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理论即认为,“肾气”盛衰是决定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内在因素。经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说明了肾气、天癸在生长发育生殖上的作用。
姚师精研经文,认为“肾气”,乃先天之源,生命之根。《华佗·中藏经》“肾气绝则不尽其天年而死也。”“天癸”,即精血,是肾气充实至一定程度肾精所化。天癸绝,是衰老的重要标志。如经文:“女子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又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指出竭其精、耗其真、伤其神,致精血亏耗,形神相失,是早衰的原因。关于精、气、神,《类证治裁》精当之述:“人身所宝,惟精气神,神生于气,气生于精,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可见人之生命物质有有形与无形之分。“而形以阴言,实惟精血二字足以尽之”,(张景岳)精血衰耗,乃继之气虚、入、形坏则老态致矣。姚师又认为,“肾为五脏之本。”张景岳曾论及:“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是机体内在肾气精血有其自然的生长虚衰的过程;一是机体经受六淫七情、外伤疾病,损耗身体,伤及气血、五脏,其最终转归也必导致肾衰。姚师举外感疾病为例,伤寒太阳病不解,外邪由表入里,直中少阴,致心肾病变;温病卫气营血,从上焦入下焦,也损及肝肾;五脏杂病,病久也必累及肾脏。
姚师不仅从文献研究来论证肾精虚衰是衰老之本。且曾对社会人群作了临床调查分析。发现各年龄组肾虚百分率随年龄增高而递增,30岁以上者占40%,而40岁以上者即达70%。正如内经说:“年40阴气自半也。”
从现代医学看,衰老原因有众说:有中毒学说,有免疫学说,有内分泌学说,大脑损害论,蛋白质变性论,遗传学说,自由基学说,交联学说等等。一般认为,衰老是一个多环节的生物学过程,往往同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失调、遗传装置等有关。但从中医学来说,姚师认为肾的精血虚衰,是衰老的主要原因,也是老年病的主要病机之一。肾之精血亏耗,阴阳失衡,以至五脏失调,气血不畅,气、水、湿、痰、瘀、火等病理产物迭出,而成老年病复杂缠绵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