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中医
高血压病是如何诞生的呢?《中医之钥》
高血压病是如何诞生的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明了血压计,量到血管的舒张压、收缩压数据,为什么血管的舒张压、收缩压会超过正常值呢?则有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八的“原因不明”,既是“原因不明”却又将高血压的原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续发性高血压、青年性高血压………岂不矛盾,原因不明又原因是………?
或又称高血压的原因系由终末小动脉之循环发生障碍,为什么会发生循环障碍而使阻碍血流产生阻力,因此心脏必须相对增高其压力以完成循环任务,如此高血压应更使其增高助其排除循环障碍,又岂可降血压?此乃本态性高血压的成因。多么牵强的原因分类呢?血压高、低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在前面一节为什么会有血压已略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体会:
△生气,血压会升高,不生气血压不会升高。
△跑步,血压会升高,不跑步血压不升高。
△食物刺激如盐血压会升高,身体在调理食物的作用,食物调理完毕,血压不升高。
△噪音,会使人血压增高,噪音消除,血压即恢复正常。
△热浪,天气热,血压会升高,开冷气不能流汗,血压会升高,气温回降或出汗,血压不升高。
△寒流来袭,天气冷,血压升高,气温回升血压恢复正常。
△寒流、热浪造成血压升高者,乃为身体心脏虚弱的人,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心脏在调整血液的循环,尤其台风来袭前夕最明显,气候天天都在变,血压亦在变。
△感冒时,血压突然升高,感冒痊愈,血压恢复正常,常见报载△△人,忽被降血压造成死亡,即因感冒造成血压升高,又因心脏衰弱被降血压,更伤心脏,致感冒风邪内攻心肾,乃误被降血压而造成死亡,非高血压造成死亡也。
△笔者曾治一颜姓妇女,结婚八年未生育,被治了五年的高血压,当被笔者治疗怀孕生子后,血压即恢复正常,乃心欲不遂,郁气造成头晕所造成也。
△小孩的体温高,体能旺盛,能出汗,气血循环顺畅,血压不偏高,中老年人,体温较低,较不易出汗血压较高,乃心脏欲加强压力,使其排汗,汗出血压就平,故运动出汗能使血压正常。
量血压,左手的血压和右手的血压不相同,早上、中午、晚上的血压皆不相同,与体温早上、中午、晚上皆不相同类似,因早晚的经络循行不同所致。不相同的医师量的血压亦不相同。
血压为生理、心理反应作用,身体对空气调整变化所产生的调节反应,只要原因解除,血压问题就解决,故治病根本就不应该从血压问题下药。
生气时:血压升高,我们要使心平气和,还是要降低血压呢?
跑步时:血压升高,我们要适当休息,还是要降血压呢?
食物刺激:血压升高,要调整食物还是要降血压呢?
噪音时:血压升高,我们要消除噪音还是要降血压呢?
天气热:血压升高,我们要减少穿衣,开冷气,降低温度,还是要降血压呢?天气天天都热,天天要降血压,还是要少穿几件衣服呢?
天气冷:血压升高,我们要多穿衣服保暖,开暖气以保持体温,还是要降血压呢?天气天天都冷,天天要降血压,还是要多穿几件衣服呢?
天气热、天气冷,天气天天都在变,天天都在降血压吗?
感冒时,我们要治感冒,还是要降血压呢?
久婚不孕,心气不顺,血压升高,我们要治不孕,还是要降血压呢?
许多被量到高血压的病患者,我们应想办法将血压提高至更高,以助心脏排除循环障碍,如运动,有恒的运动,可以使血压增高,以助排汗,汗出后许多所谓高血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是以要升高血压而不是要降血压,才能根本解决高血压的问题,但血压也不能猛升——即不能过度剧烈的运动,使衰弱的心脏负荷过重。
“原因不明”表示这些医学“专家、权威”,自己也不知道它是为什么?只是为了血压计的发明。发明了血压计、量到了血管的舒张压、收缩压,就像发现了一个新天地,以前没有人发明血压计,发现这个现象,就叫做医学新知,医疗科学的进步。
“原因不明”的医学新知,就是病患不知,医学“专家、权威”也不知,一个病患也治不好的医学理论就被东牵西扯的,似是而非的推销(预防)出来,深植在全世界的人心里。
“专家、权威”将自己不知道,且没有办法解决的东西,当成宝贝,拿着鸡毛科学当令箭,利用大众对医学的无知、恐惧、大肆吹嘘、对病患恐吓,威胁高血压会造成中风、尿毒症……等。在实验室里研究,牵强附会想尽办法,用尽药物,企图控制血管的舒张压、收缩压,升上来就降下去,升上来就降下去,一味的降血压、控制血压,一个新的疾病——高血压于是诞生了。
大家可以体会常用降血压药物的人,胸部、心脏部位常生的不适感是如何呢?
降血压药物用久了,造成心脏、血管的弹性疲乏,因心脏、血管的弹性疲乏,致造成血管硬化、心脏扩大、心肌梗塞、狭心症、尿毒症等百病丛生的心脏病,而夺得心脏病,脑血管病变为十大死亡排行榜的第二名,皆拜推广预防高血压协会所赐。
△资政真可怜,一生为国为民,到头来却成为科学郎中“人人量血压,控制血压”的广告,为推销血压计,传播疾病的工具,怎不令人痛心。
预防高血压病,预防的结果应该是高血压病的病患逐渐减少,十大死亡逐渐往后退,才叫预防。但每次预防高血压、糖尿病、乙型肝炎预防的结果是一个病人也治不好,反而病患人数直线上升,十大死亡排行榜直往前冲,病患全身都是并发症,是预防、还是推销呢?把预防两字改成推销,大家就可以很容易明了,医生是在传播疾病,残害国人健康的病毒为医学新知吧!
病人要死并不是这么简单,医疗不当、用药不当才是造成病患死亡的主因,高血压、糖尿病、乙型肝炎………等等文明病为十大死亡排行榜的前几名,皆因每发明一种检查,一种新仪器而称医学新知,更大力推销预防,将人治死了,而称为“文明病”对人体的危害造成死亡。
血压计的发明,就像声波测量器的发明,声波测量器测到了声波频率的高低,大小是几个分贝,如某人大叫一声,此声音为几个分贝。
拿根针在某人脚上扎一下,则其哇哇叫,此哇哇叫的声音是几个分贝?
拿刀在某人背上砍一刀,则此人亦哇哇叫,此哇哇叫的声音是几个分贝?
用火烧一下,某人被火烧亦哇哇叫,此哇哇叫的声音是几个分贝?
某人中爱国奖券第一特奖,高兴得哇哇叫,则此哇哇叫的声音是几个分贝?
用针刺、用刀砍、用火烧、中特奖都能令人哇哇叫发出声音,此声音都能用声波测量器测出哇哇叫的声音是几个分贝,此声波测量器测出的科学数据是从声带产生的频率,非常正确,非常科学,故称为原发性声波、本态性声波。
治疗哇哇叫的声波,降低其频率的药物、方法,是要用针线缝住其嘴巴呢?或用压舌板压住其舌根以降低其声波的频率,而作有效的控制呢?还是要在声带上动手术以根除其病根呢?还是要拿掉脚上的那根针、那把刀、还是那把火呢?
倘若声波测量器能拿来做骗钱的工具,则降低声波的药物,将源源不断的自科学实验室发明、创造而推销,謦波测量器又腥风血雨的创造出一个文明病,而此文明病又将在十大死亡排行榜占上一席之地。
运动、情绪、饮食、气候(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各种原因皆会造成血压的升高,就像发烧之有各种原因造成发烧,当寻找出其原因,以解决疾病的问题,而不能降血压,天下并没有高血压这种病,却只是为了血压计的发明,刻意的推销,而传遍天下,误导大众对健康的认知,残害了多少人的健康。
健康检查,本来什么病都没有,医生却会告诉你,高血压有一点!糖尿病有一点!自从大众在日夜接受高血压、糖尿病的信息以后,若身体有任何风吹草动,大家都会怀疑是否高血压问题来了,是否糖尿病问题来了!天天都在为高血压、糖尿病的问题心惊胆颤,终于心想事成,如愿以偿的一生受用不尽,终生奉行,死而不已的成为科学祭品。
对高血压病的思考《思考中医》
日晡所本为阳明的欲解时,可是这里的日晡所发潮热却不仅成了阳明的欲剧时,也成了阳明府实证的重要诊断依据,还成了应用大小承气汤的重要指征。可见这个欲剧时是非常的欲剧时,正是这样一个非常处引发我们思考一些其他的相关问题。
前些年曾看到过日本人的一则报道,他们将高血压的动脉硬化与阳明的脉大联系起来,因而运用了以石膏为主的白虎剂来进行治疗。当初对这个报道我并没有往深处想,只是觉得这样一个联系未免太生硬。此次写作阳明这一章,等到对潮热作了上面一番思考后,对高血压这样一个问题便突然觉得有了陶公当年的那个感受:“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血压的作用是什么,现在血压为什么要升高?我们考虑这个问题可以先不从医学的角度去考虑,我们可以先从一般的物理意义去考虑。血压的作用无非是维持一定的血流量,人体的组织器官需要一定的血液来供养,单位体积内,每分或者每秒需要有一个血供量,达到这个量新陈代谢就可以得到保障。单位体积内的血供量在一般情况下是相对恒定的,但也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有一定幅度的差异,所以,血压的变化它也有一个正常的允许值。例如低压60—90mmHg,高压90—120mmHg都算正常的血压。而现在血压升高了,大大超过了正常值,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单位体积内的这个血供量发生了改变,血供量不足了,达不到原来的正常量,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机体只有启动血压这个调节机制,通过升高血压来维持原有的血液灌注。而在正常的血压下,单位体积内的血供量为什么会下降?为什么达不到原来需要的那个值?很显然,必定是运血的道路出现了障碍,血管壁变厚了,血管变窄了,或是其他的原因阻滞了循环的这个过程,循环道路的阻力增加了,而压力维持不变,那单位面积的血流量必然减少,血供必然不足。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在无法拿掉血循过程中的这个阻滞,而又必须保证组织器官的血供量的这样一个前提下,机体万般无奈地选择了提高血压的方法,而正是这个无奈的选择使机体掉进了高血压病的恶性循环之中。
当然,上面这个思路还很粗糙,还需要大家一起来深化细化,但是它已经在宏观上向我们道明了高血压病产生的关键因素,这个因素就是阻滞,就是循环过程的障碍。因此,治疗高血压病的根本办法不是降压,压降下去了,它还会重新升起来而且会升得更高。因为要解决血供不足的矛盾就必须升压,所以,西医的降压药要你终身服用,这真不是一个好办法。那么,根本的办法是什么呢?根本的办法是消除这个阻滞。血循过程的障碍减少了,甚至拿掉了,血压自然地就会降下来,根本不劳你去用钙离子拮抗剂,根本不劳你去用血管扩张剂。为什么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什么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就是因为形成上述这个阻滞、这个障碍的因素增多了,方便了。可见高血压病的形成,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人为因素、社会因素。而如何拿掉这个阻滞,消除这个障碍,进而从根本上治愈高血压,这是需要中西医同仁乃至社会各方携手努力解决的问题。
高血压病的中医食疗《老年食养食疗》
高血压病的饮食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早期患者,在合理饮食的同时,可选用食疗,用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食疗方:
1.芹菜50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或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2.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先将山楂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每日服2次,可作上、下午加餐用,不宜空腹服,7~10日为一疗程。
3.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为稀粥。每日服1次,7~10日为一疗程。
4.莲子15克,糯米30克,红糖适量。将上3味同入砂锅内煎煮,煮沸后即改用文火,煮至粘稠为度。每日早晚空腹服。
5.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鲜荷叶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同粳米、冰糖煮粥。早晚餐温热食。
6.绿豆、海带各100克,大米适量。将海带切碎与其它2味同煮成粥。可长期当晚餐食用。
7.生花生米浸泡醋中,5日后食用,每天早上吃10~15粒,有降压、止血及降低胆固醇作用。
8.糖、醋浸泡1个月以上的大蒜瓣若干,每天吃6瓣蒜,并饮其糖醋汁20毫升,连服1个月,适用于顽固性高血压。
9.水发海参50克,冰糖适量。海参炖烂后加入冰糖,再炖片刻。早饭前空腹1次食。
10.海带20克,草决明10克,加水2碗,煎至1碗,去渣饮汤,每日2次。
11.煮熟的黄豆浸于食醋中,2~3日后食之,每次10~15粒,每日3次,坚持服食,有降压作用。
12.青萝卜切碎榨汁,每次饮用30毫升,每日2次,连服10日为一疗程。
13.罗布麻叶6克,山楂15克,五味子5克,冰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常饮此茶可降压,改善高血压症状,并可防治冠心病。
14.何首乌60克,加水煎浓汁,去渣后加粳米100克、大枣3~5枚、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早晚食之,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降血压之功效。
15.淡菜、荠菜或芹菜各10~30克,每日煮汤喝,15日为一疗程,对降压有效。
16.胡萝卜汁,每天约需1000毫升,分次饮服。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病人饮胡萝卜汁,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基本原则
标本兼治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基本原则,具体治疗方法可分为治标、治本两大类。
(1)治标法则
治标法则针对高血压病的表象,缓解高血压病的症状,一般用于高血压病早期的治疗,也可贯通于该病的各个阶段。可以单独应用,但常与治本法则联用。治标法则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①平肝潜阳法 平熄肝阳,缓解高血压病交感神经亢奋的症候群,用于肝阳上亢型。常用的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
②祛痰化湿法 平肝化痰,和胃化湿。适用于痰湿阻络型,尤其是偏于肥胖者,常用方剂有半夏白术天麻汤。
③宁心安神法 此法以宁心安神为主,必要时可佐以重镇安神之晶。适用于高血压病早期患者,在其他症型中出现心悸不宁等兴奋之症时亦可选用。常用方剂有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朱砂安神丸等。
④活血化瘀法 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滞度,改善血小板功能,类同于高血压病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等扩张血管药物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病血瘀症。常用方剂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可加用丹参、泽兰等活血化瘀之品。
(2)治本法则
主要是调治阴阳,使之平衡。
①滋补肝肾法 适用于肝肾阴亏而致肝阳上亢型,以阴虚为主的高血压病,多见于高血压病中晚期。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等。
②阴阳两补法 主治阴阳两虚,适用于长期高血压病者,多为高血压病晚期,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济生肾气丸等。
③调摄冲任法 适用于更年期妇女,常用方剂为二仙汤。
高血压之风阳上扰症的治疗
【症状】头晕、抽痛、目花、耳鸣、肌肉跳动、手抖、唇舌、肢体麻木、舌尖红、苔薄、脉弦。
【治法】平肝熄风。
【方 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4.5克,钩藤(后下)、白蒺藜、臭梧桐各12克,菊花、稀莶草各9克,地龙4.5克,生牡蛎、珍珠母各30克。水煎服。
【加 减】眩晕甚,另服羚羊角粉0.3~0.6克。
高血压之痰火内盛症的治疗
【症 状】目眩、头胀痛、面红、目赤、口干苦、咯痰稠黏、尿黄、体质多偏肥胖、舌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滑。
【治法】清火化痰。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陈胆星、茯苓各3克,黄芩、竹沥、半夏各9克,夏枯草、决明子各12克,陈皮4.5克,竹茹6克。水煎服。
【加减】肝炎偏旺,见头痛甚、烦躁易怒,酌加龙胆草3克,丹皮6克,山栀9克,苦丁茶6克,生牡蛎30克。心火偏盛,见睡眠不宁,加莲子心3克。
痰煊偏重,见头重、目眩、肢麻沉重、胸闷、恶心,苔白腻,去黄连、黄芩、决明子、竹沥、半夏,加白僵蚕6克,天麻4.5克,白术、法半夏、泽泻各9克。
高血压之阴虚阳亢症的治疗
【症状】头昏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如活动或情绪波动则易面赤升火、口干、形瘦、腰腿酸软、遗精、舌质红、少苔、脉细弦数。
【治法】育阴潜阳。
【方 药】复方首乌丸加减。制首乌、生地、桑寄生各12克,枸杞子、桑椹子、女贞子、白芍各9克,龟版15克,生牡蛎、石决明各18克。
【加减】兼心阴虚,见心悸不安、失眠,去白芍、桑寄生,酌加玉竹、酸枣仁、柏子仁各9克。水煎服。
阴虚火旺,见头痛、面红、心烦、口干较甚、小便黄赤、舌质红,酌加夏枯草12克,菊花、知母、黄柏各9克。
