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鸣耳聋

耳鸣耳聋从肝论治。

耳鸣耳聋的发生与肾、心、肝、胆、脾、肺各脏腑均有关。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肾主耳,耳为肾之窍,为肾之官。《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提示耳聋与肾虚关系密切。《医学入门》又提出“耳鸣乃是聋之渐也”,《杂病源流犀烛》卷23更明确说明:“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说明耳鸣与耳聋的病因基本相同。

1、通常,耳鸣耳聋多从肾论治,我们临床多从肝论治。其理论基础是:

(1)肝脉络于耳:足少阴之经脉,属胆络肝,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耳前,其经气环循于耳。故肝胆机能失调,则影响耳的生理功能。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曾治一位女性患者,每于生气后则耳鸣耳聋不已,服西药或耳聋左慈丸无效,改服逍遥散加减则立竿见影,耳鸣即止。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虚则目媢睢䀮䀮无所见,耳无所闻”,《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耳鸣头眩。”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循经上扰清窍而为耳鸣。故治用疏肝解郁,理气降逆,如逍遥散之类,具有疗效。

(2)肝肾同源:肾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之,其精气上通于耳而为听,故肾藏精。而肝藏血,肝血充盛,血可化精,精可化血,精血同源,故肝肾同源。肝阴不足,耳窍失养,也可产生耳鸣耳聋。又肝木有赖肾水的滋养,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虚火上炎,上扰清空,出现耳鸣耳聋。治疗既要滋补肾精,又要柔肝平肝,方能获得满意疗效。

(3)肝与气血调畅关系密切:肝主藏血,又主疏泄,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若肝失疏泄,气血失和,气滞血瘀,则耳窍受阻,导致耳聋。治宜疏肝行气,活血通窍,如通气散(柴胡、香附、川芎)加通窍活血汤,也可用血府逐瘀汤,既能理气,又能活血,方中有柴胡、枳壳,舒肝理气。

(4)当归芍药散治耳鸣耳聋: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由当归、川芎、芍药,白术、泽泻、茯苓组成,主治肝脾不和引起的妇人腹痛病证。近年也用于治耳鸣耳聋。方中当归、川芎、芍药养血调肝以行滞,茯苓、白术、泽泻补脾以渗湿,对于肝气过旺,横逆犯脾者,肝火得降,脾土得健,耳窍得养,耳鸣耳聋得已。

2、经验用药

(1)蝉衣

蝉衣性寒味甘,入肝、肺经,具有散风热、宣肺、平肝定痉作用,其气清虚,轻灵,还能清散肝经风热,通利耳窍,聪耳平鸣。《杂病源流犀烛》卷23又说:“然肾开窍于耳,所以聪听,实因水生于金,盖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故能为听。故凡治聋,必先调气开郁。”蝉衣宣通肺气,故可用于耳鸣、耳聋。

(2)葛根

葛根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本草新编》谓之“入胃,又入肝。”其气轻浮,轻扬升举,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药理实验又证明,葛根中含有葛根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扩张脑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中医认为耳鸣耳聋与清阳不升,耳窍失养有关,现代医学认为耳鸣耳聋可能由于内耳血管痉挛,供血不足而致。所以葛根是一味治疗耳鸣耳聋有效的常用药物。

3、其它疗法

(1)针灸疗法

常用穴位 :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疏通耳窍经脉,配中渚、外关、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清泻肝胆、调理脾胃。

(2)穴位注射

取听宫、翳风等穴,常用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补血活血,疏通经络。

(3)颈封

在人迎穴,用1%普鲁卡因或丹参液局部注射。

(4)气功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有益防病健身。

如鸣天鼓:“天鼓者,耳中声也。”将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地横放在枕后,食指叠在中指上面,用力把食指从中指上滑下叩击后枕部,听到的声音象击鼓声。节奏均匀缓和,力度由轻至重,双手每次各24下,可振荡耳部经脉,促进血液循环,坚持不懈,有预防和治疗耳鸣耳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