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南(全本)

学术观点

朱氏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金匮要略》,博采《妇人良方》,《济阴纲目》,《傅青主女科》等医着,尤其是推崇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和明代武子望《济阴纲目》中治疗妇人病的处方用药。朱氏治病主张务求其本,重视气血,脏腑,经络理论,尤其调肝和奇经学说的运用。认为妇人以血为主,而肝为藏血之脏,与冲任血海密切相关。奇经盘踞于小腹又为经,带,胎,产之疾的病变所在,故妇人内伤杂病的治疗非深究奇经难以获效。审证注重证乳,以察肝气的条达或怫郁;又注重按腹,以辨胎孕或症结。朱氏常谓:“妇人病多隐微,必须详问细查,方能确切证断,则用药无不中鹄。”临床善治崩漏,痛经,不孕,子痛等证,对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具有特殊的见解和心得。朱氏强调指出,治疗妇人病应掌握服药时间,才能提高疗效。如他治疗痛经一症,根据不同病因类型,其治疗时间也有不同。痛经属气郁型者,在经前感到乳胀胁满时,就应服用疏肝理气药,使肝气条达,气血运行复常;属血瘀型者,应在行经初期,给以活血调经药,使“瘀滞”即时给以得散;属虚性者,必须平时服药,行经期不须服药,同样能治愈痛经。此外,朱氏治病既不拘一病一方,亦不局限内服汤药,兼用内外合治,或单用简便外治方法而获奇效。如曾治一例鼻渊病家衄血不止,症势猛急,急取附子研碎糊并贴于足心涌泉穴,再以冷湿毛巾外敷风池穴,衄血须臾即止。又如对患盆腔炎腹部触及包块者,除内服汤药外,又用川椒,大茴香,乳香,没药等共研细末,以面粉,高粱酒少许调和敷于患处,再以热水袋温烫,腹部包块每能消散。

证治经验

一、肝郁脾虚型痛经治疗经验

朱氏治疗肝郁脾虚型痛经的治则有:

(1)对每月行经前常有胸闷胁胀,小腹坠痛,腰酸带多等先兆症状时,采用疏肝和胃法。处方:制香附9g 郁金6g 当归6g 白芍6g 延胡索6g 乌药9g 川楝子6g 净乳香6g 净没药6g 苏梗6g 煨木香4.5g 焦山楂9g 水煎服。

(2)经期中采用健脾束带法。处方:白术6g 陈皮6g 茯苓9g 黄芪9g 当归6g 米仁12g 樗白皮9g 海螵蛸9g 仙鹤草9g 黑地榆12g 川柏6g。水煎服。朱氏指出,痛经一般本月服药,隔月见效,若本月调治,下月经来时痛缓,已可谓有效,必须按月调治,甚至不服药而在较长时间中不再发作,方属痊愈。痛经愈后,应注意经期卫生,避免过劳,保持精神愉快,谨避风寒,勿食生冷及有刺激性的食品,以防宿疾复发。

二、妊娠恶阻的内外合治经验

朱氏指出,妊娠恶阻轻者不需服药。如平时胃气虚弱,情绪易于激动,常可剧烈呕吐,甚至呕血或昏厥,妨碍母胎健康,当宜医治。朱氏治以健脾宽中,降逆清热法。药用焦白术、姜半夏、姜竹茹、橘皮、砂仁(后下)、淡黄芩、乌梅、左金丸组方。若胃寒,则去黄芩加生姜、伏龙肝;胃热,酌加姜川连、活芦根;兼有呕血,加鲜生地、藕节炭。朱氏嘱咐,服用上药之前,可先饮生姜汁数滴,或先用生姜和薄粥汤煮滚饮用,再行服药。胃有热象者,可食少许冷饮,后与少量药汁缓缓试服。若能下咽不吐,再将药汁分次服下,遵此服药方法,当能见效。对药入即吐,甚至见药闻味即吐的严重恶阻者,朱氏常采用其父朱南山所传一香芹蒸气之外治法,即取鲜芫荽(俗名香菜)1把,加苏叶3g 藿香3g 陈皮6g 砂仁6g 煮沸后倾入大壶内,对准孕妇鼻孔,令吸其气。此本芳香之气,吸入能宽胸定逆,悦脾醒胃,顿觉舒畅,其后即可试服少许食物,常能受纳而不再呕吐。