更年期妇女月经不调,去生地、龟版,加熟地、当归、怀牛膝各9克,茺蔚子12克(或益母草15克)。
高血压之阴阳两虚症的治疗
【症状】头昏且晕、面色觥白、畏寒、肢冷、下肢酸软、夜尿频数、阳痿、滑精,或虚烦、口干、颧红、舌质光而淡红,脉沉细。
【治法】助阳益阴。
【方 药】金匮肾气丸合二仙汤加减。制附子4.5克,肉桂2.5克,仙灵脾、仙茅、山萸肉、熟地各9克,龟版18克,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水煎服。
【加 减】心悸、气短,酌加紫石英15克,磁石24克,五味子、炙甘草各4.5克,党参9克。
面足浮肿,加黄芪、白术、防己各9克。
兼阴虚火旺者,去制附子、肉桂,加知母、黄柏各9克,玄参12克。
滋阴潜阳汤治高血压
【处方组成】玄参12克,麦冬9克,牛膝9克,茯苓9克,钩藤9克,菊花9克,蝉蜕6克,代赭石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炙远志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主治】滋水涵木,潜阳熄风。主治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扰性高血压。
【加减】肾阴亏甚者,可加熟地、女贞子、龟胶;血压持续不降者,可酌加桑寄生、夏枯草、杜仲。
【病例验证】伍某,女,74岁。患高血压病已5年之久,屡治乏效。头晕项痛,心悸,胸闷,四肢无力,大便干结,尿多色黄,舌有裂纹,苔薄白,脉象细弦,血压33.3/21.3千帕(250/160毫米汞柱)。证系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扰清空。治宜滋水涵木,潜阳熄风。按此方服药3剂,头晕已减,项痛止,而大便仍干,小便少。
血压已降至30.7/14.7千帕(230/110毫米汞柱)。将上方又略作加减,病者再服10余剂,其血压已降至25.3/13.3千帕(190/100毫米汞柱),感觉身体轻快有力。1个月后随访,血压仍然稳定,身体情况好。
七子汤治高血压
【处方组成】决明子24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女贞子15克,金樱子9克,沙苑子12克,桑椹子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主治】滋肝补肾,降压熄风。主治肝肾阴虚性高血压。
【病例验证】余某,女,51岁。患高血压已5年余,血压时常持续在28~24/14.7~13.3千帕(210~180/110~100毫米汞柱)。经常头昏、头痛、性情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四肢麻木、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曾服用多种西药降压药物,效果不理想,而求用中药治疗。证系肝肾阴虚,故投以“七子汤”加用钩藤、白芍、桑寄生,服药6剂,症状明显好转,血压稍有下降至23.3/12.7千帕(175/95毫米汞柱)。药已见效,守前方再进15剂,服后诸症基本消失,血压稳定在20~18.7/12~11.3千帕(150~140/90~85毫米汞柱),原方加减,又服1个月,巩固疗效。停药后随访1年余,未见血压再升高。
五皮汤治高血压
【处方组成】桑白皮50克,大腹皮30克,赤茯苓皮15克,陈皮9克,生姜皮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主治】行气导滞,利水散浊。主治高血压危象。
【加减】如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失眠时,加天麻、钩藤;如精神错乱、躯体木僵、抽搐、视力模糊时,加天麻、僵蚕;如胸闷痛时加瓜蒌皮、丹参。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50例高血压患者,显效(症状消失,血压恢复到发病前水平)38例,有效6例,好转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金银花菊花治高血压
【处方组成】金银花、菊花各2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1剂分4份,每份用沸开水冲泡10~15分钟后当茶饮,冲泡2次弃掉另换。可连服1月或更长时间。
【功能主治】软化血管。主治高血压。
【加减】若头晕明显者,加桑叶12克;若动脉硬化、血脂高者,加山楂24~30克。
【病例验证】用上药治疗高血压患者46例,其中单纯高血压病27例,单纯动脉硬化症5例,高血压伴有动脉硬化14例。服药3~7天后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开始减轻,随之血压渐降至正常者35例,其余病例服药10~30天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莲须山药治高血压
【处方组成】莲须12克,女贞子12克,桑椹子12克,山药15克,钩藤10克,地龙10克,旱莲草10克,生牡蛎25克(先煎),龟版(或鳖甲)25克(先煎),牛膝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主治肝肾阴虚性高血压。
【病例验证】何某,女,55岁,工人。患高血压病已8年,经治未效,病症日渐加重,于2年前不能坚持工作而病退,近月来头晕严重,以致卧床不起,个人生活亦无法自理,其面色浮红,而上下眼睑微黑,头痛,失眠,多梦,夜多小便,体形肥胖,舌质红,边有齿痕,苔薄自,脉弦甚而数,尺弱。血压.28/16千帕(210/120毫米汞柱)。证系肝肾阴虚,予滋肾养肝法。按此方治疗,在服药过程中,据病情需要,先后方中加入天麻(以熄风,止头晕痛)、杜仲(以补肝肾,壮筋骨)、川贝(以除痰清窍)、太子参、山楂(以理脾胃)。服药4个月余,诸症明显减轻,生活已能自理,可独自步行较长路程,血压稳定于20~22.7/l2~13.3千帕(150~170/90~100毫米汞柱):坚持服药1年后,已能操持较为繁重的家务及料理孙儿生活,健如常人,血压保持于19.3~20/10.7~12千帕(145~150/80~90毫米汞柱)。嘱其以后每月服药几剂即可,以巩固效果。随访5年,身体情况一直良好,血压未再升高。
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有哪些?
中医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选用相应的中成药治疗:
(1)肝阳上亢型:选用复方羚羊角降压片、牛黄降压丸等平肝、清肝、潜阳。
(2)阴虚阳亢型:选用降压养血冲剂、杜仲降压片等滋阴平肝潜阳。
(3)阴阳两虚型:选用金匮肾气丸等温补肾阳。
(4)肝肾阴虚型:选用复方首乌地黄九、杞菊地黄丸等滋补肝肾。
(5)肝火上冲型:选用龙胆泻肝丸、心脑静、降压丸等清热降火。
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中成药有哪些?
(1)龙胆泻肝丸 具有清肝火,泻湿热的作用。适用于年龄较轻,病程较短,见头痛、头胀、头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等肝经实热的高血压病。按肝火症状的轻重适量服用。口服每次6~9克,日服2~3次。
(2)当归龙荟丸 具有清肝泻火、通便导滞的作用。适用于体质壮实,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头痛头晕较剧,甚至呕吐抽搐等肝火较盛的高血压病。每次6克,日服2~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龙胆泻肝丸和当归龙荟丸 皆有清肝泻火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但也有不同之处,前者泻湿热从小便而出,方药的组成泻中有补,作用较缓和。而后者使湿热从大便而泻,药性大苦大寒,泻火通便作用较强,然非实热症急的高血压病不可轻用,孕妇禁忌。
(3)脑立清 具有镇肝潜阳降逆作用,用于气血上逆的头目眩晕,头痛脑胀的高血压病,每次10~15粒,口服2~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4)清脑降压片 具有滋阴清肝,潜阳降压的综合作用,适用于头目眩晕,失眠烦躁,耳鸣耳聋,舌红少苔等肝阴虚,肝火旺的高血压病。口服每次4~6片,孕妇禁忌。
(5)杞菊地黄丸 具有滋肾阴,清肝热的作用。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眩晕,眼花目涩,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年老体弱,病程较久的高血压病。每次9克,日服2次,适用长期服用。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高血压肾损害?
高血压性肾损害在中医仍属“眩晕”、“头痛”范畴。根据病机变化,临床分四型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胁痛、面红目赤、便秘溺赤,每因情志刺激或精神紧张而头痛头晕发作或加重,舌红苔黄、脉弦。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克,钩藤30克,石决明30克,川牛膝30克,夜交藤30克,杜仲12克,山栀子10克,黄芩12克,益母草3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炒麦芽15克。若肝火偏盛,可加龙胆草、丹皮清肝泄热,或改用龙胆泻肝汤加石决明、钩藤以清泻肝火。若兼腑实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泻浊。
2、肝肾阴虚:眩晕、头痛、耳鸣、咽干、目睛干涩、腰膝酸软、健忘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枸杞15克,菊花15克,熟地黄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白芍30克,珍珠母30克。目涩昏视者加石斛,或合一贯煎加减;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生龙牡。
3、痰热内蕴:眩晕、耳鸣、头痛头重、口苦黏腻、食欲不振、胸闷呕恶、形体肥胖、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清热化痰。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9克,枳实12克,竹茹9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茯苓15克,菖蒲12克,胆南星12克,黄芩12克,白术15克,泽泻12克。若眩晕、头重如蒙属痰浊中阻者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阴阳两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阳痿遗精,舌淡嫩,脉沉无力。治法:育阴助阳。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肉桂6克,附子10克,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若兼腰部刺痛,舌质黯淡者加桃仁、红花、怀牛膝。
高血压的症状
什么叫高血压
随着人民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的不断提高,大家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心。有不少人也十分关心自己的血压是否正常,是不是患有高血压?在介绍高血压的定义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血压?所谓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是一种以动脉压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以mmhg(毫米汞柱)或kpa(千帕斯卡)为单位,这就是血压。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医生记录血压时,如为120/80mmhg,则120mmhg为收缩压,80mmhg为舒张压。按国际单位表示“kpa”(千帕斯卡),换算的方法:1mmhg(毫米汞柱)=0.133kpa(千帕斯卡),那么120/80mmhg相当于16/10.6kpa。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血压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首先受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影响,是指不存在心脏搏动时,整个身体内的血液将逐渐停止流动,血管内各点的压力达到一个相同值,该值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正常人大约是6mmhg(0.8kpa)。另外受心脏搏动影响,心脏射血进入动脉与外周血管阻力有密切关系,外周血管阻力越高,动脉血压也就越高。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病概述
随着人民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的不断提高,大家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心。有不少人也十分关心自己的血压是否正常,是不是患有高血压?在介绍高血压的定义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血压?所谓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是一种以动脉压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以mmHg(毫米汞柱)或kPa(千帕斯卡)为单位,这就是血压。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医生记录血压时,如为120/80mmHg,则120mmHg为收缩压,80mmHg为舒张压。按国际单位表示"kPa"(千帕斯卡),换算的方法:1mmHg(毫米汞柱)=0.133kPa(千帕斯卡),那么120/80mmHg相当于16/10.6kPa。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血压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首先受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影响,是指不存在心脏搏动时,整个身体内的血液将逐渐停止流动,血管内各点的压力达到一个相同值,该值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正常人大约是6mmHg(0.8kPa)。另外受心脏搏动影响,心脏射血进入动脉与外周血管阻力有密切关系,外周血管阻力越高,动脉血压也就越高。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缺钙也会引起高血压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很多,但近年来科研人员发现,人体缺钙也会引起高血压。据美国医学杂志报道,研究人员在调查中发现,每日食钙量少于0.5克的孕妇,与食钙量大于1克的孕妇相比,前者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后者10~20倍。对一般人群调查结果是,每日食钙量小于300毫克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每日食钙量大于1200毫克者2~3倍。我国流行病学也证实,人群平均每日钙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着负相关,也就是说,日钙摄入量多者血压低,少者则反之。人群日均摄钙量每增加100毫克,平均收缩压水平可下降0.3kpa(2.5mmhg),舒张压水平可下降0.17kpa(1.3mmhg),因此,研究人员指出,钙吸收减少是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之一。
国外还有学者对580例高血压病人和330例正常人进行观察,让他们每日服用超过正常规定量 800毫克的钙,8周后发现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下降,而正常人不变。那么,补钙为什么能降低血压呢?目前认为,可能由如下机制所致:
1.钙的膜稳定作用。钙结合在细胞膜上可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提高兴奋阈,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2.钙自身可阻断钙通道,使细胞外的钙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
3.高钙可对抗高钠所致的尿钾排泄增加,而钾离子对稳定细胞膜起重要作用。维持足够的高钙摄入,可抵抗高钠的有害作用。
4.有学者认为,40%的血压升高与甲状旁腺有关。甲状旁腺可产生一种耐高热的多肽物质,这是引起高血压的罪魁祸首,称为“致高血压因子”。“致高血压因子”的产生受低钙饮食刺激,而高钙饮食可抑制其产生。
由于近十年来研究证实,膳食中钙不足可促使血压升高,因此,及早注意饮食中钙的供应和吸收,对高血压防治是有益的。含钙较多的食物有大豆及豆制品,奶及奶制品,鱼、虾、蟹、蛋、木耳、紫菜、雪里红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均应注意适当摄入。
什么是体位性高血压?
