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8):6
摘要:在肿瘤的治疗中,常用益气养血、养阴生津、滋阴补肾、温肾助阳等补益法。
1。益气养血法:适用于气血亏虚之肿瘤者。通过运用本法,以助于营养全身和提高人体生理功能。尤其是肿瘤患者到了中晚期或通过手术、放疗、化疗后,正气虚弱,气血不足,更须益气养血。常用方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药物有党参、孩儿参、人参、黄芪、炙甘草、熟地、当归、白芍、黄精、制首乌等。根据“气血同源”和“阳生阴长”的理论,临床常用益气养血,气血并补,或根据其兼证加减配伍应用。如气血两虚兼有血瘀者,用益气养血药的同时可适当配合活血化瘀药,不仅可增强补气生血之力,且能去瘀生新,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结缔组织增生,阻止肿瘤的生长和发展。体外实验证明,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茯苓、扁豆、山药、米仁、白芍等不仅具有抗癌、抑癌的作用,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2。养阴生津法:肿瘤中晚期患者,由于病理变化导致机体的消耗、营养摄入不足、放射治疗灼伤、化疗损害,津液亏损更为突出,阴液的亏损导致体液内环境动态平衡的失常,癌性的病理变化更趋恶化,除了相应的全身症象外,有阴虚内热,舌红少苔或舌绛无苔等表现。治疗当以养阴生津。常用方有增液汤、地黄饮子、沙参麦冬汤、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常用药有北沙参、天冬、麦冬、玄参、百合、石斛、玉竹、生地、龟版、鳖甲、天花粉、孩儿参、皮尾参、西洋参等。阴虚生内热,故养阴药常配伍清热药,如大补阴丸内用知母、黄柏,六味地黄丸用丹皮。然养阴之品易滋腻肠胃,故需辅以健脾理气药,如陈皮、佛手、广木香等,使滋而不腻,补而不滞。实验报导,麦冬、玉竹、天冬、百合、天花粉等有抗癌、抑癌作用,且前两药还能提高免疫机能。
3。温肾助阳法,肾阳虚主要有肾虚、阳气不足及水液失调等病理变化,表现为形寒肢冷、面色huang白、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痰苔白等。上述症状往往是正气虚衰较为明显,应以本法治之。常用方有《金匮》肾气丸、附桂八味丸、右归丸等。常用药有附子、桂枝、仙茅、巴戟天、仙灵脾、补骨脂、肉桂、杜仲、锁阳、胡芦巴、狗脊等。补阳方剂配伍特点是常与补阴药同用,附桂八味丸、右归丸中全用熟地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晚期癌肿,出现阳虚和阴不足的病态时,在温肾助阳的同时,佐以补阴之药,以阳根于阴,使阳有所附,并可藉阴药的滋润以制阳药的温燥,保持机体生存的物质基础,有助癌变机体内环境的平衡,通过扶助正气,而间接抑制癌性的病理变化。据报导,仙灵脾、补骨脂、杜仲、山茱萸肉有抗癌抑癌作用,如菟丝子、淫羊藿等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4。滋阴补肾:肾阴为诸阴为本,特别是与心、肝、肺的关系较为密切。癌症患者心、肺、肝的阴虚延久不复,会损及肾阴,肾阴亏损诸脏失去滋养,病变更趋恶化。故涵以滋阴补肾,不仅能减轻和消除阴虚证候,并使中晚期肿瘤患者出现的肺肾阴虚、心肾阴虚、肝肾阴虚的症象,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常用方有养阴清肺汤、麦门冬汤、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常用药有生地、熟地、沙菀蒺藜、天冬、制首乌、菟丝子、龟版、鳖甲、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知母等。实验证明滋阴药对阴虚动物的虚证似有调节作用:肝、脾核酸合成升高时,可使之降低;肝脏核酸合成降低时,可使之升高。可见滋阴补肾的中药能调节生理功能,使其趋于恢复正常。据报导,补肾固本药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癌、抑癌作用,有利于癌症患者脏腑功能、体液代谢的复常,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助癌性病理变化的稳定或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