三、预防滑胎心得

滑胎一症,巢元方谓“血气不足,故不能养胎,所以致胎数堕”。朱氏遵循前贤,认为本症以肾气虚弱,冲任受损者居多。为防微杜渐,应在怀孕兼有腰酸之象时即行服药安胎,以免一旦流血,旋即难免胎坠不及。治疗本症,要掌握3个原则:一是补气益血,凡有小腹重坠感觉,为中气不足,带脉失固,可用黄芪、太子参补气。益血乃是养胎助育之需,习用熟地、阿胶。二是益肾固胎,肾气不足则元不固,胎动不安或胎漏下血,应补益肾气以强冲任,使胞胎稳固,杜仲、续断为其常用之品。三是健运脾胃,因脾胃为水谷之海,生化之源,消化吸收,输布津液与母胎的营养和健康关系密切。朱氏安胎常用方药为:太子参、土炒白术、白芍、阿胶、杜仲、续断、桑寄生、藕节、苎麻根。朱氏又强调指出:素有滑胎者,不宜生育过密,否则屡孕屡胎,以致气血虚亏,冲任损伤,嗣后终难受孕。每逢滑胎者,叮嘱小产后必须避孕半年,且服杜仲、续断、菟丝子、覆盆子、紫河车、黄芪、生地等品调补奇经,使受损之胞宫得以充分复原后再行受孕,则胎元结实,不致轻易滑坠。朱氏认为,滑胎者见红来诊,胎元已损,难以挽回,腰酸一症可为小产预兆,此时即以安胎,常能使胞胎得固。

朱氏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金匮要略》,博采《妇人良方》、《济阴纲目》、《傅青主女科》、《竹林女科》等医著,尤其是推崇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和明代武子望《济阴纲目》中治疗妇人病的处方用药。朱氏治病主张务求其本,重视气血、脏腑、经络理论,尤其调肝和奇经学说的运用。认为妇人以血为主,而肝为藏血之脏,与冲任血海密切相关。奇经盘踞于小腹,小腹又为经、带、胎、产之疾的病变所在,故妇人内伤杂病的治疗非深究奇经难以获效。审证注重诊乳,以察肝气的条达或怫郁;又注重按腹,以辨胎孕或症结。朱氏常谓:“妇人病多隐微,必须详问细查,方能确切诊断,则用药无不中鹄。”临床善治崩漏,痛经,不孕,子痫等证,对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具有特殊的见解和心得。朱氏强调指出,治疗妇人病应掌握服药时间,才能提高疗效。如他治疗痛经一症,根据不同病因类型,其治疗时间也有所不同。痛经属气郁型者,在经前感到乳胀胁满时,就应服用疏肝理气药,使肝气条达,气血运行复常;属血瘀型者,应在行经初期,给以活血调经药,使“瘀滞”即时给以得散;属虚性者,必须平时服药,行经期不须服药,同样能治愈痛经。此外,朱氏治病既不拘一病一方,亦不局限内服汤药,兼用内外合治,或单用简便外治方法而获奇效。如曾治一例鼻渊病家衄血不止,症势猛急,急取附子研碎糊并贴于足心涌泉穴,再以冷湿毛巾外敷风池穴,衄血须臾即止。又如对患盆腔炎腹部触及包块者,除内服汤药外,又用川椒、大茴香、乳香、没药等共研细末,以面粉、高粱酒少许调和敷于患处,再以热水袋温熨,腹部包块每能消散。

医案

案一、经行发热

于××,21岁,未婚。

初诊:1962年2月9日。患者平素娴静寡言,月经向来超早,拖延日期颇长,1961年8月开始,经水20天一转,经行时兼发高热,并有胸满,胁胀,甚至呕吐的症状,经历10日,经净后发热亦退,成为规律。发热渐次加重,在安徽宿东某医院诊治时,曾测得体温高至40℃,心烦头眩,面红目赤,甚则昏厥,隔时方醒。曾经医治无效,精神颇受威胁,1962年2月间返沪来治。

来诊时已届临经前期,症见精神不舒,胸闷胁胀,口鼻干燥,脉象弦数,根据证象,诊断为肝热型的经行发热。

推敲本症病机是:患者素来性格沉静,有不如意事抑郁于怀,肝郁则气滞。在经期中这种现象更为显著,肝脉络于胆,散布于胁间,所以常见胁胀,木郁则横逆,逆则g 土,因此兼见胸闷呕吐,相火附于肝木,木郁日久易于化火,引起高烧;火性上炎,故头目眩晕,甚则昏厥。治以疏肝清热法

