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60年第1期14~17页
摘要:在1958年冬麻疹开始流行的季节中,我院开设了麻疹病区;全体医务人员,在党的领导下,贯彻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千方百计抢救麻疹病童。
全院共收治麻疹病童1026人,其中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占绝大多数,我们依据中医的“四诊八纲、辨证论治”原则,从“病机、病能”上加以分析,大体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即顺症、重症、逆症、险症、凶症、危症和弱症。这种分型的依据,主要是从临床症候的表现作为指征,各型之间,也不是绝对不相联系的,而是有着相互演变的关系;因此,在临床上必须灵活掌握,充分运用“辨证论治”的理法,不可胶柱鼓瑟。
在1026例中,用中医中药治疗者有136例,在此136例中,无一例是属于“顺症”类型,均为重、逆、险、凶、危、弱诸症。经治疗后,结果痊愈者129例,死亡者7例,治愈率为95.8%,效果尚较满意。
兹将各型的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赅要分述于下,并附以典型病例表,以供参考,并请指正。
第一型 顺症
(1)主要症状:为一般麻疹初起症候,患者有发热,微汗,咳呛喷嚏,流清水鼻涕,出现费—科氏斑,眉间微红,耳后项背疹点隐约,舌苔薄腻,脉浮数,二便通利诸症。
(2)八纲归类:为表热。
(3)病机分析:风邪在表。
(4)治疗原则:辛凉宣化为主。
(5)常用方药:用加味银翘散,药物包括:荆芥、前胡、象贝、银花、连翘、豆豉、桔梗、牛蒡子、茯苓等药;便泻去牛蒡子加葛根、川黄连。
(6)病例介绍:无特殊,从略。
第二型 重症
(1)主要症状:患者有壮热,汗少,烦躁气粗,鼻翼煽动,咽红,声音嘶哑,咳呛痰稠,舌绛苔糙,溲赤便坚等症。
(2)八纲归类:为里热。
(3)病机分析:邪盛血热。
(4)治疗原则:养阴透邪为主。
(5)常用方药:用加减黑膏汤,药物包括:生地、豆豉、荆芥、贝母、蝉衣、前胡、桔梗、连翘、银花、茯苓等。
(6)病例介绍:重型:住院号23665,弈××,女,11个月。诊断:1.麻疹,2.支气管肺炎,3.中耳炎。出院情况:痊愈。病历如下:
12月15日,体温40.3℃,有汗,面红疹鲜,气急,舌苔浊腻,脉数,神志烦躁,二便有。主要药物:荆芥9g 防风2.4g 生地30g 石膏30g 知母9g 赤芍9g 丹皮9g 银花30g 连翘9g 甘草12g
12月16日,体温40.6℃,有汗,面赤疹透,气急,舌苔薄腻,质红,脉数,神志不安,二便有。主要药物:生地30g 麦冬9g 赤芍9g 丹皮9g 沙参9g 银花30g 连翘9g 荆芥9g 防风2.4g 甘草1.5g
12月17日,体温40℃,有汗,面赤,气急,舌红,脉细数,二便有。药同上。
12月18日,体温38℃,有汗,疹齐,气平,舌红光,脉细数,二便有。药同上。
第三型 逆症
(1)主要症状:患者有面恍唇青,形倦神疲,自汗出,皮肤湿润,疹点不密不透或隐陷,舌色淡,脉濡,溲清便溏等症。
(2)八纲归类:为里寒。
(3)病机分析:正虚邪陷。
(4)治疗原则:以扶阳救逆为主。
(5)常用方药:用加味参附四逆汤,药物包括:别直参、附子、甘草、干姜、桂枝、升麻、当归等。
(6)病例介绍:
逆型:住院号23553,王××,女,1岁。诊断:1.麻疹,2.心力衰竭,3.支气管肺炎,4.二度营养不良。出院情况:痊愈。病历如下:
12月9日,体温40.2℃,自汗,面白疹隐,气急鼻煽,舌苔白腻,脉沉细,四肢冷,二便稀溏。主要药物:附子6g 肉桂2.4g 西河柳6g 远志3g 樱桃核9g 别直参3g
12月10日,体温39.6℃/37.6℃,汗止,疹透,气急减,舌苔白腻,脉沉数,四肢暖。药同上。
逆型:住院号25415,徐××,男,13个月。诊断:1.麻疹,2.心力衰竭,3.支气管肺炎。出院情况:痊愈。病历如下:
2月17日,体温35~38.6℃,无汗,面恍,唇紫,疹遏,气急,舌苔白润,脉伏,四肢冷,神志烦躁,二便有。主要药物:附子4.5g 桂枝2.1g 白芍9g 别直参3g 麻黄1.5g 紫菀3g 款冬9g 远志3g 升麻1.5g 西河柳6g。另:麻黄、芫荽、浮萍、西河柳各30g,煎洗。
2月18日体温38.6℃,微汗,面色转红疹透,气急,舌苔白腻,脉细数,四肢暖,呻吟,二便有。主要药物:党参6g 牛蒡子9g 蝉衣4.5g 象贝9g 生地9g 红花1.2g 紫菀
3g 款冬花9g
注:本病例至2月19日,体温退至37℃,二便正常,服药同2月18日方,旋即痊愈。
第四型 险症
(1)主要症状:患者有高热,无汗,不哭,无涕泪,咳呛气急,鼻煽喘促,面色青而恍白,疹象遏伏,溲黄便热,甚则神迷等症。
(2)八纲归类:为表实。
(3)病机分析:风寒闭肺。
(4)治疗原则:以宣肺达邪为主。
(5)常用方药:用加味麻杏石甘汤,药物包括: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前胡、桔梗、象贝、苏子等;神迷舌苔浊腻者加苏合香丸。
(6)病例介绍:险型:住院号23640,姜××,女,1岁。诊断:1.麻疹,2.支气管肺炎,3.循环衰竭。出院情况:痊愈。病历如下:
12月13日,体温41℃,无汗,面青,气急,鼻煽,舌苔绛、干,脉极数,神志昏迷,痉,有二便。主要药物:紫雪丹3g 麻黄2.1g 石膏30g 杏仁9g 甘草1.5g 葛根6g 连翘9g 僵蚕9g 象贝9g 茅根肉30g
12月14日,41~38℃,有汗,面青,气急,舌苔绛,脉数,神志见醒,有二便。主要药物:麻黄2.1g 石膏30g 杏仁9g 甘草1.5g 葛根6g 连翘9g 象贝9g 茅根30g
第五型 凶症
(1)主要症状:患者高热少汗,面赤气粗,疹色紫红,肌肤灼热而干,烦躁狂叫,昏迷谵语,jie齿,弄舌吐舌,甚则惊厥,舌苔深红干糙起刺,便闭或挟热下利,小便短赤。
(2)八纲归类:为里实。
(3)病机分析:火势亢极。
(4)治疗原则:以养阴清热、平肝息风为主。
(5)常用方药:用清瘟败毒饮为主,舌绛惊厥者加紫雪丹。药物有:生石膏、生地、犀角、赤芍、丹皮、知母、川黄连、黄芩、山栀、玄参、甘草、连翘、竹叶等。
(6)病例介绍:凶型:住院号23607,周××,男,8个月。诊断:1.麻疹,2.脑炎,3.支气管肺炎。出院情况:痊愈。
12月12日,体温41℃,汗少,面赤疹红,气急鼻煽,口渴,舌苔红绛,脉弦数,抽搐,手颤,有二便。主要药物:麻黄1.5g 石膏2.1g 石决明30g 石斛1.5g 麦冬9g 生地9g 杏仁9g 蝉衣6g 僵蚕9g 钩藤9g 荆芥9g 紫雪丹3g。针刺用穴:合谷、内关、大陵、神门。另:西河柳煎洗。
12月13日,体温41℃,得汗,气急鼻煽,口渴,舌苔红绛,脉数,抽痉,有二便。用方同上,另再服紫雪丹1,分2次服,针刺停止。
12月14日,体温40.2℃,气急鼻煽,舌苔红干,脉数,痉减,有二便。主要药物:别直参3g 生石膏30g 知母9g 甘草1.5g 粳米30g 杏仁9g 石决明30g 川黄连9g 僵蚕9g 钩藤9g
12月15日,体温39℃,有汗,面恍白,气平,舌苔腻,脉濡数,痉止,有二便。主要药物:移山参9g 麦冬9g 贝4.5g 远志4.5g 钩藤9g 石决明30g 陈皮4.5g 白术4.5g 甘草1.5g
12月16日,体温37.6℃,气平,舌苔薄,脉和,神清,有二便。用药同上。
凶型:住院号25167,蒋某某,男,5岁。诊断:麻疹后大脑炎。出院情况:痊愈。
2月10日,体温41℃,汗少,面青,气急鼻煽痰鸣,不能吞咽,舌苔浊腻,脉数,神志昏迷,烦躁,手足舞动,有二便。主要药物:苏合香丸1粒。荆芥9g 防风2.4g 麻黄1.5g 石膏30g 杏仁9g 甘草1.5g 苏子9g 白芥子1.5g 葶苈子3g 菖蒲9g 莱菔子9g 牛蒡子9g 蝉衣9g 竹沥达痰丸9g
2月11日,体温41.6℃,面疹见,气急,舌苔腻,脉数,谵语,烦躁,有二便。昨夜之药,尚在继续服用中。
2月12日,体温40℃,汗少,疹透,气急,舌红,脉数,昏迷,有二便。主要药物:生地15g 豆豉9g 荆芥9g 防风2.4g 牛蒡子9g 蝉衣9g 前胡6g 桔梗4.5g 象贝9g 杏仁9g 钩藤9g 麻黄1.5g 石膏30g
