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肾气丸(《金匮要略》)

附:右归饮、右归丸

【组成】干地黄240g,山药120g,山茱萸120g,泽泻90g,茯苓90g,牡丹皮90g,桂枝30g,附子30g(炮)。

【用法】浓缩丸,每服8粒,早晚各1次,开水送下。或作汤剂:肉桂(后下),附子(先煎)各3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温补肾阳。

【原方主治】肾阳不足,腰痛脚弱,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尺脉沉细,舌质淡而胖,苔薄白不燥。

【眼科临床应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病的后期,属肝肾阳虚者;亦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病。

【方解】本方为温补肾阳的祖方。张景岳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配以少量桂枝(常用肉桂)、附子以温肾中之阳,而生肾气。本方在眼科有培补神光之源的功效。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对眼的视觉产生,多从血、精、气、神四个方面论述,惟《证治准绳》、《审视瑶函》等书在论述神光时突出“火”字,认为“神光原于命门,通于胆,发于心,皆火之用事”。从正气言,火是人体正气之一,当其谧藏于脏腑之中,具有温煦生化作用时,是为阳气。实际上,神光是由于人体内阳气升腾而产生的结果。命门即肾阳,是体内阳气的根本。“神光源于命门”,也就是说,神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肾阳蒸腾之作用。肾阳强壮,则神光充沛;肾阳衰弱,则神光暗淡。因此,金匮肾气丸在一些眼底病恢复期运用时,不一定具备全身肾阳衰虚之症状。

【附方】(1)右归饮(《景岳全书》)熟地黄15g,山药15g(炒),枸杞子10g,山茱萸10g,甘草5g(炙),肉桂5g,杜仲10 g(姜制),制附子5g,食远温服。功能温肾填精。原方主治元阳不足,气怯神疲,腹痛腰酸,肢冷脉细,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眼科临床应用参见肾气丸条。

(2)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制附子,市场有成药,每服1粒(重约15g),早晚各1次,开水送下。功能温补肾阳,填精补血。原方主治元阳不足。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或阳痿遗精,或大便不实,或腰膝软弱,下肢浮肿等。眼科临床主要应用于肝肾阳虚型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病。

右归饮为金匮肾气丸去泻的药物,加枸杞子、杜仲益精温阳,炙甘草补中益气,因之温补之功效较肾气丸为强。右归丸为右归饮去甘草 ,加鹿角胶、菟丝子温阳填精,当归补血,故温补之力更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