柴胡4.5g 青皮、陈皮(各)4.5g 当归身6g 赤芍6g 枳壳4.5g。制香附9g 炙甘草3g 白术6g 川厚朴2.4g 青蒿6g 黄芩9g

服药时月经来临,服2帖后效不显著,热势燔盛,口鼻燥热犹如喷火,头目眩晕,又将出现热厥现象。二诊时研究其证象,因肝经直上巅顶,肝火上扰,又有动风之趋势,再三考虑,乃于上方加钩藤18g (后下)以平肝熄风,并增强清热的功效。服2帖后据诉头目清凉,随访,每月经来不再发热,证明获得了长期疗效。

案二、痛经

黄××,23岁。由于经行受寒引起每次经转腹痛颇剧,引起经来腹痛,乃1962年1月间前来就诊,共诊疗四次,痛势见差,下面为四诊医案:

初诊:1月14日(第1个月)。经水惯后,每次临经腹痛颇剧,腰酸,经来量少不畅,夹有紫红血块。经期将近(1月14日),已有预兆,脉象沉细而带弦,舌苔薄白。症系胞宫虚寒,冲任气滞。治当温经理气。

陈艾叶6g 制香附9g 当归6g 续断9g 白芍6g 熟地9g 煨木香4.5g 台乌药6g 川楝子9g 黄芪9g 肉桂2.4g

二诊:2月24日(第2个月)。上月服药后,经来腹痛已减,本月21日经近七日而来,血块已少,经来亦爽,腹痛仅半日,痛势亦缓,业已获效。治宗前方意,养血温中疏肝理气。

制香附9g 郁金9g 丹参9g 陈艾叶9g 乌药6g 川楝子9g 枳壳4.5g 熟地9g 陈皮6g 吴茱萸6g 白芍6g

三诊:3月22日(第3个月)。服二诊方后,小腹颇感温暖,本月21日经水届期而临,腹已不痛,胸闷腰酸等症亦减,病亦大好。治拟疏肝理气,以巩固疗效。

制香附9g 陈皮6g 乌药6g 枳壳4.5g 熟地9g 白术6g 煨木香4.5g 川楝子9g 续断9g 狗脊9g 陈艾4.5g

复诊:4月21日(第四个月)。调理后经水已准,腹痛已减,此次经水又将应期而来,有小腹坠胀等预兆,精神疲倦,治拟调肝肾健脾胃。

当归6g 白术6g 白芍6g 制香附9g 续断9g 紫丹参9g 仙灵脾9g 巴戟天9g 制黄精9g 新会皮6g

服后据患者自述:服药调治过程中,第1个月痛势虽差而痛期仍有2日,第2个月则痛缓而痛期仅半日,第3个月不仅痛经愈,而经期亦佳,第4个月服药后经水即来,腹亦不痛,精神亦振。

案三、经来两手掌背起泡发痒

樊××,38岁,已婚。

患者经来除腹部胀痛外,更有一特殊现象,即是两手的掌背起泡发痒,经净后即退,近10月来每月如此。

初诊:1963年7月4日。察其体格颇为结实,精神不舒,据其自述,上次经水为上月八日来,现又将届临,已有预兆,感觉胸闷胁胀,纳谷不香,腰酸神疲。按其腹则略有作胀,切脉为虚弦,舌苔薄黄,又述发作时搔痒难堪,夜寐不安。证属肝木郁结,湿热内蕴,治用疏肝解郁健脾清热法。

柴胡4.5g 当归9g 白芍6g 白术6g 茯苓9g 甘草2.4g 桂枝4.5g 钩藤12g(后下) 制香附9g 郁金6g 苏梗4.5g 乌药9g

服后胸胁较宽,腰酸腹痛已好,唯感食欲不振,小腹坠胀,仍用上方去甘草加鸡内金,服后经水即来。此次腹痛缓和而掌背亦未起泡,为10个月来第1次出现的好现象,复用上方改为鸡内金、合欢皮,再连服2剂,后经3个月的观察。经来腹痛现象已好转,而且掌背起泡等症状未见发作。

案四、临经头痛

陈××,34岁,已婚。

婚后未孕,经期尚准,惟量少色淡,而每临经期,头部疼痛如锥钻刺,几不能忍,规律性发作已数年,常需经期请假,影响工作。于1960年6月前来门诊。

就诊时适值临经前,头痛如裂,用布紧束额部,如新产妇然。据述上月于2日经转,刻又将临,头痛异常,乳部作胀,腰酸肢楚,咽干口燥。切脉细弦而数,舌质红,苔薄黄。依照症状诊断为肾亏肝旺,水不涵木。嘱在每次行经先兆期直至临期,为最适当的治疗时机,每月服药四天。现将三个阶段过程介绍如下:

第1次,以头痛内热经来不爽为主症,治以平肝清热疏肝调经法。

嫩钩藤18g (后下) 明天麻2.4g 川芎4.5g 生石决24g (先煎) 白芍9g 川牛膝9g 枸杞子9g 滁菊花6g 合欢皮9g 茯苓皮9g 省头草6g

第2次,上次经期复用平肝清热药后,此次经来日期推后10余日,但经前头痛已缓和,所以来时已不扎头布。据述:刻尚有乳部发胀,腰酸神疲等症,与上次相比,已轻快不少。现经量不多,色淡红,脉象细弦,苔薄黄。治疗用疏肝理气,潜阳清热法。

嫩钩藤18g (后下) 石决明24g 陈青蒿9g 夏枯草9g 制香附9g 广郁金6g 橘叶、橘核(各)6g 白蒺藜9g 稆豆衣12g 合欢皮9g 杜仲9g

第三次,服药后隔三个月又来复诊,头痛已愈,三次临经未曾发作,症已大好,乳部作胀,也已日渐减轻,此次经来,仅感头眩腰酸,精力疲乏,经量则仍不多,色亦较淡。脉虚细,苔薄白。治以滋补肾阴养血扶土法。

全当归6g 大熟地(砂仁2.4g拌)9g 山萸肉9g 女贞子9g 白芍6g 茯苓9g 稆豆皮9g 焦白术6g 川芎4.5g 巴戟肉9g 嫩钩藤9g (后下)

经过这次调理后,症已痊愈。

案五、经前乳胀

陈××,30岁,已婚。

初诊:1960年8月。婚后未孕,经前乳胀,有时且有结块,胸闷胁痛,纳谷不香,苔薄黄,脉细弦。一般于行经1,2日后,以上诸症均消失,而于下次行经前三、四日,又告发作,月月如此,已成规律。肝郁胃阻。治用疏肝和胃法。

焦白术6g 新会皮6g 茯苓皮9g 白芍6g 苏梗6g 制香附9g 广郁金6g 合欢皮9g 橘叶、橘核(各)6g 路路通9g 炒枳壳4.5g

上方嘱于经前始感乳胀时服用,直服至行经第1天为止,服药后乳胀已好,半年后怀孕。

案六、顽固性崩漏(肝虚肾亏型)

陆××,38岁,已婚。

患者13岁月经初潮,周期尚准,20岁后有痛经,29岁结婚后经水超前,1957年因操劳过度,经水淋漓不止,有时量多如冲,严重时卧床浸透棉垫。崩漏年余,初挟血块,色紫红,后渐淡,质稀薄如清水,头眩目花,嗜睡乏力,面目浮肿,有一个时期尚有潮热,曾在医院用激素治疗,仍然无效。

1959年1月前来门诊。患者面色萎黄,面目虚肿如卧蚕,唇色淡白,时常眼前发暗,头晕腰酸,精力不支,时崩时漏,下部流血,已无关拦,脉细软,舌苔薄白。证为肝肾虚亏,固摄无权,治用填补肝肾,塞流固本。

潞党参9g 焦白术9g 大熟地9g 茯苓9g 牛角腮9g 杜仲9g 五味子4.5g 淡远志9g 陈阿胶9g 炒贯众9g 乌贼骨9g

经上方调经后,崩漏渐停,甚至在一年间,经水已准,期量亦一般,三日净。以后虽曾出现月经超前,量稍偏多,但未再发生血崩及淋漓日久的证候。

案七、阴虚火旺型崩漏

胡××,34岁,已婚。

患者月经17岁初潮,即伴有痛经。婚后经期偏早,而连绵日久方停,逐渐形成崩漏,有时经水超早半月,又如淋漓半月而无净期,兼有黄带连绵,曾行刮宫,术后量不见减。某医院又曾建议子宫切除,本人不愿而要求服中药。

诊时,经淋已20余日未停,头眩心宕,腰酸肢楚,内热口燥,望其面色,颧红目肿,切脉芤而带数,舌苔黄腻。询其傍晚有否怕冷现象,彼谓:“平时素来怕冷,而午后出现潮热。”乃诊断为阴虚火旺型崩漏。治用壮水制火法。