所谓体位性高血压是指患者在站立或坐位时血压增高,而在平卧位时血压正常。这种高血压在国内高血压患者中占4.2%,国外报道占10%。此病的特点是它一般没有高血压的特征,多数在体检或偶然的情况发现,其血压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且波动幅度较大。个别严重者可伴有心悸、易疲倦、入睡快等。血液检查血浆肾素活性较正常人高,甚至超过一般高血压病患者。
体位性高血压的发生机理,一般认为与静脉、静脉窦的“重力血管池”过度充盈有关。
人体心脏水平面以下部位的静脉和静脉窦,在受到血液重力影响时,会胀大起来,医学上将这些静脉或静脉窦称为“重力血管池”。当人平卧时这些血管池不受什么影响,但在站或坐位时,由于淤滞在下垂部位静脉血管池内的血液过多,使回流心脏的血流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从而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全身小血管,尤其是小动脉长期处于收缩或痉挛状态,造成血压升高。有些人对这种反应特别敏感,所以可产生体位性高血压。
对于体位性高血压,一般不用降压药物治疗。若使用降压药,如利尿剂等,不但不能降压,反而会激发血压进一步升高,因此,主要治疗方法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肌肉丰满度,个别症状明显者,可适当服用脑复康、肌苷、维生素b、谷维素等,对神经加以调节即可。
体位性高血压一般预后较好,没有远期不良后果,但在诊断时,应明确是否为体位性高血压,以免采用不必要或错误的治疗措施,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什么是睡眠性高血压?
在高血压病中,还有一种特殊的高血压,叫睡眠性高血压。这种高血压常在睡眠时或睡醒后血压升高。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睡眠时呼吸浅慢、暂停、心率快慢波动、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致的交感活性增高有关。多见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和鼾症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
由于睡眠时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阻塞,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交感活性增强。而交感活性亢进可造成周围阻力小动脉发生代偿性改变,引起管壁肥厚,管腔狭窄,对缩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增高,使之出现血压升高,并常因血气改变而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及并发其他心血管疾病。
对睡眠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矫正气道阻塞所致的呼吸暂停。一般在气道梗阻解除后,大多数病人的血压会明显下降 ,甚至降至正常。所以,睡眠时应取右侧卧位,尽量避免或减少打呼噜、憋气,以免呼吸暂停而致血压升高。同时还应注意睡前勿吸烟,不喝酒,不服安眠药,保持鼻道通畅,不用嘴呼吸。一旦发生睡眠性高血压,要及时到医院诊治。手术切除增生的扁桃体、多余的咽壁脂肪组织或作悬壅垂咽腭成形术,扩大咽部呼吸道,可达到气流通畅的目的。
什么是缓进型高血压?
缓进型高血压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可达数十年,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偶尔在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个别患者可突然发生脑出血,此时才发现高血压。但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常表现头痛,头胀,失眠,健忘,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心悸,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部分由于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其轻重与高血压程度不一致。早期高血压往往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血压波动较大,易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和劳累后增高,去除病因或休息后,血压能降至正常,称为波动性或脆性高血压阶段。高血压经休息后不能转至正常,需要服用降压药物治疗。收缩压明显升高时,表明合并有主动脉硬化。后期血压持续在较高水平,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
什么是急进型恶性高血压
急进型恶性高血压包括急进型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所谓急进型高血压是指病情一开始即为急剧进展,或经数年的缓慢过程后突然迅速发展。常见于40岁以下的青年人和老年人,临床上表现血压显着升高,常持续在26.6/17.3kpa (200/130mmhg)以上,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或渗出。恶性高血压多见于年轻人,舒张压常超过18.6kpa(140mmhg),出现视乳头水肿(Ⅱ极)。现在认为二者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相似,急进型高血压如不及时治疗,可迅速转为恶性高血压。也就是说,恶性高血压是急进型高血压病的最严重阶段,因此,目前统称为急进型恶性高血压。
急进型恶性高血压早期也可以没有自觉症状,或仅有头痛,以清晨为重,并常因极度疲劳,精神过度紧张、寒冷刺激,更年期内分泌失调等诱因,使血压突然升高,舒张压超过17.3k pa(130mmhg)以上,检查眼底可见视网膜出血、渗出或视乳头水肿,还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心尖搏动明显,心脏扩大,但以肾功能损害最为突出。常有持续性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并可合并微小动脉内溶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时可出现溶血性贫血,这时往往提示病情危重。
急进型高血压是临床高血压的一种紧急情况,虽然不如高血压脑病凶险,但若不及时降压治疗,常可危及生命。据统计资料显示,一年内生存率仅为10%~20%,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死亡。无肾功能损害或肾功能损害较轻者预后较好,有长期生存的可能。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的预后与病因、病程、血压水平、眼底改变及心脑肾功能损害程度有关。血压水平高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严重者预后较差。近年来由于对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方法的改进和新药的出现,使其预后大为改观。
什么是临界高血压?
临界高血压也称边缘型高血压,其收缩压在18.6~21.3kpa(140~160mmhg),舒张压在12.0~12.6kpa(90~95mmhg)。此病特点是血压稍偏高,各重要器官,如心、脑、肾无器质性损害,但易发展成高血压病。临床观察表明,临界高血压者约有71.5%的人易发展成高血压,而正常人只有11.1%。其并发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等,以及死亡率与高血压病人相近,且明显高于正常人。由于它早期没有器质性损害,又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所以极易被忽视。此种高血压的预防与一般高血压相同。但关键应控制钠盐摄入,最好每日5g以下,同时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吃水果、蔬菜等。此外,应坚持体育运动,必要时可长期服用钙拮抗剂。
高血压的现状与流行趋势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
为了遏制这一心血管病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保证下一世纪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同时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已刻不容缓。
为了迎接这一严峻挑战,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高血压防治的科技含量,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国内行政管理、预防医学、心血管、肾脏、内分泌和妇产科专家,共同讨论、总结、分析近年来国际、国内高血压病的防治经验及流行病学、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科研成果,参考《1999 WHO/ISH 高血压处理指南》和《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六次报告》,撰写《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我国的高血压病诊断、治疗标准进行自1959年以来的第五次全面修改。目的是根据我国当前的条件和国际上的共识,指导内科及心血管病专业医生防治高血压病。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是多因素的,因此,高血压的治疗还应包括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其它危险因素的治疗。虽然严重高血压造成的死亡率和罹患率最高,但人群中轻、中度高血压的影响面最广,故防治应以此为重点。在高血压的诊断和分层方面,本指南采纳了《1999年 WHO/ISH指南》的标准,使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既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经验又与国际接轨。
高血压是多因素疾病,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遗传、社会和个性背景,因人而异地作最佳选择。本指南仅供原则性指导,非指令性规定。
1.1 国外高血压病的流行趋势
回顾国外高血压流行病学的演变历程,分析其规律,有助于我国制定防治方针。
1.1.1发达国家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学的演变历程
发达国家中,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流行情况随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1期 又称瘟疫期。在工业化发展之前,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人群中的主要问题是传染病、饥荒和营养缺乏,心血管病仅占5-10%,主要为风湿性心脏病。
第2期 随着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传染病认识的深入和治疗的改进,上述疾病发病率下降。人口平均年龄增长,饮食结构改变,盐摄入量增高,以致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和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增加。因高血压病未能有效控制,人群中10-30%死于上述心血管病,如目前的非洲、北亚和部分南美地区。
第3期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个人收入增加,生活逐渐富裕,食物中脂肪和热量增辐,交通发达,体力活动减少,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提早出现于55-60岁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占35-65%,人群平均寿命下降,如东欧。
第4期 由于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是公共卫生问题,号召全社会防治其危险因素,随着医疗技术和药品不断进步,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降至50%以下,且多发生于65岁以上人群,目前北美、西欧和澳、新等地区和国家正处于此一阶段。
1.1.2 发展中国家面临心血管病大流行
多数发展中国家亦基本上按上述四阶段发展。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和老龄化使出生率与平均寿命同步增长:加之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收入增加,足以购买各种食物,但平衡膳食,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知识不够普及,摄食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过多,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紧张,吸烟、饮酒无节制,遂使心血管病成为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预测心血管病将在亚洲、拉美、中东和非洲的某些地区大规模流行。印度1990年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因的29%,据预测至2020年将升至57%。中国将由58%升至2020年的79%,其中心血管病占首位。20年后,心血管病将在发展中国家流行,其中主要是脑卒中和冠心病。
1.2 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基础、策略和任务
1.2.1 1959、1979、1991年我国卫生部、医科院组织了三次全国性血压普查,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高血压流行趋势,为不同时期制定防治方针提供了依据。
1969年阜外医院在首钢建立了第一个人群防治基地。70年代各地陆续建立了一批能够长期、动态监测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的防治基地,为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流行趋势的监测和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治方案的探索建立了良好基础。其后在改革开放之初中美合作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比研究和中国MONICA研究,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
80年代至90年代初,作为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课题,国内20个单位协作,对南、北不同地区的10余个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发病、死亡和危险因素监测,发现近10年间多数队列人群平均血压、血清胆固醇和体重指数上升,认定影响我国高血压的发病因素是:基线血压偏高、超重和饮酒;血清胆固醇偏低为脑出血发病危险因素之一;肯定了钠与血压的正向相关关系,还证明血压升高是我国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此期间,还在7个城市开展了控制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和增加运动等危险因素的干预。5年后,干预队列人群脑卒中发病率下降约50%,死亡率下降约45%。在儿童时期开始预防成人高血压的战略研究当时已提上日程,经北京、上海的8个地区共2万余名儿童、青少年人群的调查,初步提出小儿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家族史、高盐摄入量和肥胖,并对近二万名易患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了历时5年的早期干预和一级预防研究。
90年代初作为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在北京、上海、长沙和北京房山区家村和首都钢铁公司的二个分厂进一步开展了以社区为基础的人群防治。4年后,研究证明以控制高血压为主要手段,以及经常性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变社区人群行为危险因素水平,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为“九五”攻关课题“我国心血管病发病趋势预测及21世纪预防策略研究”,继续监测我国不同地区1991年以后的变化趋势。此研究尚在进行中。
值此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这些反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疾病谱变迁的宝贵资料,不但丰富了心血管病随社会的经济、科学、文化发展而变化的规律,而且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成果及据此制定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更为发展中国家的心血管病的控制提供了借鉴。
90年代,我国更加重视高血压的群体防治工作,制定了《全国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1996-2012年规划》,1997年起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以高血压防治为重要内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点,1998年卫生部正式确定每年的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防治高血压宣传活动的高潮。
在科研方面,60年代初提出的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的快速综合治疗,已充分认识到高血压是身心疾病,是医学领域内实行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成功范例。
80年代起,我国围绕高血压的防治,组织了“上海硝苯地平降压治疗临床试验”(STONE)、“中国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卒中后降压治疗临床试验”(PATS)等多项大型临床试验,与新西兰和日本合作完成了“血压、胆固醇与东亚的脑卒中”研究,为我国心血管学的循证医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经过20余年建立的高血压防治基地和队伍,将为下世纪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提供有力的保证。
1.2.2 目前的严峻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按年死亡率每10万人口分别为138和113,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500-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造成个人、家庭、社会的沉重负担。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证明,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如前所述,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10年间,人群的体重指数、血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全面上升,冠心病死亡率已呈现上升趋势。1991年普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1.26%,较1979-1980年10年间增高25%,即90年代初,我国已有高血压患者9500万。据1996年调查,这种升高的势头仍在持续。
1991年的普查显示,高血压的知晓率城市36.3%,农村13.7%;治疗率城市17.4%,农村5.4%;控制率(经治疗收缩压<140,舒张压<90mmHg)仅2.9%(城市4.2%,农村0.9%)。
1980年与1994年两次全国成人糖尿病及糖耐量减退普查,后一次患病率为前一次的2.6倍(两次年龄范围不完全相同)。1984年及1996年两次普查的成人吸烟率亦明显增高。从1982-1992年城市人口超重率增高53.6%,农村人口增高40.0%。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如不加以有效干预,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仍将继续增高。
1.2.3 我们的对策
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病人的同时大力开展一级预防,因地制宜地进行群众宣教,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自觉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降低全人群的血压水平。我们要避免重蹈西方发达国家的覆辙,努力在下一世纪我国经济腾飞的同时,降低心血管病的威胁,遏制心血管病的上升趋势。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国情,完成这一任务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
高血压诊断
高血压与高血压病的区别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常把高血压和高血压病混同起来,认为只要发现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或者把高血压病简称为高血压,其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许多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柯兴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都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但由于这种高血压是继发于上述疾病之后,通常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但随着病情加重,常常使心、脑、肾等脏器受累,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出血等并发症。
由于病因病理不同,治疗原则也不相同。原发性高血压只有积极治疗高血压,才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展,仅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是很难见效的,所以,临床上遇到高血压病人,必须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高血压,才能诊断为高血压病。
自测血压时应注意什么?
