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

诸豆皆可为之。惟黑者入药。有盐淡二种。惟江右淡者治病。造淡豉法。六月内。

大豆二三斗。淘净。水浸一夜。沥干蒸熟。取出摊席上。候微温。蒿服覆。每三日下看黄衣上遍。(不可太过)取晒簸净。以水拌干湿得所。(汁出指间为准)安瓮中。筑实。

盖。浓三寸。密封泥。于日中晒七日。取出曝一时。又以水拌入瓮。如此七次。再蒸过去火气。瓮收筑封。即成矣。

味苦甘而涩。气微温。(非苦温不能发汗开腠理。治伤寒头痛寒热及时气恶毒也。仲淳)得醯化复及余毒。止暴痢血痢。方书治喘哮疼冷。(别录)物经蒸窨。

别者。取一药兼疗之。凡初觉头疼。身热脉一升。绵裹。水三升。煮一升。顿服。

再不汗。加麻黄三两。(肘后方)春夏之胸中。非宣剂无以除之。如伤寒短气烦躁。

汤吐之。脏毒下血。用淡豉十文。大蒜二枚安乃止。此药甚妙。但大蒜九蒸乃佳。以冷齑水丸。每服三十丸。盐汤下。喘痰积。天雨便发遇阴气触动则发。用淡豆豉一两。蒸捣如泥。入水送下七丸。甚者九丸。小儿五丸。高枕仰卧。一性亦随而出。病根永断矣。服后。忌食热物。寒热桂木于舌下咽之。风毒膝挛骨节痛。用豉三五升。九饮。妇人难产。乃儿枕破与败血裹其子也。以胜金散裹了烧赤。研细。入麝香一钱。为末。取秤锤烧红淬酒。

浓汁。与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脾气。消乳食。

〔论〕味咸入肾。黑大豆为肾之谷。而味却甘。何也。盖足三阴同气于下。水土之合德以立营运。

湖所谓缘脾又为令伤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