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钱的生意

时间
2006-04-10

去年三月的一天早晨,我刚刚上班,就见王大爷急匆匆地走进药店。我忙迎上前问道:“王大爷,怎么这么早就来买药呀?”

王大爷愁眉苦脸地回答:“我这眼睛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昨天还好好的,今天一起床就不停地流泪,而且还阵阵刺痛,老感觉眼里有东西,实在太难受了。”听王大爷一说,我才注意到他的眼睛,可不是吗!眼睛又红又肿,眼泪不停地往外流。我忙问怎么回事,王大爷跟我讲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昨天是星期天,王大爷在爬山回来的路上突然感觉眼睛有些不舒服,由于当天的风格外大,还以为眼里进了沙子,就没当回事儿,可今天早晨一起床就成这样了。

听王大爷这么一解释,并仔细查看了一下他的眼睛,我说:“王大爷,您这是得了急性角膜炎。”“急性角膜炎?”王大爷有些疑惑,“怎么事先一点感觉也没有呢?”“这种病起病急,症状剧烈,所以事先您没有感觉。而且这种病容易传染,必须及时治疗。”我解释道。“那我应该用什么药呢?我这眼实在是太难受了!”王大爷着急地问。

“用氯霉素滴眼液就可以,这种药专治角膜炎,效果特别好。”我回答说。“是吗?那太好了,多少钱?”王大爷急忙问。“三角钱一支。”“这么便宜,管用吗?记得以前用过的眼药水都挺贵的。”王大爷有些担心。“您放心吧,如果不管用,您尽管找我好了,药不在贵贱,关键在于是否对症。”“那好吧,我先买一支试试。”王大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说。我又跟王大爷说了一下用药注意事项,付完钱后他离开了药店。

过了几天,王大爷又来到我们药店,一进门就高兴地对我说:“姑娘,你给我推荐的药还真管用!现在我这眼睛全好了。”听王大爷这么一说,我也感到由衷的高兴,王大爷又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才离开了药店。

从此王大爷成了我们药店的忠实顾客,每次买药都到我们药店来,如果我们药店暂时缺货,他宁愿多等几天也不到其他药店去;而且逢人便夸我们药店的药师不但业务水平高,而且讲诚信、童叟无欺。在他的带动影响下,王大爷所在小区的很多居民都到我们药店买药,我们药店的销售额自然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山东益寿堂药业有限公司48分店店长 赵迎春

感悟一:勿以“利”小而不为

一支小小的氯霉素滴眼液竟然带来了如此多的忠实顾客,这或许是当事人始料未及的。但仔细想想,却又在情理之中。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相互的,真诚地关心别人自然会得到回报。

作为一名执业药师,笔者以前也有过思想误区,认为只有多向顾客推荐价格相对较高的药品才能更好地促进药店经营。但工作后,许多“三角钱的生意”使我深深悟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药店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除用价格优势吸引顾客外,更应在服务上下工夫。

药学服务是药店服务之根本,而评价药学服务的好坏,又恰恰取决于驻店药师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一旦取得了顾客的信任,这种信任就会以意想不到的速度传达给他的亲朋好友,药店的好名声口碑相传,药店的经营自然会随之稳步上升。

感悟二:“经济”不等于“便宜”

药师向顾客推荐的药品应该安全、有效、经济,但其中“经济”二字的含义,许多药师常常把握不准。文中的赵药师向王大爷推荐氯霉素滴眼液,由于药品对症、价格低廉而获得了顾客的信任,这值得我们学习。但值得注意的是,最便宜的药品却并不一定最经济。

许多药师把“经济”简单地理解为价格最低,认为药品价格越低则药品越“经济”,进而把推荐的药品价格作为衡量药学服务优劣的标准,却忽略了一点: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具有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使用不当会发生严重后果,药品的这种特殊性要求药师在推荐药品时,应根据顾客的个体差异(如顾客的体质、性别、年龄、精神状态及遗传因素等)、疾病的轻重缓急及药物的作用特点来选择对症药品,在此基础上兼顾药品的价格。

如对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适宜服用一些缓释、控释制剂,这样不仅服用方便、减少其服药次数,还可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这类药品(制剂)的价格虽相对较高,但对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来说无疑是比较经济的药品。简言之,“经济”药品应为价格“相对”较低、同时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的药品。

只有正确把握了“经济”药品的含义,药师才能走出“经济”误区,避免“画地为牢”,从而充分运用自己的药学专业知识更加理性地指导顾客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