1.测量血压时,袖带的宽窄要适合,太窄则测得血压值可偏高,反之,则偏低。一般婴幼儿用6~7厘米宽的袖带,学龄期儿童用9~10厘米的袖带,成人用12厘米宽的袖带,不要混用,否则测得的血压不准。
2.缠绕袖带时,注意松紧要适度,缠绕太紧测得血压偏低,太松则偏高。
3.上臂位置放置高于心脏水平,可使测得血压偏低,相反低于心脏水平则测得血压偏高。
4.血压计要定期检查,以保持其准确性,并应放置平稳,切勿倒置或震动。
5.打气不可过猛、使水银柱升得过高,用后驱尽袖带内的空气,卷好,橡皮球须放于盒内固定位置,以防玻璃损坏。
6.如果目的是为了诊断高血压,则测压时间不能固定,应多测几次从早晨到晚间就寝各时间的血压。
7.如果目的是为了判断降压效果,则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测量血压。
8.健康人在家自测血压>140/90毫米汞柱应到医院接受医生指导。
高血压的常规检查
(l)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确定高血压病患者 心脏功能状况,并判断是否有心脏肥大,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或 合并冠心病等。
(2)眼底检查:了解小动脉病损情况,以便对高血压病患 者分级。例如视网膜小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表示小动脉中度 受损;视网膜出血或渗血,或发生视乳头水肿,表示血管损伤 程度严重。总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能反映高血压的严重 程度及客观反映周身小血管病变的损伤程度,眼底检查对临 床诊断、治疗及估计预后都有帮助。
(3)尿常规检查:了解有无早期肾脏损害,高血压是否由 肾脏疾患引起,以及是否伴有糖尿病等。若尿中有大量尿蛋 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则应考虑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所致 的继发性高血压;若仅有少量尿蛋白、少量红细胞,提示可能 是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肾损害;若发现尿糖,则需进一步查血糖,以判断是否患糖尿病。为了避免误差,留取尿液标本应使用清洁容器,取清晨第一次尿液并及时送检;女患者应避开月经期并留中段尿做尿液检查。
(4)血液生化检查:包括尿素氮、肌队电解质、血脂、血 糖、血尿酸、血粘度等,帮助明确高血压是否由肾脏疾病引起, 判断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及合 并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5)其他检查:肾脏及肾上腺b超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 超声及血管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肾动脉及脑动脉等)检查。 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能记录昼夜正常生活状态的血压,了解 昼夜血压节律,以便合理指导用药时间、剂量。
高血压的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帮助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和分型,了解靶器官的功能状态,尚有利于治疗时正确选择药物。血尿常规、肾功能、尿酸、血脂、血糖、电解质(尤其血钾)、心电图、胸部x线和眼底检查应作为高血压病病人的常规检查。
(一)血常规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无异常,但急进型高血压时可有coombs试验阴性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伴畸形红细胞、血红蛋白高者血液粘度增加,易有血栓形成并发症(包括脑梗塞)和左心室肥大。
(二)尿常规 早期病人尿常规正常,肾浓缩功能受损时尿比重逐渐下降,可有少量尿蛋白、红细胞,偶见管型。随肾病变进展,尿蛋白量增多,在良性肾硬化者如24小时尿蛋白在1g以上时,提示预后差。红细胞和管型也可增多,管型主要是透明和颗粒者。
(三)肾功能 多采用血尿素氮和肌酐来估计肾功能。早期病人检查并无异常,肾实质受损到一定程度可开始升高。成人肌酐>114.3μmol/l,老年人和妊娠者>91.5μmol/l时提示有肾损害。酚红排泄试验、尿素廓清率、内生肌酐廓清率等可低于正常。
(四)胸部x线检查 可见主动脉,尤其是升、弓部迂曲延长,其升、弓或降部可扩张。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时有左室增大,有左心衰竭时左室增大更明显,全心衰竭时则可左右心室都增大,并有肺淤血征象。肺水肿时则见肺间明显充血,呈蝴蝶形模糊阴影。应常规摄片检查,以便前后检查时比较。
(五)心电图 左心室肥厚时心电图可显示左心室肥大或兼有劳损。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差不大,假阴性为68%~77%,假阳性4%~6%,可见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敏感性不很高。由于左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左房舒张期负荷增加,心电图可出现p波增宽、切凹、pv1的终末电势负值增大等,上述表现甚至可出现在心电图发现左心室肥大之前。可有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
(六)超声心动图 目前认为,和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比较,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左心室肥厚最敏感、可靠的手段。可在二维超声定位基础上记录m型超声曲线或直接从二维图进行测量,室间隔和(或)或心室后壁厚度>13mm者为左室肥厚。高血压病时左心室肥大多是对称性的,但有1/3左右以室间隔肥厚为主(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比>1.3),室间隔肥厚常上端先出现,提示高血压时最先影响左室流出道。超声心动图尚可观察其它心脏腔室、瓣膜和主动脉根部的情况并可作心功能检测。左室肥厚早期虽然心脏的整体功能如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仍属正常,但已有左室收缩期和舒张期顺应性的减退,如心肌收缩最大速率(vmax)下降,等容舒张期延长、二尖瓣开放延迟等。在出现左心衰竭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左室、左房心腔扩大,左室壁收缩活动减弱。
(七)眼底检查 测量视网膜中心动脉压可见增高,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见下列的眼底变化:Ⅰ级:视网膜动脉痉挛Ⅱ级a:视网膜动脉轻度硬化b:视网膜动脉显著硬化Ⅲ级:Ⅱ级加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Ⅳ级:Ⅲ级加视神经乳头水肿
(八)其他检查 病人可伴有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及载脂蛋白a-Ⅰ的降低。亦常有血糖增高和高尿酸血症。部分病人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升高。
高血压诊断原则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与《jnc-vi指南》相一致。血压是一种临床表现,受着环境、情绪、药物、体位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而上下波动,因此确定血压增高,应当尽量减轻或排除上述因素的干扰,非同日3次静息血压(静坐5—15min)测量≥18.7/12.0kpa(140/90mmhg)后(1997年jnc,1999年who及1999年中国高血压的预防治疗指南的标准)则可诊断为高血压。血压的测量对高血压病诊断很重要,因此要注意以下原则:
(1)患者在休息静坐状态下进行,并尽量排除环境、情绪因素的影响。卧位血压可能偏高于坐位血压,而立位的血压可能偏低于坐位血压。每个体位变化,需2min后再测量变化后的血压,每个体位的血压值偏差<5%。
(2)准确的血压测量,是以肱动脉为标准,袖带至肘窝桡纹上的1~2cm。袖带尽量不压迫听诊器头,打至最高收缩压上20mmhg的气后,缓慢松气,使银汞柱以恒速下滑,并以2~6mmhg/s为宜。血压读数以毫米汞柱为单位(mmhg),再换至kPa单位。
(3)血压测量的选择,以水银柱台式最好,也可采用肱动脉的电子血压表,避免使用桡动脉及指动脉的电子血压测量仪。
高血压病的诊断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诊高血压,即是否血压确实高于正常;②除外症状性高血压;
(2)高血压分期、分级;
(3)重要脏器心、脑、肾功能估计;
(4)有无合并可影响高血压病病情发展和治疗的情况,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5)近年来“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环境刺激在诊所测得的血压值高于正常,而实际并无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率各家报导不一,约在30%左右。当诊断有疑问时可作冷加压试验,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增高4.7kpa(35mmhg)以上而舒张压增高3.3kpa(25mmhg)以上。
(6)为明确诊断尚可作动脉血压监测,此项检测能观察昼夜血压变化,除有助于诊断外还可对高血压的类型作判断,约80%高血压病人的动态血压曲线呈勺型,即血压昼高夜低,夜间血压比昼间血压低10%~20%。小部分病人血压昼夜均高,血压曲线呈非勺型变化,此种高血压类型可能对靶器官影响更大。在判断降压药物的作用与疗效时动态血压较随测血压可提供更全面更多的信息。因此,在临床上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7)对突然发生明显高血压(尤其是青年人),高血压时伴有心悸、多汗、乏力或其他一些高血压病不常见的症状,上下肢血压明显不一致、腹部腰部有血管杂音的病人应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需作进一步的检查以鉴别。此外,也要注意与主动脉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心排量增高时所致的收缩期高血压相鉴别。
高血压的诊断
高血压病的诊断应包括以下内容:①确诊高血压,即是否血压确实高于正常;②除外症状性高血压;③高血压分期、分级;④重要脏器心、脑、肾功能估计;⑤有无合并可影响高血压病病情发展和治疗的情况,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等。由于血压的波动性,应至少两次在非同日静息状态下测得血压升高时方可诊断高血压,而血压值应以连续测量三次的平均值计,须注意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时会引起一时性的血压升高,被测者手臂过粗周径大于35cm时,明显动脉粥样硬化者气袖法测得的血压可高于实际血压。近年来“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环境刺激在诊所测得的血压值高于正常,而实际并无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率各家报导不一,约在30%左右。当诊断有疑问时可作冷加压试验,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增高4.7kpa(35mmhg)以上而舒张压增高3.3kpa(25mmhg)以上。为明确诊断尚可作动脉血压监测,此项检测能观察昼夜血压变化,除有助于诊断外还可对高血压的类型作判断,约80%高血压病人的动态血压曲线呈勺型,即血压昼高夜低,夜间血压比昼间血压低10%~20%。小部分病人血压昼夜均高,血压曲线呈非勺型变化,此种高血压类型可能对靶器官影响更大。在判断降压药物的作用与疗效时动态血压较随测血压可提供更全面更多的信息。因此,在临床上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对突然发生明显高血压(尤其是青年人),高血压时伴有心悸、多汗、乏力或其他一些高血压病不常见的症状,上下肢血压明显不一致、腹部腰部有血管杂音的病人应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需作进一步的检查以鉴别。此外,也要注意与主动脉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心排量增高时所致的收缩期高血压相鉴别。高血压患者均应作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眼底等检查以了解重要脏器的功能,除有助于估计病情外,也有治疗的参考价值,职在合并心功能不全者,某些降压药如利尿剂、周围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有助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另一些降压药物如β阻滞剂、维拉帕米(异搏定)却可加重心力衰竭。
高血压诊断与鉴别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
正常成人血压:收缩压18.66kpa或以下,舒张压(以声音消失为准)11.99kpa或以下。
高血压(成人):收缩压21.33kpa 或以上,和(或)舒张压12.66kpa或以上。
临界性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正常与高血压之间。
凡血压持续增高达到高血压标准,而又可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病。对初次发现血压高的病人,宜多次复查血压特别是非同日血压,以免将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所引起的暂时性血压增高,误诊为早期高血压。对有疑问的病人,宜经一段时间的观察再下结论为妥。
临床一般将缓进型高血压划分为三期,有助于掌握病情的发展和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①第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并发症。②第二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检查有左心室肥大;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细;蛋白尿和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③第三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左心衰竭;肾功能衰竭;眼底出血或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可有可无。
鉴别诊断需考虑:
1 急、慢性肾炎;
2 慢性肾盂肾炎;
3 嗜铬细胞瘤;
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 肾血管性高血压。
高血压临床分类的探讨
在医学上,传统分类法把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这种分类方法,对血压高的是降压还是不降压,已给临床治疗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经过30多年的临床观察研究,认为促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是一个力学概念,血液流动中的压力高低大小是受着个体差异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心脏输送血液的力度、血管本身的弹性、血液中所含的有关成分、神经活动功能以及外界其它等因素,都可影响到血压的变化。笔者认为,传统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定义就存在概念模糊的问题,在临床上无操作性。所谓原发性,即是原来就有的,这是血液流动的基础,血压的正常值来自高低二者之间的平均值。有的人血压的基础就高于平均值,这就不是病态。由于原发性高血压这个模糊的定义.故在临床上不管是不是病,一概以降压论之。这就是有些血压高的人,因服降压药造成肝、肾、脑损害及骨质疏松、下肢浮肿、全身酸胀等药源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认为应将血压分为生理性、病理性和药源性三大类十四种,生理性的有:家族遗传性、运动性、精神性、妊娠性四种;病理性的有:胆固醇增高血管粥样硬化型、肝胆型、胃肠型、肾性、内分泌功能紊乱、栓塞性、疼痛性、颅脑病变、主动脉狭窄等九种以及药源性高血压。这种分类法较传统高血压分类要具体明了,各种类型高血压容易区分;对临床诊断治疗有可操作性。如胃肠型高血压,是胃肠疾患导致的,如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将它列入原发性范围,降压药并没有效果。因为此类血压高是由胃肠内气体不畅通,胃肠内大量的气体膨胀压迫了腹腔血管;另一个原因是胃肠内的气体排放不出,又加重了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压力,从而使血压增高,患者只要呃气、放矢,血压就会恢复正常。由于受原发性高血压概念的束缚,故临床上从来不去考虑与胃肠疾患有关,对这种血压高只好长期服降压药来扩张血管,殊不知扩张血管的降压药长期服用,造成血管平滑肌松驰,最后不但血压降不下来,反而出现血管扩张无力,全身远端血液循环障碍,出现脑部缺血缺氧,这是临床上最容易忽视的一种高血压并发症。
高血压临床分类
一、生理性高血压
1.家族性高血压。与家庭父母遗传有关,无任何症状和不适,一般不需服药,预后好。
2.运动性高血压。由运动所致,运动后血压高,呼吸加速,休息即可恢复,不需服药,预后好。
3.精神性高血压。由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所致,易发怒,心情不悦、精神紧张后出现,精神调养或适当选用调节精神的药物后恢复,预后好。
4.妊娠性高血压。指部分妇女怀孕后出现的血压高,多于怀孕三个月后出现,并伴下肢浮肿或无其它不适,生产后自然恢复,用中药升提子宫对血管的压迫也可缓解,预后好。
二、药源性高血压
因其它疾病用药不当(如肾上腺素、避孕药等)引起的血压高,多于服药时血压升高,停药后就会恢复正常,或适当选用扩张血管药物后恢复正常,预后良。
三、病理性高血压
1.血管粥样硬化性高血压。由血脂胆固醇增高引起血管硬化所致,血压偏高伴头晕,血脂、胆固醇均增高,身体有温热感。治疗以降血胆固醇为主,饮食调节是关键,适当服用降压药物控制。本型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死亡,预后不良。
2.肝性高血压。由肝胆疾患所致血压高,伴心烦易怒、头痛如裂、口苦、小便黄灼热,严重时有口角抽动、手中震颤。中医治疗以疏肝利胆平肝熄风为主,必要时选用降压药物控制。
3.胃肠型高血压。由胃肠疾患所致,伴头重如裹或昏闷不适、胃肠胀、胸闷、气喘心悸、耳鸣、燥热、大便不正常、肩颈胀等。治疗以降低腹部压力、加强胃肠蠕动、减少腹腔血管阻力为主。可反复发作。
4.肾性高血压。由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增高等引起,伴水肿等,临床检查可见尿中出现蛋白、管型、红白细胞,肾上腺皮质增高,醛固酮异常等。治疗需查清肾病原因,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本型病变时间较长,可出现肾衰而死亡或肾腺其它后遗症。
5.疼痛性高血压。由其它疾病的疼痛引起动脉痉挛所致,治疗以解除引起动脉痉挛的原因——疼痛为主。
6.脑栓塞性高血压。脑血栓、脑栓塞堵塞血管使血压升高,伴半身不遂。治疗需通经活络、疏通脑血管以达到降压的目的。
7.内分泌功能紊乱性高血压。由内分泌功能紊乱(如甲亢)引发高血压,伴心悸、心烦、精神紧张不安、抑郁、气促、血管收缩感等。治疗需针对致病因素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
8.脑性高血压。由颅内肿痛或脑创伤所致,伴头痛如裂、呕吐。可借助ct等物化检查确诊,手术治疗为主。
9.主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由主动脉狭窄所致,伴心悸、气喘、头昏,ct确诊,手术治疗为主。
高血压患者定期查什么
高血压病是导致中风、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肾功能衰竭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的“祸首”。高血压病患者,在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和口服药物降压等综合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血液、尿液、肾功能、心功能及眼底等有关项目的检查,以便随时观察和掌握病情变化,及早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措施。
1.血液检查:主要指血常规、血脂、血糖及血钙、血尿酸的测定等内容。对血压持续升高的病人来说,通过血液检查,若是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增高,血粘度增加,则应提示患者应重视防治,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定期检测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对血糖持续升高者,就应考虑有并发糖尿病的可能。如发现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异常增高,则应想到是否与冠心病有关。
2.尿液及肾功能检查:随着高血压病情发展,肾小动脉会发生持续痉挛,引起肾脏器质性病变。因此,病人应定期做尿常规检验和肾功能测定。
3.心脏功能检查:通过心电图检查即可以发现患者是否有左室肥大及心肌缺血情况。若怀疑患者心脏左室扩大或左空间隔及室壁增厚,则可做超声心动图加以观察。
4.胸部X线检查:观察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和心脏增大程度,常需定期拍摄胸片。例如,有的病人在早期仅发现在室边缘较饱满或心主壁略有增厚,尔后多次复查,发现左室、右房明显扩大,则表明心脏病变有所发展,且有可能发生高血压性心脏病。如果胸片见肺瘀血等改变,那就提示患者有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危险性。
5.眼底检查:高血压患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其眼底视网膜血管会发生某些病理改变。通常对早期病人作眼底检查可以发现小动脉痉挛性收缩,病情较重者可见到血管反光增强,管径不规则,且有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血管硬化可是银丝状。一些患者血压急剧升高,眼底小血管还可呈现出血、渗出,甚至见到视乳头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视神经萎缩及视力下降等病变。由此可见,眼底检查可以反映高血压动脉硬化程度,对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防治措施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血压患者应半年查一次尿蛋白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尿蛋白的监测,尤其是要重视微量蛋白尿的的监测,以便了解有无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改变和微血管的损伤。其实,高血压患者也应当是这样,半年或一年查一次尿蛋白,并包括对微量蛋白尿的测定。这是因为肾脏也是高血压的靶器官,而微量蛋白尿同样是高血压肾病的早期标志和微血管损伤的主要标志。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血压患者并不如糖尿病患者那样重视对蛋白尿的监测,不少患者并不知道要从高血压病的早期就开始定期检测微量蛋白尿,直到出现显性蛋白尿或肾功能障碍才得知自己肾脏也有问题。
因此,高血压患者亦要重视尿蛋白检测问题。最初几年每年1次,3~5年后则每半年检测1次。一旦发现检测出微量蛋白尿就要注意调整治疗方案:首先,加强对血压的严格控制,维持血压达标,其次,合理调整饮食,严格限制食盐摄入,同时做到低糖、低脂饮食并戒烟、戒酒。第三,调整治疗药物,由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既具有良好降压效果,又能够减少尿蛋白,延缓肾病进展,同时还能够减轻微血管损伤,故可作为首选降压用药。该药常与钙拮抗剂或利尿剂联合用药,发挥协同作用,既可确保血压达标又能保护肾功能和改善微血管状态。第四,患者应做一次全面检查,了解有无高血压的其他危险因素,以便综合防治,增强疗效,防止加重高血压及引起靶器官损害。(韩咏霞)
高血压治疗
治疗高血压目的是什么
提起高血压病,很多人会将它和头晕、头痛、颈项部扳直感、眼花、耳呜、失眠等症状联系在一起。因此,很多患者都是在出现头晕、眼花症状时才去量血压,才想起服药。一旦症状消失,就自行停药。出现这种误区,主要是因为人们对高血压病带来的危害认识不全面。如果患者长期按照这种认识行事,将会有生命危险!
