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藏族文化中最有特色和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而表现藏医学内容的唐卡,藏语称为曼唐。曼唐是藏医先知为后世描绘的“多媒体教具”,是一本本形象的教科书。西藏发行量最大的图书,是天文历算研究所每年编制的《天文气象历书》。天文历算的中心是宇宙大环境,藏医药围绕着人体小环境,二者紧密结合。
天下名山,自成风流。登过五岳之首的泰山,吟诵过“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再仰望珠穆朗玛,会有别样的感受。
当带着中西医为中心的惯常思维,来到青藏高原深处,看到藏医药是怎样在漫长岁月里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斑斓多彩的藏医药文化之中徜徉,惊叹其疗效神奇、理论深邃的同时,更有别样的触动和震撼,进而心生敬畏。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正因为文化的多元,文明的多样,世界才更有意义。不必比较谁更优秀,相信所有的民族医药,都是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本民族的选择和心爱。我们要做的,唯有更多的了解和尊重。
曼唐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最有特色和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而表现藏医学内容的唐卡,藏语称为曼唐,它是医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在西藏藏医学院图书馆,我见到闻名已久的全套80幅曼唐。馆长介绍,这里每幅曼唐都需要3名工匠一起描画1个月。曼唐是大有讲究的,用纱或亚麻织物涂上胶水或白土,放在石灰水中反复浸泡,随后用贝壳或其他器具摩擦,直至光滑。用于作画的颜料大多很贵重,如黄金、朱砂和银粉等。正是这些上等颜料的使用,保证了曼唐永不褪色。
经常有老师带着学生来这里观察和学习,曼唐是藏医先知为后世描绘的“多媒体教具”,是一本本形象的教科书。每幅曼唐由几个或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图案组成,合在一起,完整地反映了藏医学的起源、理论及实践,甚至医生的修养品德等内容。据说,曼唐的收藏遍及世界各地,如印度的藏医学中心、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英国的威尔康医史博物馆等,许多藏学家都以拥有一幅古老的曼唐而感到荣幸。
如今在西藏,眼见这种完美的艺术形式宏大而集中地反映整个藏医药学,而且代代传承,我不禁艳羡这些藏医药学,拥有得天独厚的福分。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幅反映藏医药胚胎学的曼唐。它形象地展示了人体受孕、妊娠反应和胎儿发育过程中的“鱼期、龟期、猪期”顺序,与脊椎动物、鱼纲、爬行纲、哺乳纲和人类的进化顺序一致。藏医药学者占堆评价:“这些观点比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还要早1000多年。”
此外,图书馆特藏部存放着近5000卷用黄绸布包裹的长条形古装藏文书,大多用的是韧性极强、印色不褪的藏纸,所以时隔百年而字迹清晰。但有人推测,就是这种用高原上特有的狼毒草做成的剧毒藏纸,可能导致长期接触藏医经典的人中毒。
天文历算
西藏发行量最大的图书,是天文历算研究所每年编制的《天文气象历书》,发行量达30多万份,不论城市还是农村,每家每户都要购买,有的甚至把它供奉起来。
在去年11月出版的历书中,已推算出今年7月22日日食精确时间为9时到11时,并用4幅图画勾画了日食过程。历书内容涉及气象预报、地震预报、各地农耕牧作时间、各种藏药的采集时间等,对生活生产有很大指导意义。天文历算研究所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西藏气象局等有长期合作关系。
藏医药和历算之间联系紧密,历史上学识修炼极高的藏医或僧侣,大多通晓天文历算。但天文历算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难于深入理解和运用。一名研究员笑着说,“钻研了30年,但只掌握了天文历算学的1/10。”8月5日,在藏医院研究所,67岁的贡嘎仁增研究员亲自为我演示沙盘推算,可惜外行的我看不出什么门道。
贡嘎仁增说,天文历算的中心是宇宙大环境,藏医药围绕着人体小环境,二者紧密结合。正常人体的生理变化、脉搏心率等,都和天文历算有关。治疗病人,藏医要根据时令和季节对症下药,采挖和炮制药品,也有严格的时间讲究。
中医药学有河图洛书、五运六气,藏医药有天文历算,二者在基本理念、预测天象和疾病、指导治疗等方面有相通之处。随着中藏医学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不知是否有更多合作的可能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