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27、升结肠恶性淋巴瘤

马××,男,61岁

1985年5月13日,在外院做十二指肠及部分胃切除术,病理报告:平滑肌瘤。10月26日做右半结肠切除术,病理报告;回盲部升结肠恶性淋巴瘤。术后患者仍有多处淋巴结肿大,双颈淋巴结肿大约为2x1.5cm大小,双腋下淋巴结肿大约为0.5x1cm大小,双腹股沟淋巴结大约为2.5x1.5cm大小。1986年初,在上海市肿瘤医院予化学药物治疗。因白细胞偏低而停用药。自1987年12月起,长期服用中药调治至今,患者健在,病情稳定。

1987年12月16日初诊化疗后白细胞偏低,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口干,恶寒,腹胀,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濡细。结合病史辨证为脾虚失运,脾肾阳亏,气血虚损,拟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温脾肾阳,兼以软坚散结。

一、基本方:经病案整理第一阶段自初诊至1989年12月,以下列药物轮换服用:

温补肾阳:肉桂5g 桂枝3g 干姜5g 鹿角片15g;

健脾益气:黄芪15g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软坚散结:鳖甲30g 八月札15g 橘叶、橘核各12g

二、加减法;

痰稠难咳加杏仁12g 姜半夏12g; 夜寐欠佳加合欢皮12g 夜交藤30g 五味子10g

服上药后,患者白细胞上升至5600/mmxmm,继配合化学药物治疗。

1990年2月15日来诊,患者白细胞又下降至2600/mmxmm,口干,神疲乏力,大便溏薄,有秽臭,手足寒冷,脐周疼痛。苔薄白,质淡,脉细。辨证:脾肾阳虚,肾阳亏损,牌运失健,故以温补肾阳,健脾益气调治。

处方:附子10g 甜苁蓉10g 肉桂5g 干姜5g 鹿角霜15g 山茱萸肉10g 龟版15g 太子参15g 焦白术10g 焦山楂炭15g 米仁30g 乌梅10g

1992年1月22日来诊,服药后上述症状有改善,但大便次数仍较多,溏薄。辨证:脾虚气滞。治以健脾理气,清热止泻。

处方:党参15、黄芪15、炒白术15、茯苓30、炙甘草5、乌梅15、干姜5、川黄连5、焦山楂炭15、神曲15、赤石脂10、禹余粮10。

1992年9月22月至1993年6月29日,患者住院再次化学药物治疗,病情稳定,但仍有残余淋巴结肿大,继予中药健脾理气,软坚散结调治。

按:本例6年多来坚持服中药治疗,淋巴瘤病变,虽经化学药物治疗,病情趋稳定。但化疗后,患者出现脾胃虚寒,中阳不振,甚则脾肾阳虚之症。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故而气血生化来源受阻,化疗亦易影响及肾,肾主骨,肾阳亏损。骨髓功能无以化生,故白细胞低下,免疫功能减弱。处方以肉桂、干姜、附子、鹿角等为主温补脾肾之阳,使之振奋。继而以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恢复脾的运化功能,则化源得复。配以鳖甲、橘叶、橘核等软坚散结,并以木香、八月札等通理气机,使气滞、气结疏通流畅。气行则血行,故能消散郁结,控制及消除残余的淋巴结肿块。以达扶正祛邪,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祛除病邪,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