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三误区 发展中医诊察仪器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7-27

陆小左 天津中医药大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中医诊疗仪器对于促进中医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有关部门也对中医医疗设备的研究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2010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关于促进中医诊疗设备发展的意见》,这个“意见”明确提出了中医诊疗设备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对于全面推动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体现了中医医疗设备对于推动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价值。但是长期以来,在中医诊察仪器的发展上还存在很多误区,如果得不到澄清,必然影响中医的发展,影响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误区一 西医检查仪器已高度发达,不需要发展中医诊察仪器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西医的诊察手段有了极大的飞跃,有人据此提出西医检查设备已高度发达,不需要中医诊察设备,完全可以用西医设备解决中医问题。殊不知,这是一种误解,西医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医不同,中医注重状态的测评,这种测评单纯依靠现有的西医设备是难以完成的。

而且,中医是一门蕴含着浓厚文化色彩的科学,中医学的发展必然要走科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信息的量化。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研制中医诊察仪器为中医学服务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自古以来,人们就试图将诊断信息量化、图像化,试图保存更接近于实际情况的病史资料。早在宋代·施发著的《察病指南》就有33种脉象示意图;明代张世贤的《图注难经脉诀》、沈际飞的《人元脉图影归指图说》已用脉影示意图来说明脉象的“体位”及“性状”。

1957年朱颜首先将杠杆式脉搏描记器用于中医脉象研究;1958年陈可冀用自制的压电式脉搏拾振器,描记研究了若干高血压病弦脉脉象的波形图。天津著名老中医赵恩俭先生曾主持脉象仪的研发工作,主编的《中医脉诊学》列专篇对脉诊客观化予以介绍。国际上,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发展中医药与诊疗仪器,并取得了成果。

因此,我国应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与研究。中医诊察仪器的进步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的诊察手段客观化、量化,涉及方方面面,存在大量未解的难题,在攻克难题、发展中医诊察手段的同时,可促进相关学科的进步,同时又会在中医诊察仪器研制和运用中发现新的生命规律,促使生命科学得到新的提高。

误区二 中医诊察仪器应该代替中医师自动做出诊断

很多人认为中医诊察仪器应该代替中医给人诊断,开处方;大量开发的仪器也是在试图代替中医师对中医的舌象、脉象进行判断并进而辨证。而中医学中存在各种学派之争,随着学派不同、个人体会不同,判定的结果也存在差异。如果在还没有统一判别标准的情况下,要求中医诊察仪器直接看病,那么充其量只能反映某一学派的见解,缺乏普适性,无法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而且会给某些人攻击中医不科学、不准确留下口实。

但是如给出的是数据和图像,再由中医师进行判读,就可以将仪器取得的数据图像作为讨论判断的基础;即使判读结果出现分歧,也可以讨论。这些信息也可以作为将来制定相关标准,分析各学派学术思想差异的基础。

目前科学发展的水平远远达不到机器代替人进行自动诊断治疗的程度。在目前缺乏中医相关标准与规范的情况下,想让仪器代替专家对复杂的中医信息进行自动辨识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中医诊察仪器的作用在于客观记录保存患者的真实信息,并将那些微小不易辨别的表现放大,供专家辨识使用。

笔者认为,今后有必要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开发完善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采集技术,为开发用于中医健康辨识与疗效客观化评定系列仪器奠定基础。将传统中医四诊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以延伸、提高,并以数据形式表达,形成客观地评价人体健康状况和病变本质及变化程度;从而对所患病、证给出基于人体数字信息进行的量化分析与综合判断的技术方法。

误区三 中医诊察仪器无用武之地

有人认为开发中医诊察仪器没有意义,中医不愿用,西医不会用,这也是对中医诊察仪器的一种误解。其实,中医诊察仪器在治未病、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健康辨识与疗效评价主要采用西医指标来评价,以单纯的化验结果、影像及体格检查为依据,获得的信息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无法对人体状态做出准确的中医评测,既无法指导中医干预,又难以对中医干预的效果做出客观评价。

由于传统中医诊法主要是通过医生的目测观察、语言描述、经验辨析来判断病证,其诊断结果缺乏客观评价标准,使得状态辨析的精确性和重复性难以满足临床需要。在健康评估方面,有资料显示采用中医客观化检查方法有利于早期筛查,避免西医体检的漏诊,提高检查的准确率。中医诊察设备可以在各类体检中心提供中医特色的健康检查和疾病预警;还可以走进家庭,利用互联网实现天天体检。开发中医诊察仪器对于中医健康状态的辨识,干预手段的效果评估都有重要意义。

在中医临床方面,目前缺乏科学的、独立的,针对中医药疗效的评价方法,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发挥中医诊察仪器在疗效评估方面的作用,使中医药疗法的有效性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非常有必要。

目前很多中医诊察仪器在技术上已基本成熟,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如天津、上海、山西等中医诊察仪器公司开发生产的诊察仪器已获得药监部门的批准文号,可在临床推广使用,基层中医院对此也跃跃欲试。笔者认为,中医诊察仪器的临床应用不是没人用,不受欢迎,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基本条件的改善。如破除中医不需要诊疗仪器的陈旧观念,加强组织对中医诊察检测分析人员的培训,建立对中医诊察仪器的收费及医保支付制度等。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迎来中医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