潞党参9g 当归6g 生地9g 白芍9g 山茱萸肉9g女贞子9g 焦白术6g 青蒿9g 盐水炒黄柏9g 蒲黄炭9g 熟大黄炭3g 陈皮6g

上方服4帖后,淋漓已停,而黄带连绵,乃用健脾束带法,服后带下亦减,先后调理1年,经水已趋正常,隔3年后,随访,3年来经水已准,痛经亦减,未有崩漏现象。证明已获得长期疗效。

案八、肝肾虚亏型闭经

吴××,31岁,已婚。

月经一向超早,二年前由上海赴外地后环境变迁,月讯杳然无迹,身体羸瘦,头眩目花,小便频数,腰酸畏寒,精神疲惫,乃于1962年2月初返沪就诊。

初诊:2月16日。闭经16个月,面色不华,腰酸神疲,性生活淡薄,眼泡虚浮,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症属肝肾虚亏,癸源不足。治拟补肝肾益气血。

紫河车9g 紫丹参9g 巴戟9g 川牛膝9g 木瓜9g 仙灵脾9g 杜仲9g 熟地9g 白芍6g 紫石英9g (先煎) 白术9g 黄芪9g

二诊:2月19日。四肢不温,小腹有虚冷感,冲任虚寒之象也。治宜温肾暖宫。

淡附片6g 肉桂2.4g 玉竹9g 鹿角霜9g 熟地9g 丹参9g 鸡血藤膏9g 香附9g 仙灵脾9g 巴戟9g 川牛膝9g

三诊:2月21日。小腹虚冷感已瘥,胃口不佳,精力疲乏,脾胃为气血之源,必须重视。治拟健脾益血,充养癸源。

白术6g 新会皮6g 茯苓9g 黄芪9g 熟地9g (砂仁2.4g 拌) 丹参9g 巴戟天9g 陈艾叶6g 炒枳壳4.5g 益母草9g 泽兰叶6g

四诊:2月23日。服药后小腹冷痛已愈,胃口渐开,刻小腹坠胀感,冲任渐趋流利,治拟理气调经。

香附9g 广郁金6g 白术6g 黄芪6g 当归6g 黄精9g 炒枳壳4.5g 川牛膝9g 陈皮6g 茺蔚子9g 香橼皮4.5g

五诊:2月25日。腿膝酸软,胸闷不舒,略有白带,腰酸殊甚,肾气不足。治拟固肾宽胸。

鹿角霜9g 紫河车9g 陈皮6g 香附9g 潞党参9g 冬术6g 茯苓9g 黄精9g 巴戟9g 玫瑰花3g 月季花2.4g

六诊:2月27日。调理后眼泡虚浮已好,面色渐润,腰酸亦瘥,腿膝健朗,病有转机。再当调补肝肾。

巴戟9g 黄精9g 丹参9g 党参9g 熟地9g (砂仁2.4拌) 炒阿胶9g 香附9g 焦白术6g 川牛膝9g 炒枳壳4.5g 陈皮6g

七诊:3月1日。服药后精力已充,带下亦少,经水虽尚未来,身体已渐复原。再养血以充源,健脾以培本,经水毋催,当能自调。

菟丝子9g 蛇床子9g 党参9g 熟地9g (砂仁2.4g 拌) 炒阿胶9g 枸杞子9g 五味子4.5g 白术6g 香附9g 枳壳4.5g 陈皮6g

八诊:3月3日。白带已愈,精神亦好,略有胸闷腹胀。治拟充养为主,理气为辅。

当归9g 巴戟9g 丹参9g 焦白术6g 新会皮6g 茯苓9g 香附9g 合欢皮9g 陈香橼3g 玫瑰花2.4g 月季花2.4g

九诊:3月5日。诸恙次第就愈,经水虽尚未恢复,病因既除,为期当不远焉。治乃滋其源,调其气。

党参9g 黄芪9g 当归9g 紫河草6g 鹿角霜9g 丹参9g 巴戟9g 香附9g 枳壳4.5g 红花6g

十诊:3月8日。昨出鼻红,少许即止,此亦吉兆,血贵流通,逆于上则应导于下,经水即将来届。

