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男,34岁。
初诊:1964年9月29日,走路不稳,已历四年,时有头痛眩晕,两目远视昏糊,目珠不活,偶有震颤,并有复视,行履常向右侧倾斜,饮食易呛,精神疲乏,烦躁不宁。无四肢震颤,二便不利等症,经×医院诊断为“小脑桥脑萎缩”,而来针灸治疗。诊得舌胖,苔薄黄,寸口虚细而数。病系肝肾两亏,风阳上越,久病之体,势必气阴两亏,经多方治疗,目前尚属稳定,但终属缠绵之疾,决非旦夕间可能奏功,治拟补肾柔肝,升清降浊。
处方:风池-,双 风府-,双 太溪+,双 足三里+,双 行间-,双 昆仑-,双委中-,双
手法:提插捻转,不留针。
二针:1964年10月6日,头晕略轻,下肢行履少力,针刺后觉有热气上下窜动,余症如旧。脉细数,苔薄白,治再宗前,加太溪,-,双,手法同前。
三诊:1964年10月10日,针后效果不甚明显,诸症如旧,治法宗前方加减。
处方:风池-,双 丝竹空-,双 上星- 肝俞+,双 肾俞+,双 太溪+,双 太冲+,双 阳陵泉-,双 昆仑-,双 足三里+,双 委中-,双
四诊:1964年10月13日,针刺后两足渐见有力,略有眩晕,近来风邪犯肺,鼻塞打嚏,咳嗽时作,精神疲乏,治宜两顾。
处方:风池-,双 丝竹空-,双 上星-,双 外关-,双 列缺-,双 肝俞+,双 肾俞+,双 太溪+,双 太冲+,双 阳陵泉-,双 昆仑-,双
五诊:1964年10月20日,13日针治后病势顿觉减轻,行履情况良好,不须扶杖而行,脉舌如前,再拟原法。
处方:风池-,双 肾俞+,双 外关-,双 列抽-,双 肝俞+,双 肾俞+,双 太溪+,双 太冲+,双 阳陵泉-,双 昆仑-,双
六诊:1964年10年24日,步履较佳,唯眼球震荡增加,再拟原法。
处方:上方加睛明-,双
七诊:1964年11月7日,迭投培补肝肾,升清降浊之法,眩晕渐趋好转,下肢行履较稳,举足有力,不扶杖能步行一公里多,视力仍感模糊,间有复视,脉象细数,舌苔薄滑,二便正常,病久势笃,正气不足,肝肾两亏,症状尤著,再拟前法出入。
处方:肝俞+,双 肾俞+,双 复溜+,双 太溪+,双 风池-,双 行间-,双 光明-,双 曲泉+,双 阳陵泉-,双
手法:提插捻转,不留针。
八诊:1964年11月17日,针治以来,病情明显好转,下肢行履已较有力,尤以左侧更为明显。每次针后2~3天内症状好转较显著,视力仍较差,有复视。脉细数,舌质淡,中有裂纹,苔薄腻。再拟培补肝肾,升清降浊。
处方:风池-,双 风府- 丝竹空-,双 肝俞+,双 肾俞+,双 足三里-,双 太溪+,双 光明+,双 太冲+,双 行间-,双
手法:提插捻转,不留针(针丝竹空时,感觉足底有热气窜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