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筋是临证最为常见的病症。石氏把它分为三类,包括手法在内的治疗各有不同,一称为不显着的伤筋,指劳倦又兼寒湿外袭而成,外象并无青紫肿胀,但觉酸痛麻木,治疗以药物为主,手法按摩仅辅佐,亦或辅以针炙。二是不甚显着的伤筋,系扭蹩或支撑伤及腕肘膝踝等处,外无显着青紫,但旋转失常,治疗以理正筋位的手法,并辅以药物。三是外形有显着改变的伤筋,由较明显的外伤如支撑等造成,筋络离位而突出,“部位多见于膝前或肘后”,该部“有粗筋隆起屈伸不利”,治疗必须先用按捺屈伸的手法将隆起的粗筋纳入筋位,使隆起平复即能恢复屈伸活动,每辅以药物。石氏认为,第三类伤筋施以手法是绝对必要的,手法之前“必须注意这与骨折是绝对不同的”,要注意鉴别。法之所施,以肘后伤筋为例,一手按压鹰嘴后上两侧隆起粗筋,一手将患者处于半屈半伸而又难以屈伸的上肢急骤伸直,而后充分屈曲,或屈曲后充分伸直,手法也要“骤然人不觉”,否则因患者会有强烈的酸楚感而予以抵抗以致难得屈伸。手法以后症状即基本消失,不作手法则极难在较短时间内痊愈。
以上概要介绍了石氏手法。石氏的手法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如颞颌关脱位口外复位,髋关节后脱位俯卧复位都是改变后的方法。另外,石氏还认,“伤科手法的临床运用,各家所施,虽有不同,但殊途同归,其理一致。”即大的原则上各家各派是一致的,但细节上各有特长。这正是后学者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