仙鹤草9g 益母草9g 川牛膝9g 巴戟9g 狗脊9g 金樱子6g 黄芪9g 白术6g 陈皮6g 首乌9g 玉竹9g

十一诊:3月12日。经停16月,经20余日之调理昨晚已转,量少不爽,略有腹胀肢软。宜调经疏通。

当归9g 川芎4.5g 熟地9g 焦白术6g 白芍6g 巴戟9g 狗脊9g 木瓜9g 乌药6g 川牛膝9g 香附9g

十二诊:3月16日。服药后经来已畅,历四月而净,现略感膝软弱。症固痊愈,仍当调补气血,以巩固疗效。

党参9g 黄芪9g 熟地9g 炒阿胶9g 仙灵脾9g 川续断9g 玉竹9g 首乌9g 白术6g 木瓜9g 桑枝9g 新会皮6g

患者经调理后,体力恢复,情绪愉快,停一个月又来就诊(4月)述近感头眩畏寒,胸闷泛恶,小溲频数,按其脉为滑数。嘱妊娠试验结果二次均为阳性。

案九、锦丝带

沈××,28岁,已婚。

出诊:1962年一月。婚后未孕,经期偏后,初潮颇迟,来后往往一年一转,婚后较见好转,惟有时亦延至二月一转。平时畏寒,精神疲倦,在经净后第二旬间,常有锦丝带出现,逢有这种带下时,腰部酸楚不堪。据述:“此种透明的锦丝带,常伴同腰酸而来,小溲或大便后,可随草纸揩出,平时小腹有虚冷感,现则稍有隐痛,性欲淡薄,精神不振。”按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肾气亏损,冲任虚寒。治拟温肾暖宫,填补冲任法。

鹿角霜9g 紫河车6g 淡附子6g 肉桂2.4g 当归9g 熟地9g 山茱萸肉9g 仙灵脾9g 菟丝子饼9g 杜仲9g 金樱子9g 陈皮6g

用上方加减调理后,腰酸小腹虚冷感均好,锦丝带亦少。乃嘱以症属慢性,难以急切图治,丸以缓治,宜常服金匮肾气丸,徐徐改善。

案十、恶阻呕吐

黄××,34岁。

平时胃气素弱,食欲不旺,现怀孕70日,头目晕眩,恶闻食气,胸闷气逆,恶心呕吐已30余日,近日呕吐加剧,甚至呕出鲜血。乃于1962年2月伴同来诊。

初诊:2月22日。怀孕2月余,恶阻呕血,头晕心烦,性情急躁,脉象滑数,舌苔薄黄。此乃脾虚胃热,呕吐伤络。治拟宽胸健脾,降逆止血。

鲜生地12g 淡黄苓9g 焦白术6g 新会皮6g 砂仁4.5g (后下) 姜竹茹9g 老苏梗6g 伏龙肝12g (包) 藕节炭9g 左金丸3g (包)

复诊:2月24日。服药二剂后,呕血已停,泛恶亦瘥,渐能进食,现略感头晕腰酸,脉象细滑,舌苔薄黄。腰为肾之府,妊娠忌见此部酸痛。治拟固肾健脾顺气宽中。

姜半夏6g 姜竹茹9g 焦白术6g 新会皮6g 鲜生地12g 杜仲9g 续断9g 藕节炭9g 左金丸2.4g (包) 乌梅1枚

服后恶阻渐止。

案十一、妊娠下肢静脉曲张

徐××,31岁。

初诊:1959年7月,怀孕3月余,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顿,按其脉滑而无力,舌质淡苔薄润。详视其小腿部位,见有静脉突起,曲张如蚯蚓然,颜色紫黑,用手摸得屈挛处,胀痛颇甚,且感到下肢沉重,同时食欲不振,精力疲乏,腰部时感酸楚,小溲频数。按其胎位,较一般低下,小腹有下坠感。本症系肾气虚弱,下肢气血郁滞所致。治拟固肾益气养血活络法。

