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症,祖国医药文献中虽无此病名,但多数“甲亢”患者伴有甲状腺肿大或结节肿块及消谷善饥、形体消瘦之症,故属中医“瘿瘤”及“中消”范围。一般多用化痰、软坚、消散瘿瘤之法来治疗本病,但往往效果欠佳。我们通过几年临床实践,对全身症状结合131I吸碘超过正常标准,吸碘率及基础代谢同时高达+30%以上的56位“甲亢”病员,进行了细致的辨证
求因,认为乏力、自汗等属于气虚;口干、烦热、心悸、震颤及善饥等属阴虚火旺;甲状腺肿大及肿块属痰凝气滞。可用益气养阴为主,化痰疏气为佐的治则。其结果治愈率达32.1%,总有效率达96.4%。
[经验方药] 甲亢一方:黄芪30g 党参20g 鳖甲15g 龟板12g 首乌12g 生地12g 白芍12g 淮山药12g 夏枯草30g 制香附12g 适用于一般甲亢病人。
甲亢二方:黄芪30g 党参15g 淮山药12g 白芍12g 鳖甲12g 焦建曲12g 白术15g 余粮石30g 夏枯草30g 制香附12g
适用于甲亢伴大便溏薄的病员,此乃属脾阳受损,故在一方中减少养阴药而增加健脾阳药物。在便溏已止而次数尚多者可在甲亢一方中加白术20g 炮姜3g 建曲15g治之,待脾阳得健,大便正常后则改用甲亢一方。
[病例] 俞×× 女 32岁
神疲乏力,心悸气短,消中善饥,口渴烦热,131I吸碘试验增高,基础代谢以+30%以上,某医院诊断为“甲亢”,曾用他巴唑等治疗无效。来曙光医院中医外科门诊,用甲亢一方治疗半年余,症状消失,吸碘及基础代谢正常而恢复工作,随访八年,未见反复。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医中药治疗“甲亢”的作用原理,本人曾与上海中医学院生化教研组同志一起进行了研究,认为此病气阴二虚阴虚火旺之火,又可分心火、肝火、胃火三类;使阴损及阳,脾阳不健而致大便溏薄,次数增多。这一阴虚之中兼有脾阳受戕的症状,在生化试验上找到了依据;在治疗其便溏症状方面,发现炮姜、白术与香连丸合用有很好的疗效。在此期间,我们据此又治疗了50例甲亢病员,取得了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