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六、田×× 男,67岁

初诊:1978年8月2日

主诉:心动过缓,胸闷昏晕。

现病史:患者有冠心病史5年,心电图检查双束枝传导阻滞。第一次住院(78年5月10日)按装起搏器,未能成功。后转华山医院,认为不必用起搏器,用丹参点滴,好转出院。78年7月26日,心率迟缓,每分种40~50次。又因胸闷而晕倒,故第二次入院,心电图检查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后用附子注射液静滴,心率虽加快,但患者感面红发热,全身不适,五天后只能停用附子,改用丹参静滴,同时请中医会诊。

检查:患者舌质红,舌上少津,苔薄,脉弦,动则气短,情绪不定,难于安睡。

辨证:气阴两虚。

治则:益气养阴

处方:生脉饮加甘麦大枣汤出入

太子参15g 北沙参15g 天冬、麦冬(各)15g 五味子6g 炙甘草5g 淮小麦30g 大枣七只 钩藤10g 3贴

三日后覆诊,患者感服药后尚舒服。因此再进15贴。

半月后复查心电图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IA-r-B)停用丹参点滴,再与上方出入治疗,1月后出院。

按:中医治疗病,既要考虑西医诊断,但处方用药,还要辨证论治,切勿为西医病名所框位,不能以某病用某方,而是在某病有某些证候来处治,只要辨证确切,则疗效自会提高,其中道理何在,有些还需不断摸索,进一步用科学方法证实,则说服力可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