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因限于历史条件,构成中医病与证的症状和体征,全凭病人的主观感觉及医者用感官(不用在仪器设备)直接获得,即所谓的“望、闻、问、切”,因此识病与辨证仅停留在宏观的唯象辨识之中,即所谓的“因发知受”。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医诊查疾病已逐渐改变“一个枕头、三个指头”的单一传统方式,采用实验室检查、放射线检查、超声波检查等现代科技手段,从而使中医深化了对疾病的认识。如对石淋病的诊断,过去须见到排出砂石的症状,才可确定。而现今即使临床无排出砂石的症状,只要X线腹部平片有结石的征象,也可确定石淋的诊断。不仅如此,由于采取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多途径的综合探索,传统的中医辨证也在不断地深化,从宏观的唯象辨证向微观、微量的方向发展,为阐明“证”的实质提供了许多新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定量化指标,如沈自尹院士有关肾阳虚证的研究,蔡淦教授有关慢性胃炎中医“证”实质的研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