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诊1:96.4.11~96.10.1

服药后诸症均见减轻,但ALT 76U/L,且寐不安,面色晦暗,苔薄黄腻舌青,脉弦结代。证属同前,治拟原法化栽。

桃仁10g 丹参30g 黄连3g 川厚朴4g 广藿香20g 郁金10g 半枝莲30g 田基黄30g 垂盆草30g 虎杖10g 紫草10g 干芦根30g 青皮、陈皮(各)6g 蒲公英30g 夜交藤30g

复诊2:96.10.2~97.4.17

上方随证加减连续治疗半年,寐已安,但口苦不解,有眼屎,下肢乏力,面色晦暗。苔薄黄腻舌青,脉弦结代。复查肝功能二次,分别为:ALT 41、51U/L,AST52、52U/L,总蛋白95、81g/L,白蛋白44、40g/L,球蛋白51、41g/L,A/G0.9、 0.9,血压稳定135/90mmHg。证属同前,治拟下瘀血汤合清热利湿。

桃仁10g 地鳖虫10g 制大黄6g 广藿香20g 干芦根30g 郁金10g 田基黄30g 虎杖10g 垂盆草30g 青皮、陈皮(各)6g 黄连4g 苍术10g 川厚朴6g 紫参10g 丹皮10g 夜交藤30g

复诊3:97.4.18~98.5.4

投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佐以安神之品,寐安,眼屎消,但口苦时作,乏力依旧,面色晦暗渐退。苔薄黄舌边见瘀斑,脉弦结代次数减少。前后复查肝功能二次:ALT25、37U/L,AST29、33U/L,总蛋白81、83g/L,白蛋白40、42g/L,球蛋白41、41g/L,A/G0.9、1.0, HBsAg、HBeAg、Anti-HBc、AntiHBcIgM仍阳性,“B”超提示:肝光点粗,胆囊壁糙。血压130/90mmHg。上法合度,宗上方之意出入。

广藿香20g 田基黄30g 夏枯草30g 蒲公英30g 郁金10g 黄连4g 丹参30g 炮山甲10g 干芦根30g 苦参10g 鳖甲10g 牡蛎30g 青皮、陈皮(各)6g 续断15g 虎杖15g 海螵蛸10g 板蓝根10g

复诊4:98.5.5~98.10.28

服药后病情稳定,口苦解,面色晦暗退且转为红润,稍感乏力,苔薄黄质淡红舌边瘀斑,脉弦。肝功能:ALT32U/L,AST38U/L,总蛋白78g/L,白蛋白41g/L,球蛋白37g/L,A/G1.1, HbeAg转阴,HBsAg、Anti-HBc、AntiHBcIgM仍阳性,“B”超提示:肝内光点粗密,胆囊壁稍糙。血压130/80mmHg。上方奏效,原方守之。

按语 :祖国医学认为肝炎主要病因是湿热,ALT的升高亦是湿热的一种内在表现,因此用苦寒药来清热解毒和化湿是治疗肝病有效的措施。但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往往是湿热蕴结日久,病久入络,气血运行受阻,致瘀血内阻,表现为血瘀证征象。沈老师曰:“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其发展趋势肝硬化,肝硬化病理是肝细胞纤维化。中医将肝硬化归属于症瘕结聚范畴,而症瘕结聚形成主要气血瘀滞所为。因此采用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一大法则,现代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有抗纤维化作用。”本案“B”超提示肝内已有脂肪浸润,白、球蛋白比例倒置,面色晦暗,舌质青紫等血瘀证表现,属早期肝硬化,因此整个治疗中沈老师始终贯彻活血化瘀清热化湿为治疗原则,初用桃红四物汤,后因ALT有上升趋势加用垂盆草、虎杖、紫草、广藿香等清热化湿药物,待ALT转为正常,着重防肝细胞纤维化,取金匮下瘀血汤方加减,配以软坚散结方药,经2年半调治,患者ALT转正常,纠正了白、球蛋白比例, HBsAg、Anti-HBc、AntiHBcIgM虽仍为阳性,但HbeAg已转阴,“B”超仅显示肝内光点粗密。面色晦暗消退转红润,舌质由青紫转为淡红瘀斑等血瘀征象明显改善,病情得以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