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十、带状疱疹

刘××,男,71岁首诊:1999年11月4日。

主诉:左胸胁部皮肤糜烂疼痛20天。患者20天前出现左胸肋部刺痛,10天后疼痛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初起三五成簇,后蔓延成片,疼痛剧烈,伴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查体:患者患者左胸胁部及背部皮肤糜烂,面积约10×30cm2,间有未溃破米粒大小水泡,疱液浑浊,舌红苔黄,脉细数。

诊断:蛇串疹(带状疱疹)。

辨证:肝经湿热。

治则:清肝泻火解毒。

内服:板蓝根30g 黄芩12g 菊花9g 石决明(先)30g 磁石30g 玄胡索12g柴胡9g 生黄芪30g 太子参30g 白芍、赤芍(各)12g 生地30g 丹参30g 米仁15g 红枣20g 生甘草6g

外用: 三黄洗剂湿敷。

次诊:1998年11月11日,患者经治疗后,水疱及糜烂皮肤结痂,唯疼痛未减。治以:疏肝解郁,活血止痛。内服:于上方加桃仁30g 菊花9g。

按:患者继服上方两周后疼痛消失。年轻人患带状疱疹多旬日即愈,而老年患者多病程较长,疱疹发出晚,后遗神经疼痛时间较长,初期证属肝郁化火,治宜清肝泻热。后期证属邪退而正虚,故用益气养血,疏肝活血为法每易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