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十一、陈某,女,40岁。

有腰腿病史1年,1月前因损腰后出现腰背部疼痛,继而逐渐出现左下肢疼痛伴麻木,近日来症状加剧,起居活动明显受限,舌质暗,边有瘀紫,苔白,脉滑。查体:腰活动度受限腰椎生理弧度消失,左L5-S1棘突旁压痛明显,并向左下肢放射。屈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右70度,左20度,左侧梨状肌处压痛(+),左足大趾背伸跖屈肌力较右侧明显减退,双膝,踝反射存在,左L5-S1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较右侧减退。CT示:左L5-S1间隙椎间盘向左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临床诊断:中医诊断为腰腿痛,证属痰瘀型;西医诊断为左L5-S1椎间盘突出症。辩证分析,患者有腰痛史,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调,经脉失润,风寒痰湿,阻滞经脉,月前复受外伤,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痰瘀交凝,经脉阻滞,不能则痛,故见腰部及左下肢疼痛,麻木;痰瘀内生,故见舌质暗,边有瘀紫,苔白,脉滑涩。治拟逐痰利水,佐以活血化瘀。处方:牛蒡子9克,白僵蚕9克,白芥子9克,炙地龙9克,泽漆9克,制南星9克,金雀根9克,全当归9克,丹参12克,川牛膝12克,威灵仙12克,生甘草6克。每日1帖,水煎分早晚服用,并卧硬板床休息。1周后复诊,患者腰痛证状明显减轻,麻木症状仍有,续以前法治疗。3周后复诊,腰痛症状缓解,麻木症状明显减轻,1个半月后症状完全缓解。

按:风 ,寒,痰,湿阻络,必然使唤气机阻滞,则血的运行失畅,凝而成痰,血瘀也可使气机运行失畅,促成痰的凝聚。石氏提出“痰湿夹瘀血碍气而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临床可见有腰痛,腰腿痛,下技麻木牵制等症状。在手术中所见到的神经根苍白,水肿增粗,活动范围减少,更证明了石氏伤科的这观点。

石氏曰:“腰痛有痰积;腰胯肿痛为积痰乘经络流注,搏于血亦然;麻木亦有痰在血分”。其观点与朱丹溪的痰瘀相关理论相吻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认为“本病虽然本虚标实,但在治则上因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采用独特的逐痰利水法治疗本病。从痰取治,佐以活血之品,以此疏经络,则血滞痰阻无不立豁。方取牛蒡子豁痰消肿,通十二经络之功效,《本草纲目》谓其能散结除风,和腰膝凝滞之气;白僵蚕有化痰散结之功,《本草思辨录》谓其有“治湿胜之风痰”的作用,二者配伍,专治湿痰留注经络。白芥子有豁利皮里膜外,由气血凝滞而聚积的无形之痰的作用;泽漆有利水消肿,化痰消瘀之功效;金雀根有利水祛风之功效。白芥子,泽漆 ,金雀根3味药配伍,是由控涎丹的甘遂,大戟,白芥子3药配伍化裁而来,该方具有很强的化痰利水功效,然甘遂,大戟的毒性甚强,故以泽漆,金雀根两味药替代,以减轻其毒性,而使其疗效不变,并加强了消退神经根水肿的功效。制南星强化本方的化痰作用;丹参,当归有养血活化瘀的功效,佐以地龙的通络作用,增强最本方的化痰瘀之功效。川牛膝在本方中起引经药的作用,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因此,本方诸药配伍体现了本症由痰湿瘀致病及逐痰利水化瘀法治疗本病的独特观点,在临床实践运用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