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纪生 江西省中医院 许正锦 福建厦门市中医院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躬耕杏林70年,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他崇尚脾胃学说,提出“调中央以通达四方的观点”,主张“通、化、渗”三法治疗湿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笔者有幸跟随学习,现将其临证特色整理如下。
讲究系统性
路志正临证讲究系统性,以胸痹为例,他认为胸痹的发病机制多种多样,不应局限于“心痹”。脾胃功能状态失调可导致胸痹,并且占了大部分;命门火衰,不能上济于心,亦导致胸痹,称为“肾心痛”;肝失调达,心脉拘急,或肝气横逆,疏泄太过,或肝血虚不能荣络,均致胸痹,称为“肝心痛”。其实上述概念散见于中医典籍中,路志正博览群书,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将这些理论不断深化,使其由零散归于系统。
强调灵变性
治法的多样性,实际上是建立在病机认识的系统性之上,因为有理才有法,有法才有方。路志正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治法灵活多变。以胸痹而言,据其病机相应有调理心阴心阳法、调理脾胃法、调补肝肾法等等治法。而调理脾胃法又包括健运中气、调脾养血、醒脾化湿、健脾涤痰、温阳理中诸法;调肝法又包括疏肝解郁、益肝养心、凉肝泻心、柔肝养心、泄肝降逆、清肝化痰、暖肝散寒诸法。再如清法,一般而言,清法多指清热,再分则不过清实热、清虚热、清表热、清里热。而路志正对清法的运用灵活多变,得心应手,有散而清、润而清、消而清、辛凉而清、甘凉而清、化痰而清等等。这种治法多样性体现的是一种思维素质与思维能力,提示我们临证时应多途径、多角度展开认识活动,尽量避免单一思维的束缚。
力戒局限性
路志正临证,不落俗套,不拘常法,往往效如桴鼓。如盗汗多从阴虚而治,而路志正认为湿热内蕴,邪热内迫,肝之疏泄太过亦致盗汗,故有清利肝胆法治愈盗汗之案;胆石症多尚治以攻石,而路志正认为肝郁气滞,湿热煎熬所成石者,则峻攻不如缓消,老年患者尤其如此;淋证多责之下焦湿热,自古有“忌补”之说,但路志正认为此证有虚者或下虚上实者,或者过用清热利湿而伤阴者,非但不应忌补,而应倡补,故有益气阴、清虚火之法治愈淋证之案;肾炎多责之湿、毒、瘀,常人一味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但路志正认为许多肾炎蛋白尿患者缘于脾肾亏虚,而无明显的实邪内阻,单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则更加损伤脾肾,从而加重尿蛋白,故有健脾益肾为主治愈肾炎之案。路志正这些做法是临证时善于分析、抽象、综合,捕捉正确的病机,而不受常规思路局限的表现。
注重阶段性
路志正治病讲究阶段性。如路志正治产后痹病,根据其病机特点分为两个阶段:产褥期与产后期(30天以上)。前者以气血亏虚为主,治当大补元气,养气血,荣经络。后者以脉络不通为主,治当侧重化瘀通络。这是先虚而后实的阶段变化.因为疾病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而是始终处在不断的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表现为过程与阶段,量变与质变的有机统一。因此路志正强调诊治疾病要审度疾病特定阶段的邪正消长变化趋势,即所谓“证变法变”、“病变药也变”。
重视临床验证
路志正行医几十年来,花费大量的精力对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进行了大样本的临床验证,为后世中医学者提供了客观临床资料,为中医现代化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