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一般分为普通型、肾病型、高血压型及混合型四种。一般可见纳呆,腰膝酸痛,神疲乏力,水肿,血尿,贫血,高血压等临床表现。尿检可见尿蛋白,红白细胞,颗粒管型等。
由于本病最主要和最显着的症状是水肿,因此,先生对本病的研究即从抓住这一主症入手。中医对水肿的认识十分久远,秦汉时代的《内经》已有对水肿的症状描写,并对其病因治法作了论述,其后历代医家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认识到,水肿的出现和消失,并不代表本病的发病与治愈,因此,先生是围绕水肿这一主症进行辨证论治,参考实验室检查进行探讨。这就是先生一贯主张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先生指出,本病形成之原因,诚然可有外界的因素,如风寒外袭,肺气失宣,治节失司,水道不通,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可发为水肿。风湿相搏伤人,反复感受外邪,脏气受损,不能化气行水,亦可发为水肿,但是更重要的是内在病源,即正气内虚,卫外失护,热毒下遏,伏于肾络,本病病程长,迁延难愈,是病情复杂,正气内虚,无力抗邪并恢复病体之表现。临床上常可见到患者面色白,肢冷畏寒,腰膝酸软,乏力纳呆等脾肾不足之证。人体水液,关乎肺、脾、肾三脏。三脏怯弱,水液运化不利,积留停滞,发为水肿。本病水肿反复难消,无疑是三脏内虚。本病患者抵抗力极其低下,常易受外邪感染,以及疮毒内犯,此因正气不足,无力卫外之故,在实验室指标方面,本病常可见蛋白尿。这也是因脾虚不能运化精微,清气不升,肾虚不能固摄精气,人体蛋白漏出渗于尿液。本病患者常有贫血现象,此因久病气血二亏之故。先生认为除了正虚之外,热毒下遏,伏于肾络,亦是内在病源之一。临床可见,本病单纯用扶正,未必奏效,盖因正虚之外尚有邪实之故。正虚于内则卫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其感受外邪与一般人不同,不仅仅发生外感病,其肾炎往往由此诱发反复加重。这就是外邪中人后引动肾络蕴伏之热毒所致。本病
先生治疗本病,正是针对这些病因病机考虑的。总的原则为扶正祛邪。扶正乃健脾补肾,祛邪则为宣透清解。先生根据本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主要表现,抓住水肿、感染、血尿、蛋白尿等4个方面,以辨证论治为主,又针对性地选择特效药物,从而形成较为有效的治法与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