诚然.高血压病确实会导致上述种种症状,但它的危害绝不仅在于此。持续的高血压状态会无声无息地影响人体的很多重要器官,使之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其中不少是致命性的。由于高血压病对人体的危害是曰积月累的,在一段时间内可能症状并不明显,而且,它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主观症状相一致,让患者误以为高血压病也不过如此。等到高血压病露出“真面目”时,患者才后悔不已,为什么当初不好好治疗。
高血压病对人体的最直接影响是增机心脏的负担,使心脏的每一次搏动更为“费力”。还会激活体内多种生物因子,日久则会引起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即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部分患者可因心律失常发生猝死。
高血压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有70%—80%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粥杆硬化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上,即可早致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发生在脑动脉上,轻则引起脑供血不足,严重的可致脑梗死(缺血性卒中)。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如果出现血压的急剧增高,就会导致脑溢血 (出血性卒中)。
相对而言,人们对高血压病对心脑血管的损害还有所了解,除此之外,高血压病的一些“非显形”损害就可能鲜为人知了。比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还可引起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病因。如果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肾动脉上,可导致肾组织缺血,最后出现肾功能不全。严重的可致尿毒症,而后者又可加重高血压病,形成恶性循环,此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样可影响脑供血,导致头晕、乏力、记忆减退等症状。下肢动脉硬化可导致下肢缺血,出现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甚至下肢坏疽。高血压病还可影响眼睛,使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导致阵发性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严重减退。由于高血压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都是悄无声息的,所以,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隐形杀手。
我们必须认识到,从表面来看,降压治疗的目的是将血压降低到正常范围内,实际上,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如瘫痪等)的危险,并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现已证实,有效控制血压能明显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命。
对高血压病患者而言,降压治疗必须规范才有效果,不能道听途说地自行买药,也不可想当然地吃吃停停,应该接受医生的正规治疗,包括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降压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的同时,干预所有可逆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并及时处理并存的其他疾病。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高血压病还无法治愈,患者除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外,需要终身服药。目前,降压药一般分成六大类,其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科素亚)对心、脑、肾等器官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于伴有糖尿病、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尤为适合,但严重肾功能不全及孕妇严禁服用。这类降压药不会引起干咳,不同的种类还具有特殊的疗效,如降尿酸、抗阳痿等。当—种药物不能有效降低血压时,医生会考虑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起来,以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由上可见,稳定、有效、因人而治的降压治疗,给高血压病患者打开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让他们得以带病延年,这就是降血压的益处。
治高血压分清轻重缓急
血压长期升高会使得患者的心、脑、肾的很多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出现多种高血压并发症。心、脑、肾这些器官称为高血压的靶器官。血压越高,心、脑、肾的损害越严重,这已是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识。
由于高血压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器官损害,因此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患者心、脑、肾。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脑、肾的损害程度是医师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血压的分级、是否伴有心脑血管损害等情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危险度分级。一般来说,凡是三级高血压患者都属于高危或极高危病人;凡是具有三个以上危险因素或合并有糖尿病,或有器官损害的表现,或发生心、脑、肾疾病的各级高血压患者,也属高危或极高危病人。
将高血压分为一、二、三级,特别是划分出不同的危险度,可以预先估计病人的疾病进展及后果如何(医学上叫“预后”)。医师正是根据上述原则决定每个病人的治疗,以求改善病人的预后,使每个高血压患者均能获得理想的治疗、预防和保健。
医生可根据不同的危险度对每个病人做出不同的治疗计划,也就是说,对同一水平的高血压患者可能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现以一级高血压为例说明:
1.低危情况时治疗。当病人在60岁以下并无其它危险因素时,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观察其6个月,如其血压犹未能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应考虑给予药物治疗。
2.中危情况时的治疗。一级高血压伴有1~2个危险因素,但无糖尿病,也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观察其6个月,如血压犹未能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应考虑给予药物治疗。
3.高危情况时的治疗。当病人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有糖尿病,均属于高危,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4.极高危情况时的治疗。一级高血压患者有心、脑、肾疾病表现时属于极高危。不仅应立即开始强有力的降压治疗,而且要增加使用保护靶器官的药物。
没有症状的高血压需要治疗吗?
人的心脏就像一只泵,它不停地将血液泵入动脉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血液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称之为血压,心脏收缩将心室内血液排入动脉时产生的最高压力称为收缩压,即高压;待心室将血排完,由收缩状态变为舒张状态,动脉系统内血压降至最低,称为舒张压,即低压。如果成人非同日三次血压测值都高于140/90毫米汞柱时,即称为高血压。
当高血压发生时,它不会像患感冒那样用打喷嚏、鼻塞、咽喉肿痛来提醒你,而是神不知鬼不觉地踩着你心跳的鼓点,一点一点向你的血管壁加压,致使大多数人虽患高血压多年,甚至可能血压已经高得吓人了,自己却没有感觉。高血压这个“无声杀手”在你“感觉良好”之时,已开始悄悄残食你的心脏、大脑、肾脏、眼睛等重要脏器了。那些长期对高血压掉以轻心、置之不理者,如遇情绪激动、过量饮酒、季节变换等诱发因素,便极易导致体内早已不堪高血压重负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防预系统骤然崩溃。等待你的无论是脑出血还是心梗或是尿毒症都将是不死则残的悲惨结局。
防治高血压,保护心、脑、肾。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血管、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大量资料也证明,收缩压或舒张压越高,心血管病致残、死亡率的危险越大。所以专家提醒那些平时没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高度与并发症呈正相关,而与你自身症状并不一定相关。即使你自身感觉没有症状,但高血压对脏器的损害也是持续存在的,只有及时、早期治疗,才能更好地保护你的重要脏器不受损害。
高血压治疗的三大误区
盲目应用降压药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连带表现,如肾脏疾病(肾实质病变、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疾病(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大动脉疾病(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狭窄),妊娠中毒症,颅脑疾病等。有上述疾病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应首先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医生也应该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特殊检查加以鉴别,不能盲目给患者开出降压药就草草了事。
降压越快越好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可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减轻症状,延缓或防止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除了“高血压现象”、“高血压脑病”、“急进型高血压”需紧急降压外,大多数“缓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不宜降得过快,降至18.67千帕(140毫米汞柱)/12千帕(90毫米汞柱)左右即可。对于血压显著增高已达多年的患者或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来说,血压不宜降得过低,降至21.3千帕(160毫米汞柱)/13.3千帕(100毫米汞柱)为宜,否则会引发较重的不适感,甚至会诱发脑血栓形成、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意外。
血压降至正常就停药
高血压病分“缓进型”及“急进型”两类,前者占绝大多数。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或医药知识欠缺,相当一部分患者一旦自感无症状或血压降至正常时就不再服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缓进型”高血压病发展缓慢,病程常可达20—30年以上。患者如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及时、长期地坚持服药治疗,可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能将血压经常维持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则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不易发生,患者可长期保持一定的劳动力。因此,高血压病人切不可凭有无自觉症状或一、两次血压正常就停止服药。要知道:血压是动态变化的,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果患了高血压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降压药的类型和剂量,切不可盲目乐观、擅自停药。
择时治疗高血压
国外流传于30年代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深孚众望的一代名医威廉姆斯感到自己有高血压症状,但他太忙了,上班时无暇测量自己的血压,只得每天中午“挤时间”自测血压。但测量的结果却颇出乎他的意料,连续几天都得出“不高”的结果。因为深信自己的测量技术和血压计的性能,威廉姆斯便认为自己未患有高血压。然而,事实上他的高血压正在向坏的方向发展,甚至到晚期非常严重时他仍不自知,直到出现高血压危象而死亡。
一代名医治愈了无数高血压病人但自己却死于高血压,这实在是一大悲剧。原因何在呢?因为血压在一天24小时内不是恒定的,而是在波动。在某一时刻测量的数据为“瞬时血压”,是测血压的“快镜头”,它不能反映病人的实际情况,而实际情况是指一天24小时血压的波动情况。若每隔1小时(或2~4时)测1次,并将每次的数据画于坐标上,你就可以发现,这“坐标线”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波动的。多数人的血压波模式是“马鞍型”,即血压于清晨开始升高,至上午9~11点钟达高峰,中午下降,下午14~18点第二次升高,晚间又开始下降,半夜最低,形成了“马鞍”(又称M型分布曲线)。这已为新兴的生物钟学说所证实。但威氏时代却流行着一种“平衡论”学说,认为人的一切生理、病理指标量值在一天中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在一天中不论何时测得的血压数据都有代表性。威氏就是这种“平衡论”的牺牲品,后人称之为“历史上自误性的医疗事故”。在目前“时间医学”仍未普及的情况下,这种“事故”仍在不断发生!
