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身心疾病的病谱也发生了变化。当今的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唐师认为,传统中医学从建立之处就已确立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强调情志不调可以致病,而调畅情志不仅可防病廷年,还可疗疾愈病。早在《内经·上古天真论篇》就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论述。唐师认为作为一名出色的医师,不仅要治疗患者的疾病,还要注意解除病者的心理障碍,与患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就要求医师要有良好的医德修养和精湛的医术。张景岳《类经》中曰:“病与医相得,则情能相浃,才能胜任,庶乎得济而病无不愈。”对患者所诉说的不适之症,医师要耐心听取,要理解患者求医的急切心情,要尊重患者,并尽量就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同时要对病情进行认真严密的思考,开出合理的处方,使病人的身心痛苦都得到缓解。唐师在治疗中强调要注意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增强病人战胜病邪的信心。唐师善于运用自己渊博日医学知识,针对患者病情、症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念。唐师认为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并最终体现在良好的疗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