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疑难杂症(二)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 1994年第1期第5-6页

摘要:笔者曾在1980~1981年参加中国赴摩洛哥医疗队,利用针灸治疗不少疑难杂证,现从《临床随诊笔记》中择要摘录如下。

例1 暴厥

在1980年5月的一天夜间,急诊送来一位32岁男性车祸病人,昏迷不省人事,经内、外科医生检查,无任何内外伤,要求本人会诊。病见病人双目闭合,手足瘫软而温暖,仰卧于床,人事不省,呼吸如同常人,呼喊其名及用复苏药催醒,毫无效果。按脉缓软无力,寸脉过腕而浮软。辨证认为,因受惊而引起气血逆乱,致人暴厥,此乃与“扁鹊治虢太子之死”是有类同之处,为:“假死”也。

治拟予开窍催醒之法。于是,先刺涌泉,病人足动了,继扎人中,头动了,再加针合谷,病人双眼睁开了,神志逐渐清醒,并针中脘,病人嘘气,即能够说话,病人家属和在场医务人员均惊喜异常,连声道谢。

例2 脑震荡后遗症头痛证

一位35岁女性病人,7岁时曾因车祸而昏迷2天,以后常感头痛。12岁开始,左后脑疼痛,继而再出现整个头痛,每天发作1次,不能下蹲,蹲着头痛更剧。曾服用多种止痛药,效果不显,遂要求针灸治疗。见病人面色较苍白,舌淡,但脉象偏弦。此正虚而有瘀阻于头部血络。针左侧风池、头维、神庭、印堂、百会。神庭、印堂用电针轻刺激;更取绝骨以补脑髓;配合谷以镇其痛。至7月25日,第4次就诊,病人诉头痛明显减轻,每天轻痛2~3小时,并能自行止痛,同时下蹲时,头不再痛,针刺治疗8 次,病人精神良好,头痛消失。

例3 渗出性膝关节炎

某通讯社一位记者的母亲,65岁,左膝关节漫肿,不能步行,经X线摄片示“关节内积液,伴有炎性阴影”,骨科医生诊断为“渗出性关节炎”。症见左膝关节色白漫肿。按脉缓滑,苔薄白腻。此痰湿滞留于骨节,病属“鹤膝风”,此阴证也。应用温散湿痰法治之。取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足三里,均左侧,温针3壮。嘱病人回家用衬垫灸(参考《上海针灸杂志》1983年第2期36页“衬垫灸”393例疗效观察),每日1~2次,每周针灸3 次。针灸7次后,于7月4日再摄片示,关节内渗出已被吸收,炎性阴影消失。病人左膝肿痛解除,行走自如。

例4 过敏性鼻炎

某大臣,突然患过敏性鼻炎,曾用滴剂治疗无效。因要参加国宴,急于解除病痛,由我驻摩洛哥大使陪同去诊治。按脉浮缓,苔薄。据脉与证,此乃外感风寒留于鼻道,当疏风散寒。取颧?s透上迎香、迎香;合谷、足三里用温针;大椎、风门、大杼3穴用“衬垫灸”以温肺散寒。针灸1次后,鼻不流涕,令人惊奇。翌天患者欣然参加国宴。

例5 连续性嗳气

50岁妇人,持续性嗳气已有3天,伴胸痛,服用多种药物,嗳气仍然不停,来急诊就治。当时按脉寸关弦滑,但尺脉沉细。辨证此胃气上逆,肾气不纳,故连续嗳气不停,当拟纳气降气为主。针中脘、气海,并用“衬垫灸”以降气纳气;泻内关、足三里以宽胸和胃,先用手法强刺激5~6次后,接上电针,当电针刺激5分钟后,我突然加强刺激,病人一吓,嗳气变轻了,再留针5分钟,病人嗳气就停止了,共计留针40分钟,留针期间,病人无嗳气,取针后,病人走出诊所而回家。此乃“亢则害承乃制”治则之变法也。

例6 胆囊术后切口疼痛证

一位五官科医生,40岁,因胆囊炎、胆石症而作胆囊切除术。术后切口终日疼痛,腹胀,紧张时则发嗳气,曾用内服药、外敷药,腹胀,紧张时则发嗳气,曾用内服药、外敷药、电疗等切口仍疼痛,要求试用针灸治疗。检查见切口疤痕平整,惟色黯红,触之则痛,腹胀,叩之鼓音,脉偏弦滑,苔薄。取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调和胃肠气机之紊乱,以达理气消长。取合谷、太冲、印堂,以镇静、调整中枢神经之兴奋。切口处用“衬垫灸”以活血化瘀,嘱病人自己每天“衬垫灸”以活血化瘀,嘱病人自己每天“衬垫灸”1次,共治3 次切口疼痛消失,腹胀、嗳气亦愈。

例7 痛风伴四肢浮肿

摩洛哥王室人员,男性,76岁。患者素有右心衰竭,肺动脉瓣闭锁不全,并闻及收缩期杂音,常年使用心脏病药物治疗,症见四肢疼痛,浮肿;两手抖动,不能持物,手背、足背肿胀,手不能握拳,足不能行走,左肩疼痛难忍,两膝软弱,气短乏力,必需搀扶才能起立行走。血检尿酸3次偏高。经有关专家药物治疗,病情继续进展。诊脉间歇,右脉弦滑,左脉细弱,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腻。左脉微弱为阴血虚衰,心肾之阳不振;右脉弦滑为气滞六腑,三焦失于通利,所以症见四肢肿胀,气短乏力等症。更受风湿外邪乘虚入侵经络;留于关节,而成为骨节疼痛。治拟利水渗湿,扶阳强心益肾,通利三焦气机,水湿得以渗泄,佐参疏解。当标本兼顾法治之。取心俞、肾俞、大椎,拔罐。大椎为手足三阳交会之穴,以振奋阳气;心俞以强心宽胸;肾俞以补肾益阳;3穴为主穴。上肢取肩髃、曲池、曲垣、肩髎、合谷;下肢取内外膝眼、昆仑、足临泣、太冲;加阳池、中渚以通利三焦;足三里、三阴交以健脾化湿,生化气血,太溪合肾俞以补肾益阳,使气化则水湿能出焉。上穴均用温针。连续诊治5次,手背肿胀渐退,能见手背浅静脉,足背肿亦见逐渐减轻,已能独立行走及上楼,两手抖动现象也大大减轻,心脏收缩期杂音改善。诊治第7次,四肢肿胀基本消失,骨节疼痛解除。随访2次,病人情况良好,已能自由起立行走活动。针灸治疗告一段落,但仍嘱病人继服心脏药物。

例8 脊柱疼痛证

45岁,女性。脊柱疼痛3年,用遍药物治疗无效,影响弯腰、俯仰等活动。症见病人面色无华,较为虚弱,脉细软,舌淡苔净。病人因从未作过针灸治疗,对针灸甚为恐惧,但又想作针灸治疗,心理较矛盾。根据病情,病体虚弱,针灸书说:“虚极莫针”,再加病人怕针,于是用“衬垫灸”,在每一脊柱关节温灸,每天1次,共治8次,背脊疼痛消失。此病为阳气虚衰,气血不足,骨节失于营养所致,故用“衬垫灸”之能温阳益气,又有通行血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