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许立功、季加孚教授谈多学科协作优化肿瘤治疗的重要性

时间
2004-04-02

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许立功、季加孚教授谈多学科协作优化肿瘤治疗的重要性

2004年04月02日

上海肿瘤医院许立功教授和北京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一位是肿瘤内科专家,一位是肿瘤外科专家。近日,当记者对他们进行采访时,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对目前我国肿瘤治疗中仍然普遍存在的“先入为主”的现象表示担忧。他们呼吁,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肿瘤的治疗应提倡多学科协作,以人为本,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治疗不能以“我”为中心

许立功教授认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其中,肿瘤的初治极为重要。随着医学的进步,肿瘤的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外,现在又出现了生物和基因等治疗方法。具体到某一例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研究,才能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法。目前,国内一些医疗单位在肿瘤的治疗上,存在着“先入为主”的现象,即本应接受手术的患者,如果是内科医生接诊,就只给予内科治疗;而一些外科医生只考虑手术切除,很少推荐患者接受其它有益的治疗。这种以“我”为中心的做法,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同时制约了学术的进步。

因人制宜 适时用刀

季加孚教授结合其对胃癌开展的研究,向记者介绍了他对多学科结合治疗肿瘤的体会。他说,他与同事对15例III~IV期的胃癌患者,进行了术前化疗+手术的联合治疗研究。在这15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的肿瘤可以勉强手术切除,但按传统方法直接进行切除,多数患者会在术后半年内复发;另外3例是在外院经开腹探查证明肿瘤已不能切除的患者。接诊这些患者以后,他们首先对患者施行了2~6个周期的乐沙定(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化疗(新辅助化疗),然后,他们对上述患者施行了手术。手术中他们发现,这些患者的肿瘤已经明显缩小,出现了纤维化和坏死。手术后的病理检查发现,有半数患者达到了“显微镜下看不到肿瘤细胞”的效果,其中一位原肿瘤已无法切除的患者,术后半年来一直健康存活。“如果不接受新辅助化疗,这是不可想象的!这一结果将在美国2004年肿瘤年会上发表。”对于肿瘤的外科治疗,季加孚教授甚至提出,如果术后原肿瘤部位达不到“显微镜下看不到肿瘤细胞”,这样的手术最好不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手术并不能给患者带来好处。“这时让患者去接受内科或其它方法的治疗,或许效果更好。”季加孚教授进一步解释说,目前对于化疗药物、方案的研究进步很大,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在手术前或手术后用这些方法治疗,可以获得比单纯手术更好的效果,比如最近国外研究发现,初治时已不能接受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接受了乐沙定+5-氟尿嘧啶化疗后,不但可以接受手术,而且治疗效果与初治即接受手术的疗效相似。在这种情况下,外科医生应该以患者为中心,以“因人制宜,适时用刀”的科学态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掌握新技术 建立新机制

许立功教授和季加孚教授同时指出,在我国推行多学科协作治疗肿瘤,首先要强调医生的职业道德,应该以病人的最高利益为准则。同时,要注重在肿瘤治疗领域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及时掌握肿瘤治疗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将好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在诊治体制上,要打破学科上的条块分割,建立多学科联合会诊协调机制。我国肿瘤界还应开展多学科治疗肿瘤的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以探索更好的、具有我国特色的肿瘤治疗方法,促进学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