杜仲9g 续断9g 狗脊9g 五味子4.5g 黄芪9g 白术6g 白芍9g 当归身6g 制首乌9g 丝瓜络9g 新会皮6g

上方加减服6帖后,腰酸症状已减,腿部静脉曲张亦好,腿膝沉重感消失,小腹部不再有坠胀感。

证象好转,再用补气益血健脾活络法以善其后。

潞党参6g 淮山药9g 白术6g 茯苓9g 新会皮6g 五味子2.4g 炒枳壳3g 杜仲9g

案十二、滑胎

谷××,38岁。

患者婚后曾生二胎,自第3胎起,妊娠数月,即行小产,以后接连数次如此,先后小产7次,1996年年底,停经2月时,化验妊娠小便阳性,乃来就诊。

患者觉腰酸时即来诊治,虽数度有滑胎症象,此次终究得固。

初诊:1962年1月10日。怀孕二月半,头眩胸闷,纳呆神疲,泛泛欲恶,兼有腰酸,脉象浮滑,舌苔黄腻。症系肾虚而胎气上逆。治宜宽中和胃,固肾安胎。

生地12g 焦白术6g 淡黄芩6g 川续断9g 杜仲9g 桑寄生9g 姜半夏6g 姜竹茹9g 苏梗6g 陈皮6g

嘱其注意休息,防止腰酸加剧。

二诊:3月9日。怀孕4个月半,工作时突感腰酸频作,兼有咽喉干燥,音哑不畅,脉象滑而无力,舌质降而少苔。告其暂时不宜练嗓参加歌唱,并另购生梨膏冲服。

炒当归身4.5g 大熟地9g 炒白芍9g 川续断9g 菟丝子9g 覆盆子9g 金樱子9g 焦白术6g 桑寄生9g 凤凰衣2.4g 苎麻根9g

服四剂后而腰酸止。

三诊:4月18日。怀孕五个月半,由疲劳遂感精神倦怠,腰酸,小腹且有下垂感,患者恐将早产。经辨证为中气不足,肾气亦亏,胎元虽受损,但脉虚中带滑,能即时预防,尚可无虞。

孩儿参9g 黄芪9g 熟地9g 茯苓9g 白术6g 桑寄生9g 杜仲9g 苎麻根9g 南瓜蒂3枚 陈皮6g

经1个月的卧床休息,症状消失。

四诊:7月13日。怀孕8个月,因跌扑受伤,踝关节疼痛,腰酸发作,复因暑日饮食不慎,大便溏泄,小腹隐隐作痛,有垂坠感,幸而胎儿尚动,脉象虚弱带滑。治用固肾正肠,壮筋安胎法。

潞党参4.5g 焦白术6g 广陈皮6g 焦扁豆12g 杜仲9g 续断9g 狗脊9g 桑枝9g 鸡内金9g 马齿苋12g 香连丸4.5g(入煎)

上方服4帖后,证象已转危为安,便溏止,腰酸腹坠亦减,乃于八月中旬,足月而平安生产。

案十三、死胎不下

范××,37岁。

患者33岁结婚,妊娠5个月时腹部被撞伤,曾经两度见红,胎动消失。10月5日至某医院检查,检验小便妊娠试验阴性,认为胎儿已死腹中,久而不下,建议手术取胎,患者不愿。经该院介绍,来诊。

初诊:1958年11月6日。近来胸闷纳呆,撞伤至今已有月余,腹部不感胎动,按腹虽妊娠六个半月,而胎位反见萎缩,如四个月形状,切脉弦涩。乃采用活血下胎法。

当归尾 桃仁 牛膝梢 杜红花 京三棱 蓬莪术(各)9g 煎汤送服大黄(蔗虫)虫丸(《金匮要略》方: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地黄,干漆,(庶虫)虫,水蛭,蛴螬)12g 3帖

复诊:据述药后小腹隐痛,阴道业已流血,惟胎儿尚未落下,刻感精神疲乏,头晕肢软,按脉虚弦,舌苔薄白,乃用黑神散加减。温中活血。

当归9g 赤芍9g 熟地12g 黑豆12g 泽兰叶12g 肉桂3g 京三棱9g 蓬莪术9g 生甘草3g 3帖

死胎连胎盘全下,落下时胎儿已经腐烂,除腹部略有胀痛外,流血不多,经过良好。

案十四、产后自汗

陆××,24岁。

1959年冬季,第1胎产后,流血过多,体虚自汗,胸闷头眩,肢节酸楚,夜寐不安,乃来就诊。

初诊:11月12日。产后25朝,恶露未净,自汗絷絷,睡不能安,乳水缺少,头眩神疲,脉象虚细,舌质绛苔薄。症属新产伤血,阴虚阳越。治宜养血固表。

炒当归身9g 黄芪9g 五味子4.5g 炒阿胶9g 白术6g 白芍6g 枸杞子9g 陈皮6g 通草4.5g 浮小麦9g 糯稻根12g

二诊:11月14日。服药后自汗减轻,恶露亦止,夜寐尚安,刻有胸脘不宽,腿膝酸软。治宜补气益血,调和阴阳。

潞党参2.4g 黄芪9g 远志肉9g 麦冬6g 炒当归身6g 大熟地9g (砂仁2.4g 拌) 嫩桑枝9g 木瓜9g 白芍6g 通草6g 炙甘草2.4g

上方服后自汗已止。

案十五、产后乳汁缺乏

王××,27岁。

1959年9月生第三胎,产后45天,头眩腰酸,胸闷腹胀,乳汁缺乏,以致婴儿闹饥,时常啼哭,使产妇烦闷不堪,乃来就诊。

初诊:10月22日。产后乳水不足,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精神疲乏,脉象细软,舌质淡苔薄白。此乃气血虚亏,乳源不足。治宜健脾益血,充养乳汁。