所以,治疗高血压“择时”很重要,即掌握一天中血压峰值,择时用药。一般应在血压高峰之前1~2小时服药。待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达最高值时,恰是血压高峰时,此时降压最有效。其实,病人应学会自测血压,每天测4~6次,连续数天,便可摸索出自己血压的波动规律,并据此规律来确定服药时间。
在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必须强调,即夜晚病人血压已下降,一般不用服药降压了(血压很高者例外)。若在血压降低时还服药,则会使血压更低,并可引起“反跳”,第二天血压反而上升。我国许多患高血压的老年人为了“平安过夜”,每晚临睡前服药是不正确的,许多人久服药物无效的原因也在这里。
另外,开始服降压药要慎之又慎。你也许认为懂得上述知识后便可放心地服药了,但首先要弄清的是:你是否真的是高血压?即使真的是高血压,也不要立即服降压药,而应先进行“非药物治疗”,如锻炼、减肥、限钠、补钾、补钙、静养、排除心理因素等,治疗3~6个月,若血压还降不下来,才可考虑用药,但也要从小剂量开始。要知道:一旦服药,便不能停,血压正常了,仍要服维持量,否则会反跳。
高血压治疗谨防入误区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情况有了新变化,如年轻患者增多,农村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高于脑力劳动者等。以下几点值得高血压患者慎重对待。
1.要弄清是否真是高血压: 这是首先问题。血压高与高血压病不等同。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大量吸烟或应用某些药物之后,血压(尤其是收缩压)都可能增高。因此,偶而发现一次血压增高并不一定就是高血压病。另外,血压在一天中并不是恒定的,无论是健康人还是高血压病人,血压都有波动性。故要在几天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内连续测量。如果连续3次非同日同时测得的血压水平都超过正常范围,达到或超过21.3/12.7千帕(160/95mmHg),就可以确认为高血压。但还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才能确诊为高血压病。自己千万不要随便给自己戴上高血压病的帽子。
2.先进行“非药物治疗”:即使确诊为高血压病,也不要马上服降压药,而要先进行“非药物治疗”,或称“改进生活方式疗法”。这种疗法既安全又有效。主要措施有:①运动:经常性体育锻炼可降低血压。锻炼3个月左右,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可以明显降低,而停止锻炼后3个月,则血压又可回升到原来的水平,故体力活动应持之以恒。可选择骑自行车、慢跑、步行、太极拳等,而不宜进行推、拉、握、提、举等运动。②减肥:高血压与肥胖关系密切,随体重减轻,血压也逐渐下降,故适当节制饮食,使体重接近标准也很重要。③限盐:采取低钠饮食后,血压可降低。提倡吃淡食及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④补钾:钾具有促进人体排钠及扩张血管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补充含钾较多的食物,如乳制品、蛋类、水果、素食等。⑤补钙:饮食中钙量与血压成负相关,故在限钠的同时要保证钙的吸收。⑥休息及排除心理因素:神经松弛,情绪安定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可做气功的静功或静养,保持乐观情绪。另外,不饮酒,不吸烟。有些高血压患者心存侥幸,认为血压虽高,既不妨吃,也不妨喝,对医生的规劝不以为然。及至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又承受不了长期病痛的折磨而情绪低落,对治疗失去信心,自暴自弃。
3.正确选择降压药:“非药物治疗”3~6个月仍不见效,才可考虑药物治疗。要采取阶梯疗法,先用一种降压药,逐渐增加种类和药物剂量。近年来降压药发展十分迅速,新药层出不穷,观念不断更新。以往对降压药的要求只是能够理想地降压,现在认为这还不够,在降压的同时,还应具有保持心脏功能、肾脏功能、呼吸功能等良好的作用。因此,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钙阻滞剂等新型降压药及其换代产品应运而生。这些药对心脏有良好的作用,且副反应较少。剂型改进后长效(缓解、控释)品种也日益增多。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最重要的有两条:个体化和坚持用药。患者如何服药,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反应进行综合考虑,并在治疗实践中逐步找到个体化的最佳方案。对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服药。有的患者症状消失就不服药了,这对治疗非常不利。对高血压病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办法,需长期服药治疗,故患者应打“持久战”。
4.择时用药:服药时间与药物剂量同等重要。高血压患者选择服药时间很重要,应在自己的血压达到高峰之前1~2个小时服药。因此,家庭最好自备血压计,自己学会测量血压,以随时掌握血压的变化。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血压一天中呈昼高夜低的波动。睡眠时血压降低,入睡后2小时,血压可降低20%。此时一般不需要服降压药。但许多老人为了“平安过夜”,却在睡前服药。2小时后药效进入高效期,正逢血压低潮期,低上加低,会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血流缓慢,脑组织供血不足。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极易粘附在血管内膜上,堆积成血凝块,从而造成脑血栓。老年人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粗糙,更易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后发生缺血性中风。血压大幅度下降后,还会引起心肌供氧不足,从而诱发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睡前服降压药的危险还在于:血压低时再降压会引起血压的反跳,血压会比原来的更高。有的高血压病人认为“降压越快越好”、“血压降得越低越安全”,这是治疗高血压的误区。血压降得过低并不安全,反而有害无益。
5.心理因素也很重要: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可明显影响血压的高低。心理障碍甚至可使降压药失灵。精神负担过重,心境不愉快,对各种“生活事件”缺乏思想准备或不能正确对待,甚至过度疲劳、休息不好、睡眠不足,都可导致血压升高和影响服药效果。因此,要尽量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中西合璧方式治疗缓和高血压
中国医药学院研究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如果血压仍呈现较大波动,可配合中医疗法缓和症状。最近就有一名五十多岁高血压病患者,经中西合璧方式治疗,血压已日趋稳定。
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中西合作医疗中心主治医师萧恒毅表示,一般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部分病人的血压在正常与异常间来回起伏,如果注意调节饮食及配合中药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萧恒毅说,最近一名五十多岁高血压病患者,服降血压药一段时间后,血压仍未固定在目标区,而且还有睡不好、心悸、胸闷、颈项酸疼等不适,经配合中医疗法,使用活血化瘀、清热除痰的方药后,情况改善很多,血压也日趋稳定。
降压药一直是控制高血压的主流,目前更进步到针对个人反应差异作调整,以提高治疗品质,萧恒毅指出,中医认为现代高血压病多属传统的眩晕、头痛范畴,中风、心悸有一定关联,是人体虚、火、风、痰、气、血六方面的失调,而表现出肝肠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阻或瘀血内停等症状,如果配合清热化痰、平肝息风、活血化瘀等方式治疗,不但可以降压,还可改善血循环,中西合璧对抗血压绝对是值得发展的方向。
但萧恒毅也提出,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而言,中药只能对某些患者展现良好的降压效果,如果治疗后血压还是易受情绪、劳累影响出现上上下下的情形,就必须作进一步的观察治疗。
高血压的中医诊治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发病早期多见实证,病久往往转为虚证。
(一)辩证分型
1.肝肾阴虚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盗汗,潮热,口干喜凉饮,腰酸腿软,便干尿赤,舌红无苔,脉细无力。治宜滋肝肾明,杞菊地黄汤加龟板、夏枯草。
2.
此型多见妇女更年期并发。主证:头晕目眩,五心烦热,烘热出汗等阴虚内热现象,又有汗后背部畏冷等阳虚证候,舌红少苔或白苔,脉沉细。治宜调理阴阳,二仙汤加勾藤、煅龙牡、浮小麦。
3.肝气郁结型
主证: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胸闷憋气,胸胁胀痛,喜叹息,善吸气,舌红苔微黄,脉弦涩。治宜疏肝解郁,丹栀逍遥散加佛手、珍珠母。
4.肝火上炎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畏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有力。治宜清泻肝火,龙胆泻肝汤加减。
5.肝风内动型
主证: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手颤足晃,步履沉重,甚则口眼歪斜,舌强言骞,半身偏枯或牙关紧闭,鼻鼾昏睡,人事不醒,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或沉细。治宜平肝息风,天麻钩藤饮合牵正散化栽。
6.脾虚痰盛型
主证:眩晕体胖,身倦乏力,头重如裹,痰多,浮肿,便溏,舌胖嫩,苔白腻,脉滑。治宜健脾化痰,十味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二)常用中成药
1.牛黄降压丸,每日2次,每次1丸。
2.牛黄清心丸,每日2次,每次1丸。
3.菊明降压九,每日2次,每次1袋。
4.安脑丸,每日2次,每次l-2丸。
5.脑立清,每日2次,每次2-3粒。
6.愈风宁心片或滴丸(由北京同仁堂研制),片剂每日3次,每次5片;滴丸每日 3次,每次15粒。
7.罗布麻片,每日3次,每次2片。
(三)常用中草药
阴虚者用生地、制首乌、女贞子、枸杞子。
阳亢者用生石决、生龙牡、珍珠母、磁石。
火旺者用黄芩、苦丁茶、野菊花、大黄。
风重者(肝风内动)用天麻、钩藤、白蒺藜。
(四)民间单验方:
1.罗布麻叶:开水泡代茶饮,每次5克。
2.花生叶:开水泡代茶饮,每次3-5克。
3.黄瓜藤:15克煎水2次,分3次服。
4.丝瓜络: 12克煎水2次,分3次服。
5.夏枯草:10克开水泡,代茶饮。
6.芹菜及其根:不拘量,炒菜或与胡萝卜等同煮(炒)吃。
此外,吴茱萸研细末,取少量加醋调成膏糊状,敷两脚底涌泉穴,外用塑料纸包扎住,早晚各敷1次,为中药外敷法。另外,气功疗法,如静功,早晚各1次,对顽固性血压特高者,确有良效。各种动功如做好,也能奏效。
老年人中、重度高血压的治疗
对老年人中、高度高血压,一般学者认为:除进行非药物治疗外,均应采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1)降压目标与速度:老年性高血压不一定要降至20.0/12.0kPa(150/90毫米汞柱),一般降到21.3/12.7kPa(160/95毫米汞柱)左右即可。收缩压下降1.3/4.0kPa(10~3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1.3/2.7kPa(10~30毫米汞柱)即认为疗效满意。同时,老年人血压下降不宜过快,下降过快可出现昏厥,同时易引起脑梗塞或诱发心绞痛发作。因此,老年人的血压调整到平均正常生理血压稍高水平,一般不要低于正常血压值的70%~80%,才能适应心、脑、肾的血流量。
(2)单用或联合用药:能单独使用副作用小、疗效满意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中、重度高血压由于血压较高,且病情较重,一般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这样既可提高疗效,又能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而减轻不良反应。同时在联合用药过程中尽量采取阶梯式治疗。其主要使用的降压药如下:
钙阻滞剂:对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确实有效,副作用小,易于耐受。主要作用为扩张血管,减少外周阻力。可以作为单药疗法应用。硝苯吡啶(心痛定)10毫克,每日3次。尼群地平、尼莫地平亦具同样效果。目前有人主张钙阻滞剂可作为老年人的首选降压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单独用药效果不十分满意。有人主张此药如巯甲丙脯酸25毫克,每日2~3次(或开博通),与小剂量利尿剂(双氢克尿塞25~50毫克,每日1~3次)合用效果好。
噻嗪类利尿剂:单独应用可控制1/2左右的高血压,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可加强其他所有降压药的作用,最小剂量发挥最大效应,但要注意失钾,注意补充钾盐。
其他如可乐定、胍乙啶、心得安与肼苯哒嗪合用,可互相抵消在心率方面的副作用;甲基多巴、胍乙啶、肼苯哒嗪、可乐定与利尿剂合用,可避免水钠潴留;心得安与肼苯哒嗪合用,可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等。
老年人一般禁忌使用利血平,以防止抑郁症和帕金森氏综合征的发生。甲基多巴也要尽量避免单独使用。
(3)防止降压药停药反应:有些老年人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或症状消失后,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继之出现停药后反应。有人称之为“降压药中断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是:血压缓缓升高,逐渐出现自觉症状(头痛、头昏、失眠等);血压缓慢升高而无自觉症状;血压立即回升无自觉症状;血压立即回升出现自觉症状(回跳);血压回升超过治疗前并出现自觉症状(严重回跳);少数病人血压不再升高。
出现上述情况,除少数或个别病人血压不再升高者,应尽快恢复降压治疗。
(4)减量和停药:高血压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疾病,多数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需终身服药。但是血压下降稳定在一年以上者可减少降压药剂量或种类。如收缩压降至17.3kPa(13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120kPa(90毫米汞柱)以下是减量或停药的指征。一般单独用药首先减量,联合用药者减量或停用一种,采用阶段减量法。若减量或停用后,血压再度回升,应恢复前治疗并连续服用降压药物。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老年人高血压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心力衰竭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同时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等危险,重视生存质量,强调非药物治疗。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的功能较低,易造成药物的蓄积,同时对血容量的减少和交感神经的抑制敏感。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等常易发生低血压反应,老年人心脏储备能力降低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量,使得血压的下降较为缓慢、稳步。在降压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高血压的心输出量降低、血管阻力异常的现象,减少各重要脏器由于血压的下降所导致的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增加心脏、脑和肾脏的血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利尿剂为老年人高血压的一线药物。长期使用利尿剂须注意低钾血症及室性心律异常的发生,有左心室肥厚者须预防心律失常的出现和淬死的发生。老年人不宜采用大剂量利尿剂、神经节阻滞剂、a1受体阻滞剂及册苯哒嗪等药物,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造成脑供血不足。
对于合并冠心病的老年人高血压可选用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因其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心室壁张力。但长期使用会引起抑郁症及与利尿剂类似的副作用。合并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外周血管疾病、心动过缓、心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肝脏病变及患有急进型高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也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
另外,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是推荐的一线药物。
有资料报道老年人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顺序为: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如何对待小儿高血压
小儿血压正常值因年龄不同而异,年龄愈小血压愈低。目前认为血压高于相同年龄段收缩压(高压)或舒张压(低压)20毫米汞柱,或学龄前儿童>110/70毫米汞柱,学龄儿童>120/80毫米汞柱要考虑高血压。
高血压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血压在小儿少见,约占20%~30%,但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继发性高血压较多,约占65%~80%。
在小儿继发性高血压中,肾脏疾病占79%,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中毒等。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肥胖和饮食等因素有关。家族中有高血压亲属的儿童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家族中无高血压亲属的儿童。肥胖不仅可引起高血压,还可增加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饮食中钠(盐)的增加与高血压的发生有较明确的关系,且饮食中钾离子低和钾离子与钠离子的比例失调更易引起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主要以肾脏疾病为主,可以是肾实质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亦可是肾血管疾病如肾动脉、肾静脉狭窄和血栓形成等。
高血压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度血压增高患儿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明显增高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易激惹、出汗、颜面潮红、乏力和嗜睡等,严重高血压时可出现惊厥、昏迷、视力障碍等高血压脑病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血压持续地升高,会出现脑、心、肾等器官的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和血压轻度增高者,通过饮食调整等措施及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血压多能控制在正常范围,一般不会对生长发育和全身脏器产生影响。但血压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就会对心脏和肾脏产生影响。轻中度的原发性高血压一般不会对肾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晚期可出现肾小动脉硬化,继而累积肾实质。
儿童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于成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继发性高血压,明确病因,及时手术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原发性高血压,首先应从饮食结构的调整、控制体重和加强体育锻炼着手。第一要减少盐的摄入。盐摄入的增加,不仅可引起高血压,且影响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
第二要控制体重。目前认为体重增加与高血压的发生有肯定的关系,也是预测高血压发生的重要指标。第三多吃富含钾的食物(主要是水果),钾可以缓解钠的摄入。第四生活环境宽松,避免工作学习负担过重等。预防高血压亦应从上述四个方面着手。
在上述方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原则为有针对性地选择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尽量用单一药物和最小剂量控制血压。
