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女,10岁。一诊:1984年9月22日。
主诉:素性急躁易怒,头痛时作。近三月来,常见抽搐反张,目翻复视,一天数次,发时意识清醒。
诊查:夜眠梦惊,纳呆吐恶,痰咳稍有,二便尚调。舌苔薄,脉弦数。
辨证:肝郁气亢,火旺化风。
治法:先须平肝泻火,以制其痉。
处方:龙胆草4.5g 黑山栀9g 柴胡4.5g 钩藤6g 羚羊角片1.8g 生石决明24g 川黄连1.5g 天浆壳7枚 干菖蒲9g 龙齿15g 杏仁6g 百部10g 4帖
二诊:9月26日。抽搐反张显着减少,头痛亦轻,痰咳已松,略有吐恶,夜眠转安,两脉弦缓。原法既合,治宗前议。
处方:龙胆草6g 黑山栀9g 钩藤6g 远志6g 羚羊角片1.5g 生石决明30g 琥珀3g 天浆壳7枚 干菖蒲9g 龙齿15g 7帖
原方药更进7帖,药后其症旋即平定,乃返原籍。近一年来,多有来函,其症不发。
按:患儿阵发抽搐已有3月,四诊所见及追溯其禀性,可知当属肝郁化火生风所致。即以羚羊角、龙胆草、黑栀、川黄连清泻肝火为主,钩藤、天浆壳、石决明、龙齿平肝镇惊,更以柴胡疏理肝木,菖蒲豁痰开窍,亦参杏仁、百部肃降化痰。方症合拍,如矢中的,四剂而知,迅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