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分五气。地列五行。上经于列宿。下临于方隅。故丹天之气。经于牛女奎璧。临于戊癸之天之丙辛然之者六十日有奇。有奇。谓八十七刻半。厥阴木。为风化用事。风气流行。阳气发动。万物发生以应春。此初气主也。自斗建卯。至巳之中。则是春分至立夏之末。六十日有奇。少阴君火。
为热化用事。暄淑乃行。君德之象。不同炎暑以应夏。此二气主也。自斗建巳正。至未之中。
则是小满至小暑之末。六十日有奇。少阳相火。暑化用事。此司天之位。炎暑乃行。以应长夏。此三气主也。自斗建未正。至酉之中。则是大暑至白露之末。六十日有奇。太阴土。湿化用事。云雨乃行。此四气主也。自斗建酉正。至亥之中。则是秋分至立冬之末。六十日有奇。阳明金。燥化用事。清凉乃行。此五气主也。自斗建亥正。至丑之中。则是小雪至小寒之末。六十日有奇。太阳水。寒化用事。在泉之末。严凝乃行。此终气主也。历法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一岁二十四气。七百二十气为三十年。一千四百四十气为六十年。
太过不及斯可见。且经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一步凡六十日有奇。六六三百六十日。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以成一气之令。千载而有定。此主气之常也。故曰。地气主静而守护。何谓客。子午之岁。少阴司天。丑未之岁。太阴司天。寅申之岁。少阳司天。卯酉之岁。阳明司天。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巳亥之岁。厥阴司天。以客加主。而推其变。故曰。天气动不息。其六气之源则同。六气之绪则异。何也。盖天之气。
始于少阴而终于厥阴。地之气。始于厥阴而终于太阳。是故当其时而行。变之常也。非其时而行。变之灾也。故曰令。其所谓春行夏秋冬之令。冬行春夏秋之令。此客加主之变也。故其主化政令之常。有豪雨疾风迅雷飘电之变。冬有烁石之热。夏有凄风之清。此无他天地之气。胜复郁发之故也。是说也五气丽平。太过不及之征也。又有所谓平气者。故有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太乙天符五者所谓敷和。升明。备化。审平。静顺。之纪也。何谓天符。如木运上见厥阴。运与司天合也。何谓岁会。如木运临丁。天运之丁运与年支合也。何谓太乙天符。天运上见少阴。年辰临午之类。至于同天符。同岁会。以太过不及下加而然。
如木运太过。下加厥阴曰同天符。火运不及。下加少阴少阳之类曰同岁会。素问六微旨曰。
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邪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惟有岁气之平。天地之气得其中。则民无灾变之异。故自前五者而然。又有所谓胜复而致变者。如木运不及则金胜。火为木之子。复能胜金。则肺反受邪子为母复仇也。何谓化气。如甲己化土。余仿此。化土甲巳起丙寅。数至戊辰为龙。龙有变化之象。戊为土。故甲己化土。余仿此。何谓正化对化。玄珠曰。六气分正化对化。少阴正化于午。对化于子。厥阴正化于亥。
对化于巳。太阴正化于未。对化于丑。少阳正化于寅。对化于申。阳明正化于卯。太阳正化于戌。对化于辰。正司化令之实。对司化令之虚。为医之道。须气之旨。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胜有复。若夫脉有气应则平。故曰从其其气则病。然有未至而至。至而不至。难以一言括。在乎参稽是图也。甲己岁气土化之图。
甲岁土太过。岁运天。敦阜之纪。平气备化。甲岁南政。太宫之音。
岁气雨湿流行。至阴内湿。物化充成。其变震惊。飘骤崩溃。肾水受邪。病有腹痛。清厥体溏泄临辰戌为岁会(甲辰。甲戌)。上见太阴为同天符(甲辰。甲戌)。
己岁土不及。岁运天。卑监之纪。平气备化。己岁南政。少宫之音。
岁气风寒大作。雨乃愆期。草木秀而不实。脾土受邪。病则飧泄霍乱。肢体重腹痛。肝木克临辰戌丑未为岁会(己丑。己未)。上见太阴为太乙天符(己丑。己未)。
乙庚岁气金化之图。
乙岁金不及。岁运素天。从革之纪。平气审平。乙岁北政。少商之音。
岁气炎火盛行。乃至烁石流金。涸泉焦草。肺金受邪。病则肩背脊膂重。鼽血。血便注下临酉为太乙天符(乙酉)。又为岁会。上见阳明为天符(乙卯)。复则水胜火。寒雨暴至。冰雹霜雪。
庚岁金太过。岁运素天。坚成之纪。平气审平。庚岁北政。太商之音。
岁气燥行。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肃杀凋零。肝木受邪。病则腹胁痛。目赤体重。
胸之临酉为岁会。庚酉上见阳明为天符(庚子。庚午)
丙辛岁气水化之图。
丙岁水太过。是岁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岁运玄天。流衍之纪。平气静顺。丙岁北政岁气天地寒凝。其变冰霜雪雹。心火受邪。病则身热烦躁,心中寒。甚则腹胫肿。喘咳。