高血压脑病所致头痛应如何紧急治疗
高血压脑病一旦确诊,必须争取紧急处理,以避免不可逆损害及死亡。主要措施为迅速降低血压,降低颅内压,并对症处理,发作缓解后应继续治疗原发病,治疗高血压,预防其再发。
(1)一般治疗:要求患者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与躁动不安。让患者抬高头位,吸氧,同时注意饮食清淡,不宜过多饮食。如出现烦躁不安者,可酌情使用镇静药物,如西地拌5毫克,口服,或10毫克,肌肉注射。
(2)迅速降压:①硝苯地平10毫克,压碎后舌下含服,可同时用该药10毫克~20毫克,每隔6~8小时口服。②氯苯甲噻二嗪200毫克~3000毫克,于15~30秒内静脉注射,必要时2小时后可重复使用,也可与呋噻米联合应用。③硝普钠25毫克~100毫克加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避光静脉滴注,根据血压调整滴速。④汉防己甲索120毫克加25%葡萄糖液4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2次。⑤肼苯达嗪10毫克~40毫克,肌肉注射,或10毫克~20毫克加25%葡萄糖液40毫升,静脉注射。⑥25%硫酸镁溶液10毫升,深部肌肉注射。⑦利血平l毫克肌肉注射,必要时2~8小时重复1次。注射后1.5小时血压降低,3~4小时出现最大效应。⑧甲基多巴250毫克一500毫克,静脉注射。⑨半剂量或全剂量人工冬眠,全剂量用氯丙嗪50毫克,异丙嗪50毫克,哌替陡100毫克,加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脉滴注。
(3)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①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4~6小时后可重复使用。②呋噻米40毫克加25%葡萄糖液20毫升,静脉注射。
(4)对症处理:对剧烈头痛、躁动、癫痫发作,可以使用一些镇痛抗痉的药物。西地泮10毫克静脉注射,或10毫克~2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缓慢静脉滴注;苯巴比妥钠0.1克~0,2克,肌肉注射;苯妥英250毫克,肌肉注射;或10%水合氯醛10毫升~20毫升,保留灌肠。也可采用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神门、三阴交,用泻法,强刺激。
高血压脑病所导致的急性头痛,及时降血压、降颅压处理之后,头痛随血压下降而缓解。但在缓解期必须进行针对原发病的治疗,以防高血压脑病复发。
高血压初始治疗也应强调联合用药
本报上海讯 记者朱国旺报道 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核心,如何选择疗效显著又具有良好经济学效益的治疗方案是值得临床重视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日前北京诺华制药公司于上海举办的降压新药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上市新闻发布会上,专家指出,联合治疗策略是高血压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趋势,即使在高血压初治阶段,也应积极采用联合用药方案。
我国高血压发病形势日益严峻,全国约有两亿名高血压患者,患病率达18.8%。然而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仅为6.1%,大部分患者的血压未得到很好的控制,高血压早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高血压控制率如此之低与临床医生的治疗习惯有很大关系,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戚文航教授介绍,目前很多临床医生治疗高血压仍习惯从单药开始,通常为利尿剂,在未能达标的情况下再加用不同种类药物进一步降压。但是,单药治疗仅能使少数患者血压达标。大量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都需要服用一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才能达到目标血压。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也明确指出,为了更有效地降压达标,更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对于2、3级高血压(收缩压≥16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00毫米汞柱)及高危、极高危高血压患者,可以将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作为起始治疗,其他血压水平的患者也可将联合用药作为起始治疗。联合治疗不仅提供了理想的降压疗效、良好的依从性,并可最终减少因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已成为目前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治疗的选择。
2008年12月,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名为ACCOMPLISH研究的结果。这项研究首次在高血压初始治疗阶段就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和利尿剂类药物联合使用,并创造了目前为止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最高的降压达标率,患者血压控制率高达72.4%。戚文航教授说,这项研究强调了初始联合治疗的概念。过去的降压治疗都是先使用单药,而该研究初始即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并证实了这种方案对于高危高血压患者具有很大益处。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五大类, 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戚文航教授指出,ACCOMPLISH研究还反映了一个重要事实,即强调高血压的治疗要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为基础,它能够使血压早期迅速达标,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临床医生的关注点在于对两个组合(ACEI/CCB和ACEI/利尿剂)进行比较,北京协和医院严晓伟教授指出,实际上这两个组合都属于优化的联合治疗方案,都是很好的,对不同患者有各自突出优势。ACEI联合CCB,具有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而ACEI联合利尿剂,则特别适用于盐敏感型高血压患者。(2009年8月25日)
高血压饮食
高血压患者饮食宜忌
1.碳水化合物食品
适宜的食品——米饭、粥、面、面类、葛粉汤、芋类、软豆类
应忌的食品——番薯(产生腹气的食品)、干豆类、味浓的饼干类
2.蛋白质性食品
适宜的食品——脂肪少的食品(嫩肉肉、牛、猪的瘦肉、白肉鱼)、蛋、牛奶和牛奶制品(鲜奶油、酵母乳、冰淇淋、奶酪)、大豆制品(豆腐、纳豆、黄豆粉、油豆腐、青菜丝豆腐)。
应忌的食品——脂肪多的食品(牛、猪的五花肉、排骨肉、鲸鱼肉、鲱鱼、鳗鱼、金枪鱼等)、加工品(香肠等)。
3.脂肪类食品
适宜的食品——植物油、少量奶油、色拉酱。
应忌的食品——动物油、生猪油、熏肉、油渍沙丁鱼
4.维生素、矿物质食品
适宜的食品——蔬菜类(菠菜、白菜、胡萝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黄瓜等纤维少的),水果类(苹果、桃、橘子、梨、葡萄、西瓜等),海藻类、菌类、水果类、蔬菜类生吃会产生腹气,必须软煮或做成酱。
应忌的食品——纤维硬的蔬菜(牛旁、竹笋、玉米)、刺激性强的蔬菜(香辛蔬菜、如芥菜、葱、芹菜类)。
5.其他食品
适宜的食品——淡红茶、酵母乳饮料。
应忌的食品——香辛料(辣椒、芥末、咖喱粉、酒类饮料、咖啡、浓红茶等)、碳酸饮料、盐渍食品(咸菜类、咸鲑鱼、咸鱼子、腥鱼子、糖酱油煮的菜、酱菜类)。
老年高血压患者饮食禁忌
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外,必须注意饮食调配。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两宜两忌”。
两宜
1.宜低脂。要求在烹调时少用油脂,尽量采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一般每日用油量小于50克,忌吃油炸、油煎食品。过多的热量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2.宜低盐。要求每日用盐量5~6克,血压高时限制在3克以内,也可以用酱油替代,每日用量小于10毫升(约两汤勺)。忌吃咸肉、咸菜、咸蛋等食品。摄盐较多,可使体内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得更高。
两忌
1.忌饮食过饱。老年人消化机能减退,过饱易引起消化不良,易发生急性胰腺炎、胃肠炎等疾病,同时过饱可使膈肌位置上移,影响心肺正常功能,加之消化食物需大量的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心脑供血相对减少可能引发中风。
2.忌贪杯暴饮。过量饮酒,特别是烈性酒,可使血压上升。老年人肝脏解毒功能较差,也易引起肝硬化、心肌疾患及胃黏膜萎缩,故不可贪杯。
标准
一般老年高血压病人每日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的建议标准为:
1.主食(米饭、馒头、玉米、小米、绿豆、地瓜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每日应限制在200~300克为宜,不吃或少吃甜食。
2.瘦肉、蛋、禽类及豆制品含蛋白质丰富,每日摄入量宜在50~100克,且可以豆腐等植物蛋白为主。
3.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每日蔬菜总量可在500克左右,可分散在4~5餐中吃完。多吃蔬菜水果还有利于降血脂、利尿、降压,同时也可以防止限制饮食所带来的饥饿感。
吃快餐食物过多致高血压
爱吃快餐食物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要高于其他人,这是因为快餐食物中含有的盐分过多所致,英国研究人员表示。
长期食盐过量会导致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人通过饮食摄取的最佳盐量,每人每日不应超过6克。如果能长期保持摄入的食盐量低于6克,可使25岁至55岁人群的收缩压降低9毫米汞柱,到55岁时冠心病死亡率可减少16%。
来自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数十种快餐食物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快餐食物,如方便面、速冻食物、微波炉食物含有相对较高的盐分。“为了让食物存放期长一点,生产商加入大量钠质快餐盐到食物中,比如一包方便面大约含2300毫克盐。”研究人员说。
研究人员最后建议,忙于工作而无暇做饭、常常依靠快餐食物过日子的现代人要注意尽量控制自己每天食用快餐食物的分量。
高血压患者可吃鸡蛋吗?
反对吃鸡蛋主要认为鸡蛋含胆固醇过多,易引起血管硬化之故。事实上,人体中胆固醇大部分是体内合成,食物只影响体内胆固醇含量的30%。从鸡蛋的胆固醇含量看,每百克鸡蛋含胆固醇680毫克,1只50克鸡蛋含胆固醇340毫克。按吸收率为50%-70%计算,只有170-238毫克进入血液。人体血中胆固醇的正常值是每百毫升含110-230毫克,对高血压病者最好控制在300毫克以下。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2500毫升血浆,那么,吃1只鸡蛋可使每100毫升血胆固醇增加7-9毫克,对血中胆固醇含量影响并不大。而且,鸡蛋的营养价值较高,其中所含的卵磷脂还有促使胆固醇脂化,促进其排出的作用。因此,没有必要把鸡蛋排斥在餐桌之外。每天吃一两个是无妨的。
高血压者自我生活调理
在临床上,经常碰到不少高血压病人,因为自己的病情而显得终日闷闷不乐,忧心忡忡。殊不知因为精神紧张,过度忧伤往往血压升得更高和难以控制,甚至诱发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意外(中风)。因此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既来之,则安之,听从医生的指导,主动配合治疗,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有人讲,得了病一半靠医生,一半靠自己,这话很有道理。尤其是慢性病,自我调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血压属于慢性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要清淡 高血压病人不宜吃得过咸,因为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里面含有钠,过多的钠可引起人体内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使血压升高。因此,凡是高血压病人原则上都要吃得清淡一些。有些高血压病人改变了平时喜欢吃咸鱼、咸菜的习惯,改为低盐饮食后,血压会奇迹般地降至正常。此外,要多吃蔬菜和易消化食物,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和内脏,以防止发胖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老年人,在烹调方面不宜采用油炸方式,因这类食品会增加脂肪含量。如果你有吸烟、品茶、饮酒和喝咖啡的习惯,那么最好下决心戒烟,少喝酒,特别是烈性酒。茶和咖啡有兴奋作用,因此也不宜多喝,且宜淡,尤其临睡前不喝为好,以免影响睡眠。
2、心情要舒畅 俗话讲,“笑一笑,老变少”。实践证明,心情开朗、乐观的人较长寿。若能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尽量减少情绪波动,这对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相反,如果你终日处于兴奋、紧张或忧伤之中,对鸡毛蒜皮小事耿耿于怀,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液粘度增加,使原已升高的血压继续上升,诱发高血压危象,脑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3、劳逸结合 有劳有逸、动静结合是健康长寿的保证。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合理休息(包括精神上休息)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老年人,身体内各脏器都已处于不同程度的衰老状态,更应注意休息。尽量争取午休,晚上早一点睡觉。晨起最好能散散步,若能到公园里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打打太极拳或练练气功,对降低血压和保持血压稳定很有好处。老年人应当量力而行,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当运动,以不感到心跳气喘和疲劳为原则,避免剧烈运动。
4、经常测血压 家庭最好自备血压计,每天最好早晚各量一次血压,以便根据血压适当调整药物剂量,保持血压相对稳定。一般来说,把血压控制在收缩压为140 ̄150毫米汞柱(18.7 ̄20千帕)、舒张压为90毫米汞柱(12千帕)左右,已基本上达到要求。
5、节食减肥 根据科学家的调查,胖子平均寿命要比体重正常者短5—10年,这是因为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脂肪肝的机 会比体重正常者多好几倍。保持正常或略低于正常体重是健康长寿的“良方”,难怪有人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对于肥胖的高血压病人,减肥的最好办法是节制饮食,控制热量摄入,特别是对动物脂肪的摄入要严加控制。只要持之以恒,多能把体重降至正常水平。不少高血压病通过减肥就能把血压降至正常。
6、长期打算 笔者遇到不少高血压病人治病时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记起来就服一粒降压药,不记得就算;或者有症状时服药,一旦头痛头胀等症状减轻就停止服药。殊不知这种不正规的治疗方法危害极大,它会造成血压病情的发展,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某些急性子的人,指望服几天降压药就能把高血压治好,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须知,迄今为止尚无彻底治原发性高血压的良方妙药,众多的降压药只能控制血压,一旦停服,血压会再次升高,因此高血压的治疗必须持之以恒,要有服数年乃至数十年药的思想准备。
高血压病的饮食营养保健
高血压在中老年当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为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的致病因素之一,也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所以发觉有高血压后,应及时服降压药,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或稍低点,同时应配合饮食治疗。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对高血压进行了重新定义:
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均划定为高血压。
最佳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130mmHg和舒张压〈85mmHg。
正常高限:收缩压130~139mmHg和舒张压为885~89mmHg。
已知发病因素中,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包括饮食等方面的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合理的饮食营养,是防止高血压的重要部分,也是简单易推广的好办法,下面谈谈饮食方面的保健:
(一)限制钠盐。科学家们已证实钠离子(食盐的成分NaCl)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所以控制食盐的摄入能防治高血压病,一般主张每日用盐控制在5克以下,最好是3克,即食物中有轻度咸味(俗称口味轻)即可。
如果有耳鸣、眩晕、浮肿的高血压病人,食盐应严格控制,每日限制在2克以下,或不用食盐,用10cc酱油代替(1汤匙为15cc)。
限制含钠多的食品,如腌熏食品(包括咸肉、咸鱼、咸菜、酱菜等)和味精含钠高的调料,及加碱或发酵粉、小苏打制成的面食、糕点等。
(二)选用优质的蛋白质食物。可适当吃些鱼(烹调方法:有清蒸鱼、红烧鱼、鱼汤、糖醋鱼、溜鱼片等)和大豆及其豆制品(如:豆腐、腐干、豆腐皮等)。
经动物实验证实,鱼类蛋白质含丰富的蛋氨酸和牛磺酸、能影响血压的调节作用,使尿内钠排出量提高,能抑制钠盐对血压的影响,可预防中风。同时鱼类的脂肪,含高级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能预防血栓形成。
大豆是植物蛋白质,对心血管病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虽无降压作用,但也有防止中风和降血胆固醇的作用。所以有人主张高血压病人的饮食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动物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为好。
(三)多选用含钾、镁、碘和锌高的食物。因为这类微量元素,有降压和保护心脏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
含钾高的食物:柑橘、苹果、杏、红枣、葡萄、花椰菜、大豆、黑豆、菠菜、土豆等。家禽类、鱼和瘦肉含钾量也高。
含镁高的食物:各种干豆类及鲜豆、苋菜、桂圆、豆芽等。
含碘高的食物:海产品类、海带、紫菜等。
含锌高的食物:瘦牛肉、瘦猪肉、黄鱼、花生、荔枝等。其它谷类的原粮含锌也高,但含植酸高,要经发酵制作后,才可以吸收利用(象蒸玉米面馒头、蒸发糕、江米酒、芝麻酱等可以食用。)
另外要注意,每日要饮适量温开水(最好清晨喝一杯白开水),有调节血液黏度的作用,可以净化血液,又能通大便。同时应注意“平衡膳食”,即成酸或成碱的食物都应有(荤素搭配)。其次主食中最好粗细粮相结合。
饮食制度方面:要有规律性,食勿过饱,晚餐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不饮酒,不吸烟。心情要轻松愉快。
其他方面:像深色叶菜含大量维生素A、B、C及微量元素钙、镁。又如:水果及黄瓜、西红柿等可以生吃,可用于降体重膳食,对高血压病人有好处。
总之,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应是低盐,有适量蛋白质,有丰富维生素,低胆固醇及适量微量元素等。
高血压病人如何进补
高血压患者能否进补,这是许多高血压患者所关心的问题。有人认为,补品补药多数能使血压上升,对高血压患者不利,搞不好还会发生危险。其实不然,从中医的观点看,高血压病是由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亏以及心火上升等阴阳失调引起。因此,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高血压病人也可通过进补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调,调整机体的平衡,降低血压。只要牢牢掌握 “辨证施治”的原则,因人因征选择补品,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患者如果经常出现头晕、眼花、心烦失眠、口干舌燥、腰膝酸软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诸症时,可常用枸杞子、制首乌、桑寄生、杜仲及阿胶等补肾滋阴平肝的药物,也可选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首乌片等内服。
