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

祖国医学十分注重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对疾病的病因、病理进行分析时,一般都是结合四时气候、地理水土、病人思想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作出诊断,确定治疗原则,这就是中医特有的辨证施治。我感到辨证施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中医理论中的精髓,是十分重要的。

曾有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夏天,某地区乙型脑炎流行,当地医生用中医传统的“白虎汤”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二年同一时期,他们仍用“白虎汤”来治疗该病,疗效却大大下降。经过调查分析,原来这年夏天该地区气候不同于往年,天阴湿多雨,患者中大多夹杂着“湿邪”的侵犯。,接下来他们在原方内加入一味燥湿的药物——苍术,疗效很快就提高了。事情看来似乎很简单,但却发人深省。它告诉我们,学习祖国医学,光靠抄录几张有效方子,遇病医治,“对号入座”,以“不变”对“变”,就非碰壁不可。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着的,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以“变”治“变”,使我们的主观认识符合患者的客观病情,才能取得治疗的。那种想抄一张方子,对病人个个适用的做法,岂不是一种形而上学?!这种孤立地、静止地去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势必造成思想的僵化,真可谓“欲持昔人一定之说,以应无涯之变,其不至于遗失者寡矣”。列宁曾深刻地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准则(‘不作任何妥协’)那是很荒谬的。”

在临床临诊中,有许多实例,如临床上最常见的伤风感冒,均有发热、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西医一般给病人服用A.P.C.。等解热镇痛药或抗菌素,对鼻炎局部滴用麻黄素等进行治疗。但由于各人的病情不同,有的人感冒表现为怕冷、骨节酸痛明显,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有的人则以发热为主,有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根据中医辨证,对于前者属风寒感冒,治疗原则是辛温解表;而后者属风感冒,治疗原则是辛凉解表。“辛温”与“辛凉”,虽一字之差,却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同病寻异,因异施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如果不问具体情况,一律对待,疗效当然不会好。再说,就是对同一病人,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治疗咽部急性感染、病人以咽痛、发热为主要表现,但是对早期表症未解者,重点在解表清热;在疾病的高峰阶段,全身高热,局部?{红,则主要用清热解毒药;当局部趋于成脓时,又需加强祛瘀排脓;而一旦热病已去,到了恢复期,则以养阴清热为主了。如果认为反正是一个病,一张方子可以治到底,那是不行的。

治病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它的客观规律性。某个医生用某张方子治好了一种病,证明这张方子符合病者的客观情况,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医生用这张方子是可以治好同一类的病人的。但是,不要忘记“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界限都是相对的。”历代中医学家曾经反复指出:学习中医方剂要“师其法而不拘泥其方”,这是有道理的。倘使我们不问具体情况,不做调查研究,“以不变应万变”,以一方治百病,那么,必然要遭失败,应该引以为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