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补泻法之一。即捻转补泻法。《席弘赋》:“左右捻针寻子午。”转针时,大指向前推为从子位到午位,大指退后为从午位到子位。《医学入门》对“子午”的注释:“从子至午,左行为补;从午至子,右行为泻。”《伤寒活人书》:“凡妇人病,法当针期门,不用行子午法,恐缠脏膜引气上。”意指多用转针易致缠裹滞气。
- 首页
- 中医书籍
- 《中医词典》z~其他全部内容
- 拼音Z
- (拼音Z)第四篇
针刺补泻法之一。即捻转补泻法。《席弘赋》:“左右捻针寻子午。”转针时,大指向前推为从子位到午位,大指退后为从午位到子位。《医学入门》对“子午”的注释:“从子至午,左行为补;从午至子,右行为泻。”《伤寒活人书》:“凡妇人病,法当针期门,不用行子午法,恐缠脏膜引气上。”意指多用转针易致缠裹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