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科病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按摩(推拿)

古称“按蹻”。是医生用自己的手或上肢协助病人进行被动的运动的一种医疗方法。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等作用。常用的手法有:按、摩、推、拿、揉、搯、搓、摇、滚、抖等方法。应用于关节炎、神经痛、软组织损伤和其它多种疾病。

抱膝

正骨工具。多用藤条或竹条制成,外形圆圈状,比膝盖骨稍大,四边各系以条带,将圈放在膝盖骨上,条带结扎后可以固定膝部,用以治疗髌骨骨折。

搓法

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用两手的掌面紧挟住四肢或腰背部,并带动皮肉作快速搓揉和上下反复的盘旋动作。

刀晕

因创伤出血,疼痛或精神紧张而致的晕厥。

抖法

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用手(双手或单手)握住受伤关节的远端,在向外拔伸时,突然作上下前后的摆动的方法。其活动幅度须在生理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常用手腰部或肩部。

端法

伤科正骨手法。有端正或端复原位的含义。主要用于骨伤和关节移位、脱症,医者用一手或双手握住伤部下端之骨,准确地进行端正复位。

矾索迭砖

古代正骨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腰部扭挫伤及椎间盘脱出。就是让病人两足分别站在三层砖上(即“迭砖”),同时两手向上高举紧握住悬挂高处的绳索(即“矾索”)。这时医生手扶病人腰部,由助手分三次抽去上、中,下三层的砖。用以牵引脊骨,促使复位。

骨折

即骨的断裂。多由外来暴力或肌肉的强力牵拉致骨的完整性或连绩性遭到破坏所致。有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前者皮肉不破,骨折处不与体外相通;后者有伤口通至骨折处,因有感染可能,故病情较为严重。临床表现为局部瘀肿,疼痛,畸形,压痛,骨擦音和纵轴扣击痛等,患者也可因突然受伤,疼痛和出血而发生休克。此外,由于骨质本身本来就有肿瘤、结核或骨髓炎等病变,由于轻伤而断裂的,称为病理性骨折。

滚法

按摩和伤科埋筋手法的一种。用手背部的近小指侧部分压按在一定的体表部位上,以腕部作前,后,左、右连续不断的滚动的方法。

裹帘

即古代伤科正骨时缠裹伤处所用布条的专称。用途同现代所用的绷带。

接法1

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即用手指或手掌在穴位或体表某些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向下或内外压按的方法。

接法2

伤科正骨手法。就是将骨折的断端或碎片重新予以整复原位并接合在一起,也是各种正骨手法的总称。

金疡

即“金创”。指被金属利器创伤而化脓溃烂的疮疡。

理伤续断

是指处理各种外伤,骨伤疾病的简称。

摸法

伤科触诊方法之一。是诊断损伤疾病的一种主要手法。即用手仔细地触摸检查肢体受伤部位及其周围情况,并通过触摸以发现患者有无骨折或脱症,以及辨别骨折的类型,作为进行治疗的依据。

摩法

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即用大姆指或手掌在伤部(多为软组织)或俞穴的部位上反复地予以摩擦。

拿法

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即用一手或两手提拿患处的肌肉,加以压挤,或提起肌肉后迅速放手等方法,后者又称“弹筋”。

扭伤

指关节附近软组织如筋膜、韧带或肌腱等因外力的猛烈牵拉而引起的损伤。主要症状为局部肿痛,关节运动障碍等。

披肩

古代正骨工具。是用熟牛皮制作的,用于锁骨骨折时固定肩部的工具。现已改用硬纸板及“8”形绷带固定来代替。

揉法

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即用手拇指指腹或掌根部分,压按在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或掌指关节为主做回旋状的揉动。

杉篱

古代正骨工具。系根据伤肢的形状,患部的长短宽狭,用杉木条编成竹篱状(每个杉木条两头各钻一小孔,以绳联贯,其形如篱,故名),用以固定骨折患肢,现多用“小夹板”代替。

闪挫

闪伤和挫伤的合称。躯干因突然旋转或屈伸,使筋膜、韧带或肌腱等受急骤的牵拉而引起的损伤,称为“闪伤”,它属扭伤的范围,常见于腰部。体表受钝器直接撞击而致肌肉等软组织损伤,称为“挫伤”。

搯法

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即用手拇指甲搯在主治的穴位上,予以一定程度压按的方法。

提法

伤科正骨手法。就是将折断下垂的骨端用手或绳子向上,向外提出。以达到直接或间接完全复位的一种牵引手法。

通木

古代正骨工具。即宽三寸,厚二寸的长杉木板一块,长度根据患者由颈部至腰部的距离来决定。木板的一面刻有上下纵行的凹槽。内填棉花,可以伏贴于患者的脊骨上。两侧则穿孔系以宽带,用以固定脊椎骨折。此法现多不用,而改以沙袋垫代替。

推法

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即用手或手掌(主要是手拇指和小指的指腹部,掌根部等)向外用力推挤患者肌肉,或用力作直接式的按摩。

脱骱

骱,关节。脱骱,即关节脱位,亦称“脱臼”。指组成关节的骨端因正常连接受损害而离开其原有的解剖位置。一般为外伤所引起,多发生于肩关节和髋关节。有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前者皮肉不破;后者有伤口通至脱位的关节,因有感染可能,故病情较为复杂而严重。其主要症状为局部肿痛,关节功能障碍。此外,脱骱也可因气血虚弱,筋骨松弛,而重复在同一个关节发生的,称为重复脱骱(即习惯性脱臼);还有一种脱骱可由于先天不足,胚胎发育不全所致。

小夹板

正骨工具。四肢骨折时作固定用。是用柳木、杉木或胶合板等作材料,按肢体长短制成的长方形薄板。

腰柱

正骨工具。是用扁担形,扁平长条状的杉木四根,各宽一寸,厚五分,长短约一尺上下,并在其两端钻孔,以线绳互相连贯,可以围扎在腰部脊骨上,用于腰椎骨折的固定。

摇法

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用两手固定住某一关节部位的两端(主要是颈,肩,肘,腕,膝,踝等较大的关节),并从两端摇动关节部,作回旋运动,以加强关节的活动能力。

振榳

正骨用的拍打工具。为直径2~3公分的小木棒。用于:骨伤局部瘀血肿胀,可轻度拍打患部周围。头,胸震伤时,先用布缠裹头部,再轻轻拍打足心。可以起到气血流通,瘀肿消散的作用。

正骨

诊治损伤的专科,也是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亦有称为伤科或骨伤科的。其对象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的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损伤,但也包括同类原因引致的体内脏器损伤。

正骨工具

指治疗各种外伤和骨折所使用的工具,如腰柱,披肩,竹帘,杉篱,各种质料制成的大小夹板,绷带等。主要用于骨折的固定。

正骨手法

即治疗骨折,脱症,扭挫伤时使用的各种手法,如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

竹帘

古代正骨工具。外形和构造与夏天的竹门帘相似。但其大小则根据患部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包裹在伤肢的外面,用于四肢骨折的固定。规均改用“小夹板”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