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八、心悸眩晕

顾××,男,55岁。1975年9月27日初诊。

患高血压病已六年,血压一般在150~160/110毫米汞柱之间,最高220/140毫米汞柱。一月前觉胸心悸、怕冷、手足无力、夜不安寐。近来更觉心中懊 ,惴惴不安,时而烦热汗出,头晕目眩。舌淡青,苔白腻,脉弦。头晕目弦,血压升高,系肝阳上扰;躁热汗出,脉弦,为肝旺之象。病久不愈,由阳亢而转阴虚,由阴血虚而阳亦渐衰,以致心阳不振,故见胸闷心悸、怕冷乏力等症。前医用瓜蒌薤白桂枝汤、炙甘草汤去桂枝加龙骨、牡蛎之类,药后反增躁热不安,并有心中懊nao之感。今拟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桂枝6g,赤芍12g,炙甘草6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陈皮9g,姜半夏9g,茯苓12g,郁金9g,5剂

二诊、10月4日。症如上述,有时多思多虑,渐觉遍体躁热。再予前法进治。

桂枝6g,赤芍12g,炙甘草6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淮小麦15g 郁金9g,陈皮9g,姜半夏9g,茯苓12g,佛手4.5g,6剂

三诊、10月11日。药后诸症减轻,仍守原意。

桂枝6g,赤芍白芍各12g,炙甘草6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淮小麦30g,郁金9g,陈皮9g,姜半夏9g,茯苓12g,佛手4.5g,仙灵脾9g, 6剂

五诊、10月25日,服药共二十余剂,胸闷、多思多虑、躁热汗泄渐减,心悸、懊nao、畏寒等时轻时重,舌质淡青,苔薄白腻,左脉弦。治以前法。

桂枝6g,赤芍白芍各9g,炙甘草6g,淮小麦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仙灵脾9g,茯苓12g,炙远志4.5g,陈皮9g,黄芪片3g(吞服)、6剂

七诊、11月18日。诸症减轻,躁热已少,汗止,夜寐欠安。再予前法。

桂枝6g,赤芍白芍各9g,炙甘草6g,淮小麦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仙灵脾9g,朱茯苓9g,炙远志4.5g,陈皮9g,黄芪片3g(吞服)、6剂

十一诊、12月6日。症情一度减轻,今肝阳又亢,午后潮热阵阵,汗出不多,心慌懊nao,时见头晕,睡眠仍差,舌质淡青,苔中薄白,脉弦。前方再加平肝潜阳安神之品。

桂枝6g,赤芍白芍各9g,炙甘草6g,淮小麦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珍珠母30g,郁金9g,朱茯苓9g,夜交藤30g,合欢皮12g,6剂

十五诊、1976年1月2日。服前方一月,症情时轻时重,脾运不健,大便时溏。近来胸中阵阵烦躁,懊nao难以名状,头目眩晕,睡眠易醒,舌淡青,脉弦。仍予前法。

桂枝6g,炙甘草6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珍珠母30g,紫石英15g 郁金9g,莲子肉9g,朱茯苓9g,炒六曲12g,炙远志4.5g,夜交藤30g,6剂

十七诊、1月17日。近来躁热已少,心烦懊nao均减。目前自觉脉跳不匀,胸闷,胁肋窜痛,脉弦。前方加活血利气之品。

桂枝6g,炙甘草6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紫石英15g,莲子肉9g,朱茯苓9g,郁金9g, 延胡索9g,旋复梗9g,降香6g,6剂

此后以上方为基础,又续服五十余剂,除一月下旬略有反复外,诸症日趋减轻,血压平稳,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目前仅偶有烦躁,余如胸闷、心悸心慌、懊nao等症状已消失。有时胁肋窜气作痛,大便不实,小腹作胀,苔薄白腻,舌带青,脉弦,乃属肝旺脾虚之象,仍予前方加减。

桂枝6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紫石英15g,郁金9g,川楝子9g, 延胡索9g,降香4.5g,大腹皮9g,炒六曲9g,茯苓9g,7剂(隔日服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