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医杂志 1982年11期25页
摘要:“小儿感染后综合征”,是指小儿在一次或多次急性感染后引起的一组表现相同、持续时间较长、而一般预后良好的综合症候群。
(1)脾弱气虚、表卫失固型。治以健脾益气固表,方用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先服汤剂,治疗1~2周后,服健脾1号糖浆,令其继续服用至痊愈。
(2)正虚邪恋、脾肺两亏型。用清肃余邪,益气养阴之法。方用“板麻汤”(板蓝根9g 生麻黄3g 杏仁4.5g 生石膏15g 北沙参9g 鱼腥草15g 黄芩3g 连翘6g 桔梗4.5g 法半夏4.5g 芦根9g 甘草3g)和人参五味子汤加减治疗。
(3)余邪未清、阴虚低热型。以清热养阴,泻火法治之。用银翘散、叶氏养胃汤合三黄泻心汤加减治疗。常用方为沙参9g 生地9g 石斛6g 乌梅6g 黄芩3g 川黄连1.5g 连翘9g 生谷芽、生麦芽各9g
(4)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型。用益气补血、健脾助运法治之。方用黄苓白术散或八珍汤加减。
(5)湿热蕴结、脾胃失和型。用清热化湿、健脾和胃法治之,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6)脾胃虚寒、气机失调型。用温中散寒、健脾止痛之法, 方用附子理中汤合良附丸、芍药甘草汤治之。
结果:显效55例,占37.7%;有效75例,占51.4%;无效16例,占10.9%。总有效率为89.1%。
讨论:
一、多年来我们发现一些病儿,在一次或多次急性感染后,出现一组雷同的症状,有的经抗感染或对症治疗后可愈,有的甚为顽固。西医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考虑暂名为“小儿感染后综合征”,并探索其中医辨证施治规律。
二、中医文献中类似“小儿感染后综合征”表现的记载不少。系由外感温热之邪和素体虚弱酿成,呈现虚实夹杂之症,其治疗大法,当为扶正祛邪,并须根据邪实和正虚的症情变化,有所偏重,方能取得如期疗效。
三、在辨证施治中,本病的施治重点,从病位言,主要在脾肺两脏;从治法言,则以清热、益气、养阴三法为最重要。应予指出,调理脾胃在本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
四、“小儿感染后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种感染和延续状态,感染延续的原因可能是病儿抗病力的不足,或病原体的顽固性所致。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正虚邪恋”的延续状态。也可能为感染后机体的一种免疫反应或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体内营养代谢的失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