临子为岁会(丙子)。上见太阳为天符(丙戌。丙辰)。
辛岁水不及。岁运玄天。涸流之纪。平气静顺。辛岁北政。少羽之音。
岁气水泉减。草木茂。肾水受邪。病则身重。濡泻肿满。腰膝痛。足痿清厥。甚则肿。
肾临丑为同岁会(辛丑。辛未)。上见太阴。下见太阳。为同岁会。则大寒蛰藏。
丁壬岁气木化之图。丁岁木不及。是岁天地凄怆。日月昧。雨非雨。晴非晴。雨气惨然。
岁气燥气乃行。生气不正。凉雨时降。风雪并兴。草木晚荣。物气内湿。肝木受邪。病中清痱痤临卯为岁会(丁卯)。上见厥阴为天符(丁巳。丁亥)。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
壬岁木太过。岁气苍天。发生之纪。平气敷和。壬岁北政。太角之音。
岁气风气流行。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变振拉摧拔。脾土受邪。病飧泄、食减体重、腹痛戊癸岁气火化之图。戊岁火太过。是岁火燔灼。水泉涸。物焦槁。岁运丹天。赫曦之纪。平气升明。戊岁北政。太征之音。
岁气阴气内化。其变则炎烈沸腾。肺金受邪。病则发疟。少气喘咳。血溢注。胸胁痛。
心火临子为太乙天符。上见少阴少阳为天符。
癸岁火不及。岁运丹天。伏明之纪。平气升明。癸岁北政。少征之音。
岁气寒乃大行。火令不正。物生不长。阳气屈伏。蛰虫早藏。心火受邪。病则胸胁膺背痛。
悸阴临卯酉为同岁会(癸酉。癸卯)。
子午岁气热化之图
少阴司天阳明在泉初气主位厥阴风木客气太阳寒水二气主位少阴君火客气厥阴湿土三气主位少阳相火客气少阴君火四气主位太阴湿土客气太阴湿土五气主位阳明燥金客气少阳相火终气主位太阳寒水客气阳明燥金
丑未岁气湿化之图
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初气主位厥阴风木客气厥阴风木二气主位少阴君火客气少阴君火三气主位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四气主位太阴湿土客气少阳相火五气主位阳明燥金客气阳明燥金终气主位太阳寒水客气太阳寒水
寅申岁气火化之图
少阳司天厥阴在泉初气主位厥阴风木客气少阴君火二气主位少阴君火客气太阴湿土三气主位少阳相火客气少阳相火四气主位太阴湿土客气阳明燥金五气主位阳明燥金客气太阳寒水终气主位太阳寒水客气厥阴风木
卯酉岁气燥化之图
阳明司天少阴在泉初气主位厥阴风木客气太阴湿土二气主位少阴君火客气少阳相火三气主位少阳相火客气阳明燥金四气主位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五气主位阳明燥金客气厥阴风木终气主位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
辰戌岁气寒化之图
太阳司天太阴在泉初气主位厥阴风木客气少阳相火二气主位少阴君火客气阳明燥金三气主位少阳相火客气太阳寒水四气主位太阴湿土客气厥阴风木五气主位阳明燥金客气少阴君火终气主位太阳寒水客气太阴湿土
巳亥岁气燥化之图
厥阴司天少阳在泉初气主位厥阴风木客气阳明燥金二气主位少阴君火客气太阳寒水三气主位少阳相火客气厥阴风木四气主位太阴湿土客气少阴君火五气主位阳明燥金客气太阴湿土终气主位太阳寒水客气少阳相火
风制法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防风通圣散。术麻散。小续命汤。防风汤。消风汤。消风丸。
暑制法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白虎汤桂苓汤。碧玉散。玉露散。排风汤。玉露丸。
湿制法
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白术木香散。五苓散。桂苓白术丸。葶苈木香散。石膏散。橘皮白术散。益元散。神功散。
火制法
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凉膈散。八正散。解毒丸。
燥制法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大、小承气汤。调胃散。神功丸。麻仁丸。脾约丸。葶苈丸。润肠丸。四生丸。
寒制法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姜附汤。二姜丸。四逆汤。术附汤。附子理中丸。戊己丸。
独治于内者
承气汤。陷胸汤。神芎丸。大黄丸。备急丸。
独治于外者
拔毒散。水澄膏。生肌散。鱼胆丸。
兼治于内者
防风通圣散。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小柴胡饮子。当归饮子。
兼治于外者
桂枝汤。麻黄散。小建中汤。升麻汤。五积散。
先治内
谓寒药先攻里。大黄、芒硝、黑牵牛之类。
后治外
谓热药后攻表。桂枝麻黄之类。
先治外
但攻表。用热药。
后治内
但攻里。用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