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又曰∶湿胜则濡泄。又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又曰∶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夫脾胃同湿土之化,主腐熟水谷。胃气和平,饮食入胃,精气则输于脾土,归于肺经,行于百脉,而成荣卫。若饮食过多,起居不时,伤其脾胃,则不输化上升精华之气,反至下降,是为飧泄。经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是也。久则太阴传于少阴而为痢疾矣。治泻大纲,必分寒热为要。但以脉沉迟,口不渴,身倦少食,腹温温常痛,直出清水,小便清白者属寒;脉沉数,口渴,声响亮,暴注下迫,肛门热痛,腹忽大痛,小便短赤者属热。(无药,可包暖脐腹,一日不食,安。)
主方
白术茯苓车前子泽泻芍药(煨)陈皮炙甘草(等分)加生姜、枣,(热加灯心,)水煎服。
伤食加山楂、神曲、麦芽;热泻加滑石、黄连、栀子;寒加木香、砂仁、干姜、肉桂。冬月再加益智、香附、丁香,去车、芍、泽泻、灯心。夏月,香薷、扁豆、木通、浓朴;口渴,葛根、石膏;小便短赤或不通,猪苓、木通、滑石、石莲子;湿加苍术、半夏;痰乍泻乍止,加半夏、南星;胸胀,浓朴、枳实、香砂;口渴引饮,人参、五味、麦冬、葛根、升麻(少许)、乌梅(一个);胃气下陷,人参、黄、升麻、柴胡;久泻滑脱不禁,肉果(面煨、)诃子肉、粟壳、木香、干姜(各五分;)五更泻,加肉果、茴香、破故纸(炒);脾虚加人参、山药、苡仁、扁豆、莲肉;暑泻,六一散;夏秋湿热大行,暴注水泻,加炒黄连、苍术、升麻、木通。
胃苓汤
治男、妇暑湿停饮,泄泻,不伏水土等证。
苍术(制)浓朴(制)陈皮甘草(减半)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等分)上咀。加姜、枣,水煎服。本方加黄连、扁豆、香薷,去苍术、陈皮、甘草,名薷苓汤(治夏月欲成痢者。)
青六丸
治三焦湿热泄泻,兼治产后腹痛自利,亦治血痢。
六一散(六两)红曲(炒,一两)上为末,饭丸桐子大。每七十丸白汤下。
温六散
治泄泻、呕吐,神效。
六一散(六两)干姜(一两)上研匀,每服三钱,姜汤下。
温脾散
治大人、小儿外受风寒,内伤饮食,腹痛泄泻,一服安。
香附(四两)山楂三棱甘草(各二两)甘松益智(各一两)丁香三奈(各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姜汤下。小儿量服。
固肠丸
治日久泄泻,痢后滑脱不禁。
白术(二两)人参诃子肉木香肉果(面包煨)龙骨(研)山药白茯苓赤石脂(研,各一两)肉桂炙草升麻(各五钱)上为末,研入龙骨、赤脂,水法丸或神曲糊丸,桐子大。每百丸,空心姜、枣汤下。
脾虚加黄、莲肉、芡实;虚寒加附子、干姜、丁香、荜茇;腹胀加陈皮、浓朴、茴香,去炙草;不食加藿香、白豆蔻;食不消加砂仁、山楂、麦芽;五更泻加破故纸;甚不止加粟壳、没石子、臭椿(根皮)。
参苓白术散
治泄泻。因脾虚者及泻后调补。
白术(二两)人参山药茯苓薏苡仁扁豆砂仁桔梗莲肉甘草(炙。各一两)上末,每二钱白汤下。老幼虚弱久泻,去桔梗加芡实,配米粉、白糖为末,蒸糕大效。
桂苓甘露饮
(方见卷末)治夏月水泻口渴,小便短赤。加香薷。
简便方
(止水泻)车前子(炒,研末,一钱,)米汤下。
又生姜、半夏、枣子煎服。
又方生姜一块打细,同艾煎服。
又干姜末(一钱),米汤调下。
又方黄连浓朴(各二钱,姜汁炒,)加生姜三片,煎服。
又方吐泻,神昏,手足冷。
南星末(五钱),姜、枣煎服。
水泻及男遗精,女白带:风化锻石(五钱)茯苓(一两五钱)上为末,糊丸白汤下。
又方百年锻石一味,丸服亦效。
又蜡矾丸(方见外科)止泻,效。
灸法
百会(顶心、)关元(脐下三寸、)气海(脐下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