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论)夫伤寒六日。是厥阴受病。厥阴者。肝之经也。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得病六日。烦满而寸俱脉缓者。必囊不缩。外证必发热恶寒似疟。为欲愈。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若尺寸脉俱沉短者。
必是囊缩。毒瓦斯入脏。宜承气汤下之。大抵伤寒病。脏腑传变。阳经先受病。故次第传入阴经。似阳主生。故太阳水传。
是阳明土。土传。是少阳木。微为邪也。阴主杀。故木传。是大阴上。土传。是少阴水。
水传。是厥阴木。至六七日。当传厥阴肝木。为移气克于脾土。
困而危殆。卫营不通。耳聋。囊缩。不知人而死矣。速用承气汤云。脾热病。则五脏危。又云。土败木贼。则死。若第六七日。
脾胃脉也。故知脾气全。不再受克。邪无所容。否极泰来。营卫而大汗解矣。
方
小柴胡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病六日。其病深结在脏。是三阴三阳俱受病
。若五脏六腑营卫柴胡(二两去苗)黄芩(一两)赤芍药(一两)半夏(半两汤浸七次去滑)枳实(半两麸炒盏。
入生
大承气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体重。四肢烦疼。多渴。或谵语不知人
事。如此病证者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枳实(二两麸炒微黄)川芒硝(二两)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利为
泻心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心胸妨闷。烦热不解。面赤大渴。壮热。
身体疼痛。此证半夏(半两汤浸七次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木通(一两锉)甘草(一两炙微赤锉)黄芩枣三枚。
人参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呕哕不定。头疼体痛。时有虚汗。此证是
冷热未和。
人参(三两去芦头)柴胡(三两去苗)黄芩(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白术(一两)半用水一
黄芩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发汗不解。呕逆。小便不利。胸胁痞满。
微热而烦。
黄芩桂心赤茯苓(各一两)前胡(三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一两汤浸生姜半
柴胡桂枝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发热恶寒。肢节疼痛。微呕。心下痞
结。外证未去。
桂枝(一两)柴胡(二两去苗)芎(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黄芩(一两)赤芍药(一上为散
牡蛎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其人已发汗而不解。胸胁满。小便不多利
。渴而不呕。但牡蛎(一两烧为粉)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柴胡(二两去苗)栝蒌根(一两)令香熟)上为散
人参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吐泻。百骨疼痛。脚冷腹热。
人参(三分去芦头)柴胡(三分去苗)白茯苓(三分)牡蛎(三分烧为粉)黄芩(三分)白姜(三分炮)温
猪苓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发热烦闷。渴欲饮水。得水而吐。其脉浮
数。小便不利者猪苓(三分去黑皮)白术(三分)泽泻(一两)桂心(半两)赤茯苓(三分)丁香(三分)以水一大
葛根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燥烦渴。肢节解痛。小腹急满。阴缩。
葛根(三分锉)石膏(一两)柴胡(一两去苗)川升麻(三分)知母(三分)栀子仁(半两)中盏。
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大青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心躁烦闷。四肢疼痛。小腹满急。
大青(三分)柴胡(一两去苗)栀子仁(一分)川升麻(三分)知母(三分)石膏(一两)去滓。不
通关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脉沉细不足者。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三分锉)桔梗(半两为散。每服三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头疼壮热。百节疼痛。
柴胡(一两去苗)川升麻(三分)黄芩(三分)知母(一两)赤芍药(一两)大青(三分)双仁麸炒微黄)时候。
麻黄升麻汤治伤寒六七日。其人大小寸脉沉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
痛不利。唾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五分)当归(五分)葳蕤(一作菖蒲)知母黄芩(各二分)麦一两)上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便愈。忌海藻、菘菜、葱、醋、桃、李、雀肉等物。
黄芩汤治伤寒六七日。发汗不解。呕逆不利。小便不通。胸胁痞。微热而烦。
黄芩桂心(各三两)茯苓(四两)前胡(八两)半夏(半升洗)上切。以水一斗三升。煮物。
小柴胡汤治伤寒六七日不解。寒热往来。胸胁苦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寒疝腹痛前胡(八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黄芩人参甘草(炙各三两)干枣丁(二枚擘)
黑奴丸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热毒在脏。胸中烦闷。口噤不能言。唯欲
饮水。成坏伤寒麻黄(二两去根节)灶下黄土(二两)川大黄(二两)黄芩(二两)川芒硝(二两)灶突墨下一丸。
治伤寒热病。五六日。愈加困重。吃疏药后。下粪如紫黑色。病势不减。神思昏昏
。小腹胀满。狂妄不省人事。甚则腹中有块。坚硬不散。其脉反结伏。此其毒瓦斯攻血。
腹内有瘀积物牡丹皮(去心)射干羌活荆芥穗大黄黄芩桃仁(去尖并双仁者)连翘玄参麦以水一
苦参汤
(出仁存方)
治伤寒热病。五六日以上。热不除。
黄芩(二两)苦参(三两)生地黄(一两)上咀。每服四大钱。以水一盏半。
煎至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