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孟氏首先提出的“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成果和论文,在1991年由上海市卫生局组织鉴定通过,1995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上获优秀论文国际奖。)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是指小儿在一次或多次感染后不久,产生一组与“脾虚证”相似的综合征候群,且按中医健脾理脾治法可获效。此综合征为儿童时期的常见病。
一.观察对象选择已诊断为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者为观察对象。
二.观察方法所有观察对象在初诊时作头发九种微量元素的检测,尽可能于治疗三个月后作复查一次。
结果与讨论
三.各种微量元素与临床间的关系
1.钙 发钙低于正常值,这些患儿有程度不等的佝偻病症状和体征。反复感染可诱佝偻病,佝偻病也可使免疫力下降而频发感染导致恶性循环,发钙的偏低与临床上符合。
2.锰 锰是每种酶的激活剂,在体内比较恒定,缺锰可使小儿生长迟缓,骨骼异常。低锰病例确有身长体重落后及骨骼发育不良情况,但也同时存在低钙的偏低与,难以区分。
3.铁 发铁高于常值,都有铁剂治疗或服锨强化食物史。但临床上仍存在贫血表现。发铁低于正常,临床也有缺铁贫血现象。前者可能由于钼钴等元素缺乏,且部分确有铜、钴偏低情况,经应用B12等治疗后好转。
4.钴 发钴偏低同时伴有贫血,同时示发铁也偏低,但未见红细胞增多等现象。低发钴病儿经用B12针剂注射后临床有明显好转。
5.镍 发镍偏低,其属突出。镍富含于谷、豆、蔬菜及水果中,在体内形成蛋白镍原浆,核糖核酸中含量高,与甲状腺激素有关。目前上海儿童的膳中蔬菜吃得很少,豆制品也吃得不多,由于粮食的精加工,春所含的微量元素,尤其如镍等所剩无几,水果也吃得不多。脾虚儿童小肠的吸功能减退。生长迟缓,是否与此有关尚待进一步观察。
6.铜 与铁关系密切,在血红蛋白的合成,铁的吸收与运转,与铁联结的细胞酶系有重大生理影响。在骨骼、脑组织及神经髓鞘的形成中都需要铜。铜是生物的催化剂。缺铜时酪氨酸酶不能形成,使皮肤缺乏色素沉着。面部有脱色斑。
7.锌 发锌低于常值。食欲不良、异嗜、磨牙、皮肤粗糙、易于生湿疹皮炎皮肤感染,生长发育落后,个别有外生殖器隐睾等偏小,这些病儿都比较消瘦,有明显厌食,服锌剂后情况无好转,显系非缺锌所致。
8.铅 发铅大于正常值,空气中污染浓度增高所致。此类病儿有明显的食欲不良和情绪的不稳定。
9.锶 锶能促进骨骼发育,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神经及肌肉的兴奋性。锶含量有高有低,由于与其它元素缺乏或增加的临床表现有交叉性,临床上尚无法了解高低时对病儿影响的特异性。
四.讨论
1.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形成首先由于感染,同时与病儿的体持也有关,一旦形成后,光用抗感染治疗难以奏效,临床表现类似中医描述的“脾虚”,且应用健脾、理脾法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2.小儿在感染的基础上继发营养代谢方面的紊乱,头发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为其佐证之一。虽然头发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能反映病儿当前体内微量元素的情况,但可反映较长时期内该元素在体内分布的大致情况,若能结合血的测定则更有价值,某些临床表现与发中该微量元素的缺乏症状相一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任何元素的缺乏都可能影响健康和生命。近年来研究“脾虚”本质,认为脾虚时存在小肠吸收障碍,消化酶分泌减少,免疫功能下降。体内微量元素分布及含量的失常,可能与病儿饮食质和量的不足和比例失调、消化吸收功能的障碍有密切关系,城市环境的污染也有一定影响。
3.治疗基本上采用中医扶正健脾、驱邪理脾为主,结合饮食指导,一般经过三个月的治疗,达到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体重增加,部分病例头发复查,基本恢复到正常值。
4.中医的“证”常有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和比值的恒定变化。中药的疗效除与其主成份有关外,也与其含有的微量元素的数质量具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