2月13日,体温41℃,气急,舌苔薄腻质红,脉濡数,昏迷qi纵一次,有二便。主要药物:至宝丹1粒,苏合香丸1粒。麻黄1.5g 杏仁9g 生地30g 石膏30g 甘草1.5g 豆豉9g 银花30g 连翘9g 赤芍9g 丹皮9g 竹沥达痰丸9g
2月14日,体温39℃,舌苔光,脉数,神迷,有二便。主要药物:生地15g 麦冬9g 石斛9g 银花30g 连翘9g 远志3g 菖蒲9g 玉泉散15g 别直参3g
2月15日,体温38℃,气平,能食,脉细数,神清,有二便。主要药物:生地15g 麦冬9g 石斛9g 银花9g 连翘9g 玄参9g 玉泉散9g 别直参3g
2月16日,体温37.2℃,气平,舌润,脉细,抽搐,有二便。止痉散1.2g 石决明30g 生地30g 明天麻6g 牡蛎30g 忍冬藤9g 钩藤9g 木瓜4.5g 伸筋草9g
第六型 危症
(1)主要症状:患者有壮热持续,面容青灰,双目上视,目睛朦混,气急喘吼欲绝,腹膨,脐凸,肝肿大,汗出如粘,疹隐,四肢冷厥,舌苔光红如被膜,脉伏或散诸症。
(2)八纲归类:为表里俱实或表实里虚。
(3)病机分析:正虚邪实。
(4)治疗原则:以扶正达邪为主。
(5)常用方药:以麻杏石甘汤、黄连解毒汤、三子养亲汤、竹沥达痰丸等方综合加减施治,药物包括:麻黄、杏仁、石膏、黄连、黄芩、黄柏、山栀、莱菔子、苏子、白芥子、葶苈子、银花、生地、别直参等品。
(6)病例介绍:危型:住院号25167,吴××,男,10个月。诊断:1.麻疹后支气管肺炎(融合型),2.心力衰竭,3.肠麻痹。出院情况:痊愈。
2月17日,体温41℃,自汗,面苍白青灰,吼喘鼻煽,不知食,舌苔浊腻,脉散乱,神志昏迷,有二便。主要药物:附子6g 磁石30g 桂枝1.5g 白芍9g 麻黄1.5g 石膏30g 甘草1.5g 苏子9g 芥子1.5g 莱菔子9g 葶苈子3g 远志3g
2月18日,体温40℃,额汗,唇紫,吼喘痰鸣,舌苔浊腻,脉数,神志昏迷,有二便。主要药物:附子3g 磁石30g 桂枝1.5g 白芍9g 麻黄1.5g 石膏30g 甘草3g 苏子9g 白芥子1.5g 莱菔子9g 葶苈子3g 远志3g 银花15g 竹沥达痰丸9g。灸穴:中府、膻中、肺俞、风门等穴。
2月19日,体温41℃,汗少,面浮肿,吼喘鼻煽,知食,舌干有刺,烦躁,有二便。主要药物:豆豉9g 生地30g 石斛9g 麻黄1.5g 石膏30g 杏仁9g 川黄连2.1g 竹沥30g 银花15g 连翘9g 紫雪丹0.9g 别直参3g
2月20日,体温37.4℃,有汗,面恍白,鼻煽痰多,舌苔中心腻,易怒,有二便。别直参3g 麦冬9g 象贝9g 紫菀3g 款冬花9g 远志3g 姜半夏9g 陈皮4.5g 苏子9g 莱菔子9g 白芥子1.5g 银花9g 竹沥达痰丸9g
2月21日,体温37.2℃,有汗,痰尚多,神爽善怒,有二便。移山参9g 白术9g 茯苓9g 甘草1.5g 陈皮4.5g 生地30g 枣仁9g 莱菔子9g 浮小麦30g 竹沥达痰丸9g
第七型 弱症
(1)主要症状:患者系久病或病后再得麻疹,有微热、微咳、纳呆,舌苔薄淡或灰润,小溲清长,容无华色,面目浮肿,时或出汗等症。
(2)八纲归类:为表里俱虚。
(3)病机分析:正虚邪恋。
(4)治疗原则:以调理气血为主。
(5)常用方药:为四君子汤或生脉散,药物包括: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麦冬、五味子、牡蛎等。
(6)病例介绍:弱型:住院号25200,徐××,女,3岁。诊断:1.麻疹,2.支气管肺炎,3.心力衰竭。出院情况:痊愈。
2月24日,体温39.4℃,有汗,面恍白,咳嗽音哑,舌苔薄腻,脉濡数,有二便。主要药物:沙参9g 麦冬9g 生地15g 紫菀3g 远志4.5g 桔梗4.5g 银花9g 连翘9g 牛蒡子9g 蝉衣4.5g 甘草1.5g 竹茹6
2月25日,体温38.6℃,有汗,面恍白,咳嗽,纳平,薄腻,脉濡数,有二便。党参9g 白术6g 紫菀3g 款冬花9g 象贝9g 甘草1.5g 陈皮4.5g 茯苓9g
2月26日,体温37℃,微汗,面恍白,舌苔薄白,脉细数,有二便。用药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