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象与人身

一、爻象爻是画卦的基本成分,有阴爻——与阳爻——两种。阳爻——代表阳,阴爻——代表阴。三爻相重则成八卦,如示一阴生于下,二阳复于上。同样是两个阳爻与一个阴爻,还可以组成果八卦中两个卦相重,则可组成64卦,每一卦则由六爻组成。若以数字表示,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其画卦的顺序是自下向上,分为初、二、三、四、五、上六个爻位。如泰卦,是上三阴爻的坤卦与下三阳爻的干卦相重而成。要表示出它的位置和阴阳的属性,则画泰卦为初九、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上六。

二、爻象与人身部位清·唐容川《医易详解》说:“以人身言之……以足至膝为初爻,膝至股为二爻,小腹至脐为三爻,脐至膈为四爻,膈至胸项为五爻,项至头顶为上爻。”唐氏是以六爻的爻位来划分人体的部位的。根据这种分法,可把下二爻看做地,中二爻看做人,上二爻看做天,是乾为首,坤为腹之意。爻位的划分与阴阳、八卦、五行一样,也是阴阳中复有阴阳,爻位中复有爻位,部分与整体,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在外气疗法中,也可根据上下部位之间的关系,把人分为上下两卦以便于测气、诊断和外气治疗。其分法是:足至踝为下卦的初爻,踝至膝为下卦的二爻,膝至耻骨联合为下卦的三爻,耻骨联合至脐为下卦的四爻,脐至剑突为下卦的五爻,剑突至胸骨上切迹为下卦的上爻。耻骨联合至脐为上卦的初爻,脐至剑突为上卦的二爻,剑突至胸骨上切迹为上卦的三爻,胸骨上切迹至鼻尖为上卦的四爻,鼻尖至眉为上卦的五爻,眉至顶为上卦的上爻。上肢亦分做三爻,与下肢、头颈爻爻相对。这样上下两卦在胸腹部三爻相交,不但经络系统是这样,神经系统的作用也符合这种爻位关系。如脊髓腰段,是人身下卦的四爻,上卦初爻。此段发生病变,可出现下肢的症状。当不同段上出现气机阻滞或其他病变,就可以在本段或相应段上出现内外气的不平衡状态。卦爻位不但适用于在人身体上下按六爻分段,在前后、左右的位置上也按后、左在上,前、右在下的顺序划出爻位的位置。

象也可在人身更小的部位手、脚、鼻、耳等部位根据其自然段划作三爻或六爻,以观察该部与整体,乃至自然环境的关系。因为我们人体是一个“小周天”,是宇宙“大周天”的缩影,所以通过手、脚、面、耳、鼻所现之象,可以诊断与治疗疾病,甚至能观察和预测一些生活细节,这都是天地人合一,一气流通的体现。

清·唐容川《医易详解》说:“以药配之,根为下爻,梗为二爻,茎为三爻,枝为四爻,叶为五爻,花实为上爻。”所以植物作为药物,从爻位的高低,可知药性的升降浮沉。如牛膝之根应初爻,故能下达足胫;银花、菊花应上爻,能治头目之疾等。

三、爻象与脏腑明·张介宾《类经图翼·医易》说:“以脏象言之,则自初六至上六为阴、为脏,初六次命门……初九至上九为阳、为腑,初九当膀胱……知乎此,而脏腑之阴阳,内景之高下,象在其中矣。”就是说人体的脏腑也符合爻象的规律,爻象与脏腑相对应,便可推断脏腑内景的阴阳、功能。它的具体配属是:坤卦属阴,配五脏与命门,其初爻为命门,二爻为肾,三爻为肝,四爻为脾,五爻为心,上爻为肺。乾属阳,配六腑,其初爻为膀胱,二爻为大肠,三爻为小肠,四爻为胆,五爻为胃,上爻为三焦。

四、卦象与疾病古人以卦象的意义来解释疾病的病因、病理,以及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现举例说明。

泰卦。下乾上坤,阴在上而阳在下,阳升而阴降,阴阳相调,是身体阴阳平衡,上下交通,健康强盛的现象。在练功与用外气调整病人气机时,要使其阳气下行,阴气上承,才能成为泰卦之象。

否卦。下坤上乾,阳在上而阴在下,阳升阴降,阴阳分离,上下不交,是阴阳离决,精神乃绝的病危现象。

既济卦。下离上坎,离属火,在脏为心;坎属水,在脏为肾。坎水在离火之上,水性下注,火势向上,是水火相交的现象。故明·张介宾《类经图翼·医易》说:“既济为心肾相谐”。在练功与发气治疗时要使心火下降于肾,肾水上承于心,才能成既济之象。

未济卦。下坎上离,离火在坎水之上,水火不相交合,阴阳各别,是心肾不交之象。临床上出现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致使心火偏亢而出现失眠、心烦、五心烦热、多梦等症状,就需要滋肾阴而降心火,使其成为水火既济的卦象,则病愈体壮。练功中杂念纷飞,调心不纯,心火不能下降于肾,不但练不出功夫,还会出现否卦之阴阳分离的征象。

大过卦、小过卦。大过巽下兑上,小过艮下震上,从卦象上看两卦均为阴爻在上下两端,阴包阳于中,为阴寒渐深,阳不得伸,在病则为瘀阻痞结之象。故明·张介宾《类经图翼·医易》说:“大过小过,入则阴寒渐深,而出为癥痞之象。”

中孚卦、颐卦。中孚卦兑下巽上,颐卦震下艮上,两卦阳爻均在上下,阴爻居其中,阳气渐微,有鼓胀之形。

观卦、剥卦。观卦坤下巽上,剥卦坤下艮上。观是阳气渐微的现象,至剥卦则有阳气渐脱之象。此时阳衰则气喘、汗出、脉细;阳脱则出现厥冷、气微、神离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