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喉喑(慢性喉炎)

18、宗××,女,50岁。

初诊:1999年3月20日。声音嘶哑三个月。检查示左声带边缘红肿,略突起,基底广,病变。舌略胖,苔薄,脉细。证属肺阴不足,痰热内蕴。治拟清肺养阴,化痰消肿。南沙参、北沙参(各)9g 百合9g 生白芍12g 射干4。5g 丹皮9g 丹参9g 玉蝴蝶3g 天花粉12g 血余炭9g 蝉衣6g 桔梗4.5g 生甘草2.4g。7剂。

二诊:声音嘶哑略有好转,舌淡胖,边有齿印,脉细。上方加黄芪15g 浙贝母9g。14剂。

三诊:上方服后声音嘶哑已改善。两天前因劳累后又复发,间接喉镜见左声带边缘肿,病变已退。上方去浙贝母,加米仁30g 枳壳9g。14剂。

按:喉喑指发音障碍,由多种原因引起。本例声带红肿、息变,多由风热袭肺或肺阴不足,痰热壅滞脉络而致,治疗以清热养阴、化痰消肿为法,二诊时考虑患者乏力易疲,舌淡胖有齿,属气虚,遂原方再加入黄芪以健脾气,益肺气,也有助痰湿之化。

19、叶××,女,42岁。

初诊:1998年9月10日。声音嘶哑半年,咽部有痰粘感。检查发现右声带粘膜下出血,中段红色广基息肉,左声带中段略突。舌尖红,苔薄,脉细。证属肺阴不足,痰热内蕴,又因发音不当,损伤喉络,气血瘀阻。治拟养阴清肺,化痰消瘀,利咽开音。处方:南沙参、北沙参(各)9g 生白芍12g 血余炭9g 射干6g 天花粉12g 丹皮9g 丹参9g 凤凰衣6g 玉蝴蝶6g 桔梗4.5g 生甘草2.4g。14剂。

二诊:药后声音嘶哑略有好转,局部检查同前。原方加黄芪15g 浙贝母9g 茯苓12g。14剂。

三诊:声嘶继减,间接喉镜示右声带粘膜下出血减轻,息肉亦缩小。上方加浙贝母9g 桑白皮9g 茜草9g。14剂。

四诊:症状基本消退。检查见右声带粘膜下出血消,中段有小突起。南沙参、北沙参(各)9g 百合9g 生白芍12g 丹皮9g 丹参9g 天花粉12g 浙贝母9g 凤凰衣6g 桔梗4.5g 黄芪15g 枳壳9g 生甘草2.4g。20剂。巩固疗效。

按:本例服药期间嘱注意声休,少讲话,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0、周××,男,60岁。

初诊:1997年4月22日。声音嘶哑2年,多语加重,伴短气乏力,口干,有少量黄痰,腰酸,耳鸣,纳可,便调。检查见双声带慢性充血,轻度肥厚,闭合有缝,右鼓膜穿孔,左鼓膜穿孔已愈合。舌质略暗,舌下脉瘀,苔厚黄斑剥,脉弦带涩。证属气阴两虚,兼血瘀为患。治拟益气养阴,活血利咽开音。处方:黄芪12g 南沙参、北沙参(各)9g 当归9g 川芎9g 柴胡9g 生白芍9g 怀牛膝12g 天花粉12g 生地12g 红花6g 枳壳9g 玉蝴蝶4.5g 桔梗4.5g 炙甘草3g。

二诊;声嘶好转,多语仍哑。检查见声带出血减退,闭合改善,苔退净,脉细弦。上方去川芎、红花,加党参12g 制黄精12g 血余炭9g。14剂。

三诊:说话感费力,右耳鸣耳聋。间接喉镜检查示声带闭合有梭形缝。舌下脉瘀。拟益气活血为主。黄芪15g 党参12g 淮山药12g 制黄精15g 柴胡9g 生白芍12g 当归9g 枳壳9g 怀牛膝12g 桔梗4.5g 蝉衣6g 凤凰衣6g 炙甘草3g。14剂。

四诊:药后说话费力改善,声带闭合好转,边缘略红。原方去枳壳,加葛根9g 升麻9g 牡蛎30g 丹皮9g。14剂。

按:本例辨证属肺脾气虚、肺肾阴虚、病久入络,兼血瘀为患,故益气养阴为主,药用黄芪、沙参等;辅以活血利咽:方中用柴胡、当归、红花、生白芍、枳壳、怀牛膝等,乃血府逐瘀汤之意,理气活血同用,以通肺络,而助声带红肿、肥厚之消退;玉蝴蝶、桔梗宣肺开音。

二诊加党参、黄精,加强益气养阴之功;血余炭善消声带之瘀肿,是我临床用治声带充血之常用方。

21、郭××,男,43岁。

初诊:1998年9月8日。多语则声嘶数年,伴咽干。3年前曾行右声带息肉摘除术,纳食睡眠可,易腹泻,耳鸣,嗜烟10余年,每天1包。检查示双声带慢性充血、肥厚,咽后壁血管扩张,舌质暗,舌下脉瘀,苔薄黄,脉弦。证属阴虚血瘀,痰热阻于咽喉。治拟养阴利咽,祛瘀化痰。南沙参、北沙参(各)9g 生白芍12g 麦冬12g 天花粉12g 百合9g 丹皮9g 丹参9g 太子参12g 制黄精12g 薄菏4.5g(后下) 桔梗4.5g 生甘草2.4g。7剂。

二诊:症同前,原方去薄荷,加血余炭9g 蝉衣6g 凤凰衣4.5g。 14剂。

三诊:上方连服1月,咽干消,有时音哑,咽部异物感,检查示声带淡红,闭合好转,咽后壁轻度扩张血管。舌淡,苔根薄黄,舌下脉瘀,脉细弦。南沙参、北沙参(各)9g 百合9g 丹皮9g 丹参9g 茯苓12g 天花粉12g 浙贝母9g 夜交藤9g 蝉衣9g 血余炭9g 太子参12g 桔梗4.5g 川楝子9g 绿萼梅3g。生甘草2.4g。14剂。

四诊:症状基本消退,有时眼睑瞬动,上方加白蒺藜12g。

上方又连服两月余,症状全部消退。

按:本例以阴虚为主,致痰热血瘀阻于肺络,故治以沙参、麦冬、花粉养阴为主,以丹皮、丹参、生白芍活血散瘀,太子参、制黄精益气,气行则血行,助活血之功,且黄精兼养阴之效。二诊时,加血余炭以加强活血消瘀作用。蝉衣、凤凰衣开音利咽。三诊又加入浙贝母、川楝子、绿萼梅理气化痰之力更强,连续服药三年,终获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