对于心火偏盛、用脑过度,出现心烦失眠、心慌心跳的高血压患者,可内服朱砂安神丸、宁心安神丸、补心丸等。
失眠头晕、健忘、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气血两亏者,可适量选用白术、黄芪、党参、当归、炙甘草等煎水内服;或党参、参芪膏等,每日3次,每次一汤匙,温开水冲服;也可用北芪10克,党参10克炖瘦肉;或用龙眼肉适量泡茶饮等,如伴有贫血者上述方法疗效更佳。
有条件者,还可适量服用生晒参。但必须注意,用参一定要用性质偏凉者,决不能用性质偏热者。同时,还要掌握收缩压最高不超过 22.6kpa者才能服用。
对妇女更年期,因阴虚火旺而引起血压升高、头晕、面红、烦躁不安、便秘者,可选服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及熟地、阿胶、黑芝麻、胡桃肉等;也可用仙茅、仙灵脾、巴戟、知母、黄柏、当归各等份,煎成浓汁,每日2次,每次一汤匙温水冲服,有较好疗效。
此外,不论何型高血压,均可适当选服滋补性药物补益气血、调整阴阳、稳定血压。
必须指出,凡刺激性物品如烟酒、辛辣等品,易伤津耗津,对血压高者均有害,以不吃为宜;盐能吸附水分,加重心肾负担,宜少吃;滋阴之品,蔬菜、水果等对平衡血压有益,宜多吃。对血压较高者应配服降血压药物,如坚持服用副作用少的复方降压片,功效则更好。
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均可进行。精神舒畅,饮食有节,劳逸适度等对协调阴阳、调整血压也有重要作用,必须重视。
食物清淡可以降低血压
饮食需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以清淡为宜。喜食油腻者易患高血压,习惯清淡者可避免患高血压。食物之种类与调和要合理,经常食含蛋白质的食物,对高血压及中风能起到有益的预防保护作用,如黄豆、绿豆、海参及某些鱼类的蛋白质均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长期食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酥油奶酪等可加速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因此,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醉饮食是有必要的,尤其对肥胖者。然而有些人,发现血压稍偏高,或胆固醇轻度升高,即禁忌食用肉类,对肥肉一点不沾,尚无必要。中年人从事繁重体力与脑力劳动,仍需要充足的热量与能量。一味长期素食会顾此失彼,造成营养不良,机体代谢失调。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少吃动物脂肪,多食植物油。否则长期进食油腻食物,造成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使脂蛋白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沉积血管壁,促使血管管腔变窄,钙盐沉积,管壁变硬、变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加速高血压发展。肥胖者,通过调整饮食,适当体育运动,控制体重增加,少吃含胆固醉太高的食物,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以求热量适中,体重适当,对阻断肥胖者发生高血压是较好的方法。
患有高血压者,食物选择方面以求清淡含蛋白质千富的食品,多吃蔬菜瓜果类,如芹菜、豆芽、海带、西瓜、冬瓜等,既含大量的维生素,又有一定降压作用。经常食用生洋葱,也有降压特效。将带红衣的花生米放在陈醋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后,每晚睡前吃5—6粒,连服一月后可有一定降压作用。用玉米须煎水服用更有利尿降压功效。用中药天麻、钩藤、石决明、野菊花、牛夕等煎水服也可起到降压作用。
高血压预防
怎样有效地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冠心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防治高血压,对预防冠心病,减少冠心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方法如下:
(1)定期测量血压是早期发现症状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从儿童起就应定期检查血压。正常小儿的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3/5。学龄儿童正常最高值12/0.7kpa(120/80mmHg)对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从40岁起应定期测量血压,有的高血压病人可维持10-20年无症状,一旦发现已是Ⅱ期以上。
(2)限盐。许多研究证明摄盐量与高血压发生率成正相关。终生低钠的人群,几乎不发生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为3-5g,这对预防高血压有良好的作用。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最好每天只吃2-3g盐。
(3)戒烟。吸烟可以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吸一支烟有时可使血压上升3.33kpa(25mmhg)。尼古丁作用于血管运动中枢,同时还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小动脉收缩。长期在量吸烟,可使小动脉持续收缩,久之动脉壁变性、硬化、管腔变窄,形成持久性高血压。
(4)控制体重。超重给机体带来许多副作用。胖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2-6倍,而降低体重则可使血压正常化。有人对中度高血压进行5-10年的观察,发现平均体重下降5%,曾使2/3依靠药物降压的病人放弃服药;降低体重还可明显减少降压药剂量。控制高糖.高脂食物,少食多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减肥的重方法。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放松紧张情绪。20世纪的摪旃覕病,缺乏户外锻炼是一个主要原因。缺乏体育锻炼易使脂肪堆积,体重增加,血压升高。体育锻炼还可使紧张的精神放松,慢跑、散步、游泳等均对稳定血压有很大好处。
(6)及时控制临界高血压。当血压在18.7-21.3/12-12.7kpa(140-160/90-95mmHg)之间时称为临界高血压,临界高血压多无症状,但必须予以重视,美国45岁男性中,舒张压为12.7kpa(95mmHg)者,5年死亡率较血压正常者高2倍。对于临界高血压首先应用非药物疗法。除了上面介绍的措施外,还可用理疗、针灸等,多可收到良好效果。
中老年人要谨防高血压
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少冠心病人、脑血栓病人以及脑出血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当人进入中老年后,有时莫名地感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或睡眠不踏实,就要谨防有高血压发生,此时应尽早明确诊断,以便实施治疗和适当保养。
高血压往往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如果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各组织、脏器功能将受到严重损害,尤以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害最重。有调查资料显示,高血压病人心脑血管发病率是血压正常者的4到8倍。主要因长期的高血压极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由此可引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引起脑血栓和脑溢血(中风),轻则偏瘫,重则危及生命,还有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另一方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又可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实际上,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就像亲兄弟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密切,因此在治疗上要标本兼治。
目前对高血压的治疗主要采用化学合成降压药,但化学合成药物降低血压副作用多,而且一旦停药后,会出现血压的“反跳”,即血压比用药前更高,对于患者来说极易发生意外。近年来发现,γ—亚麻酸对降低血压有效,它的优点在于不但能降低血压并持续保持血压的平稳,避免血压的“反跳”,而且对人体和其他组织器官无毒副作用,同时它还具有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功能,这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更是一举多得的功效。
预防高血压的四大战略
战略一自我保健
高血压病是顽症,要伴随患者终生,而且经常随着生活、工作、情绪的变化 起伏波动,光靠每周看一次门诊,测一次血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自我保健 意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1.自我检测。如每天根据病情变化测1-4次血压;2. 自我诊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压变化,灵活调整药物剂量,当病情有突然变化 时,应及时求医,以免贻误病情;3.自我护理。最重要的是按时服药;4.自我 康复。若并发脑溢血、脑梗塞、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时,还要根据不同病情学 会自我康复,如按摩、理疗、针灸、功能锻炼等,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战略二全民参与
对付这样一个流行广、危害大的严重疾病,必须要有权威的领导,严密的组 织,发动专家、基层医务人员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对高血压病要形成一种“老 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浩大声势。而且又要注意作好踏踏实实的细致工作,要将 防治高血压的措施及健康教育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要送医到户,送药到人。
战略三科学的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科学的生活方式就是要严格 按照人体的生理卫生、节律及生物钟效应,安排好工作、学习及生活。做到生活 规律,起居有常,有劳有逸,经常运动,饮食有节,粗细多样,低盐少脂,防止 肥胖,戒烟限酒,长寿健康。
战略四良好心境
高血压病属心身疾病范畴,精神创伤、大悲、大怒、心理失衡、过度紧张, 均可使血压升高。因此,中老年人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自我心理平衡,自我创 造良好心境。做到谈笑风生心胸阔,宽厚待人朋友多,苦中求乐能解脱,知足和 乐笑呵呵。
美国预防高血压的九种方法
1. 戒烟
2. 减肥,女性体重较轻的人应该限制每天的饮酒。
3. 减少钠的摄入量(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食盐)。
4. 增加锻炼(每天散步和其它活动30~40分钟)。
5. 多食水果和蔬菜
6. 每天多食含钾食品(建议钾的摄入量每天为3.5g,约每天食3支香蕉,喝桔汁三杯)。
7. 饮食中含有足够的钙(每天应该摄入大约1300mg的钙)。
8. 限制饱和脂肪的摄入。
9. 限制胆固醇的摄入。
六项措施预防高血压
哈医大二院刚刚完成的一项样本量达万人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食盐量过高、饮酒过度、寒冷、肥胖及缺乏运动已成为诱发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医生认为,对高血压一定要注意平时的预防和控制。
对此,哈医大二院心内科的于玲范教授提出预防高血压的六项措施:
一是减少食盐摄入量。每天摄入盐量应少于5克,大约每天为小汤匙的半匙。
二是合理膳食。饮食应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糕点、甜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三是合理减肥、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法是适度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增加体力活动,包括快步、慢跑、游泳等。
四是戒烟限酒。烟草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并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有些患者即使饮酒后当时血压不高,但过后几天仍可呈现血压高于正常水平。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应限制饮酒。
五是体力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每次活动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六是注意心理、社会因素。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妇女预防高血压的要点是什么
(1)妇女与男性相比,有不同的生理特征。所以,也常发生一些特有病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病多发生于妊娠24周与产后两周,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
重时会出现抽风、昏迷而威胁母子生命,所以要注意预防。
如何预防妊高征的发生,关键在于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即了解血压水平(妊娠前和早孕时血压水平)。每次产前检查除测量血压外,还应测量体重,检查尿内是否有蛋白,对有妊高征家族史,既往有慢性持续性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以及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的孕妇更应注意。有人研究发现,在妊娠中期和末期每天天口服阿斯匹林50~150mg,可使妊高征的危险性减少65%,提示阿斯匹林可减少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2)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在我国的比例较大,重点应对易感人群进行血压监测,及时发现血压升高,及时终止服药,改用其他避孕措施,就能防止高血压的发生。
一般认为肥胖,年龄大,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有妊娠高血压病史,肾病史及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为易感人群。
预防办法,首先询问病史,发现有上述危险因素者,停服避孕药,改用其他避孕措施。其次进行体格检查,服药前必须进行血压、体重、乳房及肝肾和妇科检查,作为服药前的对照水平,如发现不能口服避孕药者则不用,并应注意定期测量血压。一般第1年每3个月检查血压1次,以后每半年检查1次。
更年期高血压的预防
1.限制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患高脂血症的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选择低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豆制品、瘦肉、公鸡肉、兔肉、海蜇和鱼类,尤其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以减少胆固醇在肠内的吸收。限制动物脂肪、蛋类、内脏等。因脂肪有促进胆固醇吸收与合成的作用,故可使红细胞聚集、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栓形成、血流速度减慢、心肌供氧减少,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及有发病倾向者,不应吃糖或适当地加以限制。
2.限制体重
超重者要逐步减轻体重,但不宜过快,否则病人会感到不适。患者在减低体重时期应保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即每千克体重大约需要蛋白质1-1.5g。若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可引起体内脏器耗损,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因此应进食低脂肪、低糖、正常蛋白质的食物。在控制饮食的过程中如缺乏饱腹感,应多吃蔬菜而不能吃糕点、糖果等。3.加强体育锻炼
每天从事一些户外活动,并持之以恒。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均有好处。体力活动及大运动量,消耗能量大,因而能降低血中脂质。运动能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尤其是脑力劳动者每天早晚可以跑步或散步,开始每天15-30分钟,在适应后再逐步地增加运动量。
4.避免过度紧张
生活要有规律,以保持正常的高级神经活动;过度兴奋会使血中胆固醇增高,工作过度紧张,情绪波动都可引起高脂血症,也易引致动脉粥样硬化。
5.戒烟酒
长期饮酒者其血液中低浓度脂蛋白高,易引起高脂血症,应戒酒。偶尔饮少量的酒关系不大,但吸烟已肯定成为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应当戒烟。
瘦人也要警惕高血压
美国曾有研究人员对200个血压正常或高血压的人进行了调查,发现患高血压的胖人和瘦人在应激状态下的激素水平差异很大。研究人员指出,这可能是因为肥胖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身体应激状态下的激素反应,瘦人则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对此,上海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罗明教授告诫,不要因为自己身体比较瘦就放弃了锻炼和保健,其实很多疾病与人的胖瘦没有必然联系。临床上有些瘦人从不认为自己会得心血管疾病,平日里忽视了自我保健,发现疾病时往往已经很严重了。因此,他提倡瘦人同样要关注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防治高血压从“盐”开始
今天是我国卫生部门确定的“全国高血压日”。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达1.2亿,在世界居于首位。除此之外,我国还有5000万人血压偏高,并且每年新发病人数就约有200万。医学界认为,盐的摄入量长期偏高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每人每日平均食盐摄入量为16至20克,致使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达8%。因此,了解盐是人类有效防治高血压的基础。
盐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必需品,具有调节人体内水分的均衡和分布,维持体液平衡的作用,适量摄取食盐有益于健康。普通食盐,又称“咸盐”,其化学成份是氯化钠,属高钠低钾盐。早在5000多年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用海水制盐。关于盐的功用,我国古籍多有记载。如说盐有“引火下行,润燥祛风”之功、有“擦牙固齿、清热渗湿”之效,以及“专治脚气”等等。到了现代,盐的用途更加广泛,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已达1.4万种之多,食品、化工、冶炼、陶瓷、玻璃、医药等工业均离不开盐。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预防危害人民健康的碘缺乏病,强制实行了全民食盐加碘。目前,盐作为国家专营商品,加碘盐也是由政府指定的盐业公司生产的,以保证提供给人们质量合格的碘盐。盐相伴人类走过悠悠岁月。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人们对盐的另一面也有了新的认识。专家认为,长期食盐过量,会导致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人通过饮食摄取的最佳盐量,每人每日不应超过6克。如果能长期保持摄入的食盐量低于6克,可使25岁至55岁人群的收缩压降低9毫米汞柱,到55岁时冠心病死亡率可减少16%。因此,有关专家提出:“远离高血压,从限盐开始。”此外,国外的多项人体和动物试验证实,白内障的发生和食盐摄入过多有关,专家认为,清淡饮食有助于老年人防止白内障。
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市场上食用盐的种类日益增多。诸如低钠盐、调味盐、麻辣盐、胡椒盐、汤料盐、保健盐等五花八门,含盐的佐餐食品琳琅满目,人们可以在多种选择中去丰富生活情趣。俗话说“众口难调”,或咸或淡并无大碍。但是,别忘了食盐的摄取应有科学和健康的概念。守住家中的“盐罐子”,保证健康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