗法,患者症情稳定,半年后随访,尿检持续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