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三、王×× 47岁 女 已婚 静安区教师红专学院教师

初诊:1977年9月20日,曾育四胎,经期尚可(最近经期9月8日)始则微黑,不多,每第2日起色鲜似崩,满腹进行性剧痛,腰酸,辄身热达T38℃,平素少腹二侧作胀,妇科检查:左侧卵巢囊肿大于乒乓球,两侧输卵管积水,宫颈管后壁有二结节大于黄豆,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并患冠心高血压,脉细微弦,苔薄质偏红,边有紫点,瘀结积水,姑先利水通络,清热化瘀。

川桂枝4.5g 云茯苓12g 赤芍9g 丹皮9g 桃仁泥9g 炒当归9g 制香附9g 败酱草30g 柴胡梢6g 皂角刺9g 失笑散(包)12g 7帖

10月5日复诊 经期略早,今甫4天,过多下膜及块,腹痛较前轻减,头晕乏力,原每行发热,此次未作,脉虚,苔薄气血较虚,再为两顾。

炒党参9g 炒当归9g 赤芍9g 丹皮9g 制香附9g 川桂枝4.5g 败酱草30g 云茯苓12g 生蒲黄9g 柴胡梢6g 生甘草3g 3帖

10月13日又复诊 昨行准期(最近经期10月2日,10月30日)量亦不多,腹痛显减,寒热未作,臂部酸痛,晨醒自汗,脉细,苔薄,微腻边有齿印,症势见减,仍宗原法增易。

炒当归9g 制香附9g 延胡索9g 川桂枝2.4g 广木香9g 淮牛膝9g 赤芍9g 丹皮9g 败酱草15g 花蕊石9g 失笑散(包)12g 3帖

11月21日,近由妇科检查,囊肿及小结节均缩小经期将届,胸部压痛似虫爬感,须臾即瘥,腰酸且胀,小腹微胀,肛掣,脉细,苔薄边有齿印,预为活血通络。

炒当归9g 川芎9g 丹参12g 赤芍9g 广郁金9g 制香附9g 川牛膝9g 川桂枝4.5g 制乳香、没药(各)4.5g 莪术9g 延胡索9g 失笑散(包)15g 5帖

12月2日 经期已准(最近经期11月27日)量较前次略少,少腹两侧痛轻减,抽紧感显瘥,清晨自汗亦止,近左膝疼痛,脉细,苔薄边有齿印,再拟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炒当归9g 丹参9g 川牛膝9g 川桂枝4.5g 云茯苓12g 赤芍9g 丹皮9g 桃仁泥9g 莪术9g 槟榔9g 炙甲片9g 真血竭1.8g 7帖

12月21日 经期将届,腰酸肛掣,小腹隐痛,左膝酸楚,脉细,苔薄胖,边有齿印,症势见轻,当从原议

炒当归9g 川牛膝9g 制香附9g 延胡索9g 干漆4.5g 川芎3g 花蕊石12g 生薄黄30g 五灵脂9g 白芍9g 鸡血藤12g 5帖

12月27日 经行准期(最近经期12月25日)量亦适中,第1天下膜状色黑较前次略多,腹痛显减。(原大便或矢气时痛剧,现亦轻减)渴不欲食,昨形寒,臀胀,腰酸,自觉两侧卵巢处痛似烧灼感,脉细,舌偏红边有齿印,症势虽减,仍难忽视,再从原法加减。

炒当归9g 川芎3g 丹参9g 荆芥穗9g 赤芍白芍各9g 川牛膝9g 花蕊石12g 生蒲黄30g 五灵脂9g 制香附9g 延胡索9g 3帖

1978年1月21日 今值经行,量亦正常,下块及膜,呈棕色,腹痛续见轻可,(原满腹痛,现范围大为缩小仅小腹两侧微痛,喜按喜暖,烧灼感亦差)肛门抽痛虽轻未除,腰略酸,神疲近又心区阵痛日仍数次,脉细,苔薄质偏红边有齿印,症显好转,原法进退,(近妇检:左侧色块似乒乓球,宫颈管后壁小结节似小绿豆)

炒当归9g 丹参6g 川牛膝9g 广郁金9g 制香附9g 赤芍9g 延胡索9g 川桂枝2.4g 苏木9g 花蕊石12g 生蒲黄30g 五灵脂9g 3帖

按:经来过多似崩,按一般正治,自当止血塞源,惟每至下块及膜,腹部剧痛,逐月增烈,显系宿瘀蓄积,妇检:有结节,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由来多年,体质已虚,势颇纠缠,难许速效。症属虚中夹实,如按常规处理,则愈塞流,崩愈甚,痛更剧,且两侧输卵管积水,似是炎症引起,致平时少腹作痛,大便矢气则痛尤剧,辨症求因,法当从实论治,非活血化瘀,确难收效,经净后可略增调养,临前再为通络散结,治宗桂枝茯苓丸法,以桂枝之温经通络,通阳去瘀,辅茯苓以利水,赤芍、丹皮清热消炎,散瘀活血,桃仁破瘀化症。失笑散去瘀化症止痛,上述二方为主,余药随症加减,药后第1次经行量仍过多,腹痛见减原每行第2天辄发热达38度,此后从未复发,按发热为血瘀化热,瘀去则营卫调和,发热自退,桂枝茯苓法可兼顾并蓄,故不须另增方药,逐月调治,症势日见轻减,妇检囊肿及结节均缩小,未次检查宫颈管后壁处小结节已小于绿豆(原大于黄豆)左侧包块消退较慢,似小于乒乓球(原大于乒乓球)总计治疗4月,经转5次,症状显著好转,经期经量完全正常。腹部剧痛亦除,范围缩小,仅余小腹两侧轻微疼痛,每行发热立愈,惟体质尚虚,且兼冠心高血压,自当继续调治,援“大积小聚,衰其大半而止”旨,扶正去邪,冀收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