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男,73岁,门诊号:03958。X摄片号78178,CT号:5108
患者自1981年10月起常有左侧肢体抽搐伴有短暂意识丧失,小便失禁,口角歪斜。同年11月去华山医院诊治,检查:左侧鼻唇沟变浅,舌向左侧偏歪,肌力50,左肌张力>右,膝反射左>右,右侧巴氏症阳性,霍夫曼氏症阳性。1982年2月华山医院脑CT扫描报告:5、7厘米层面上顶见颞区有范围较大的低密度区,压迫脑室系统向左移位。增强后顶区有一个高密度阴影,内有囊腔。结论:右顶区占位,恶性肿瘤可能(转移?)。患者于1982年2月18日来我院初诊,见右下肢跛行,右手有时抽搐,抬举受限,脉细软,苔薄滑腻、舌质淡红、舌体胖。证属中气虚弱,痰瘀互结,清阳受扰,络脉痹阻。治拟益气化瘀,软坚消肿。生黄芪30克,当归9克,赤芍、白芍各12克,瓜蒌皮15克,留行子15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生牡蛎30克,生南星30克,蛇六谷30克(先煎)蜂房12克,香白芷12克,补骨脂12克,薜荔果15克。9剂。另7011药水口服。
二诊:服药后诸恙稍减,但夜尿较频,予原方加菟丝子30克。摄胸片发现左肺门旁一个较大阴影,密度较深,边缘清楚,但不光滑。诊断:左肺癌颅内转移。
服上药年余后,抽搐明显减少,可自行千米之多,纳谷渐馨。1982年12月16日华山医院作脑电图检查(脑电图号:31639),示两半球明显不对称,右侧慢于左侧,有大量Q波,一些δ波,以右中央区后颞部明显。1983年12月3日来诊时,诉行走如常人,左手能抬举到头上。脉细,苔薄、舌质淡红胖有齿印。再拟补阳还五汤加味。生黄芪60克,当归9克,白芍12克,留行子15克,川芎9克,地龙30克,蜂房12克,七叶一枝花15克,鬼箭羽15克,菟丝子30克,锁阳15克,薜荔果30克,炮山甲12克,白蒺藜15克,白芷12克。
1984年10月9日家属代诉:服药后病人面色红润,可打25分钟太极拳。迄今为止,服用中药已达3年10个月之久。
按:丹溪论中风偏枯多属气虚血虚。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明确提出了偏枯的病机为“气虚血瘀”。本例重用生黄芪益气托毒。由于恶性脑瘤有毒邪胶结,故黄芪不用“炙”而多用“生”,取其扶正托毒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