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1962年7月25日。两日来形凛恶寒,身热不扬,胸痞泛恶,口不渴饮,便泄稀水。脉濡,舌白。症属内困寒湿,外感表邪。治宜温化疏和。
处方:粉葛根9g 川桂枝4.5g 炒陈皮3g 广木香4.5g 焦苍术12g 东白芍4.5g 赤茯苓、猪苓各9g 车前子9g(包) 制川厚朴3g 生甘草1.5g 南山楂炭9g 老生姜2片 玉枢丹分半(开水先送下) 2帖
〔复诊〕7月27日。便泄已止,胸痞已宽;但湿滞与表邪未尽,脾胃运行未复。舌白,脉濡。再用前法。
处方:制川厚朴3g 生甘草1.5g 车前子9g(包) 东白芍4.5g 焦苍术6g 制半夏4.5g 川桂枝4.5g 老姜2片 炒陈皮3g 南山楂炭9g 大腹皮4.5g 缩砂仁2.4g(杵,后下) 2帖
〔三诊〕7月29日。表邪渐清,湿滞已化,脾胃运行之能尚弱。舌苔薄白,脉来仍濡。续予温化和脾。
处方:制川厚朴3g 焦苍术6g 广藿梗9g 佩兰梗4.5g(后下) 南山楂炭9g 焦麦芽9g 炒陈皮3g 制半夏4.5g 佛手片3g 白蔻仁3g(杵,后下) 老生姜2片 3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