当归6g 黄芪9g 川芎4.5g 焦白术6g 白芍6g 陈皮6g 郁金6g 路路通6g 炒枳壳4.5g 通草6g 茯苓9g

二诊:10月26日。服药充养后,乳汁渐增,头眩胸闷等症亦次第好转,刻尚有腰酸肢软,大便不爽。此乃肝肾虚亏,血少肠燥。治宜固肾养血,痛乳润肠。

当归9g 黄精9g 川芎4.5g 黄芪9g 淮山药9g 甜苁蓉9g 黑芝麻9g 杜仲9g 狗脊9g 白术6g 丝瓜络9g

案十六、月经不调不孕

孔××,25岁。

禀赋虚弱,19岁月经初潮起,后即隔三月一转,婚后7年未孕,于1961年间前来门诊。

初诊:4月12日。面色萎黄,精神疲乏,胸闷头眩,腰酸肢软,据述经水常三月一转,刻已二月余未来。近日情绪不佳,夜寐欠安,脉象细弦,舌质淡苔白。症属肾虚肝郁,气血不足。治拟补肾养血,健脾解郁。

当归9g 川芎4.5g 香附9g 白术6g 陈皮6g 茯神9g 丹参9g 黄芪9g 巴戟天9g 仙灵脾12g 菟丝子9g

二诊:4月14日。服药后胸闷已宽,夜寐亦安,惟感周身骨节酸痛,时感寒冷,腰酸膝软,肝木虽已稍舒,而血虚肾亏依然。治拟补肾益血,温经活络。

狗脊9g 杜仲9g 续断9g 当归9g 龟版12g (先煎) 阿胶9g 川芎4.5g 黄芪9g 熟地9g 桂枝2.4g 陈艾叶6g

三诊:4月19日。调理后肢节疼痛稍好,经水已来三日,仍近二月始转,量少色淡,刻感腰背酸痛,面色不华,小腹有寒冷感,脉象细迟,舌质淡苔薄白。此乃肾虚血少,冲任虚寒。治宜调补肝肾,温宫调经。

当归9g 白术6g 陈皮6g 狗脊9g 续断9g 鹿角霜9g 秦艽9g 黄芪9g 阿胶9g 香附9g 肉桂2.4g

四诊:6月3日。四季经,惯常3个月一转,经调理后昨隔一个半月而来,此佳兆也,较上次色量均好转,腰酸肢软,治宜补肝肾,调经水。

当归9g 川芎4.5g 熟地9g 香附6g 巴戟天9g 丹参9g 紫河车6g 杜仲9g 续断9g 陈皮6g

五诊:6月7日。经水将净,刻有腰酸头眩,精力疲乏,当系体弱尚未全复。治宜调补2天,兼养气血。

熟地9g 制首乌9g 白芍6g 黄芪9g 杜仲9g 续断9g 紫河车6g 狗脊9g 白术9g 苏梗6g 茯苓9g

六诊:6月23日。头眩胸闷,食欲不振,精神疲倦,素禀怯弱,有疰夏史,脉象细缓,舌苔薄腻。症属暑湿交阻,气虚血少。治当宽胸和胃,益气养血。

当归9g 黄芪9g 五味子4.5g 藿香2.4g 苏梗4.5g 蔷薇花2.4g 黄柏1.5g 砂仁2.4g (后下) 制黄精9g 川芎4.5g 陈皮6g

七诊:6月29日。脉象细弦,舌质淡苔薄,腰酸疼痛而寒冷感,此乃肾虚血少,气血凝滞。治宜温通经络,填补冲任。

鹿角霜9g 当归6g 熟地9g 制首乌9g 阿胶9g 紫河车6g 黄精9g 嫩桑枝9g 桑寄生9g 秦艽9g 桂枝4.5g

八诊:8月3日。经水又近二月未来,胸闷纳呆,食欲稍差,舌质薄而腻,脉象细缓。脾为湿阻。治宜补肝肾化暑湿。

当归9g 川芎4.5g 熟地9g 白芍6g 五味子4.5g 杜仲9g 黄精9g 白术4.5g 藿香4.5g 佩兰6g 佛手6g

九诊:8月8日。经水前日已来,与上次相隔二月余,较四季经已有提前,量不多,色尚正常,胸宇不宽,略有腰酸。治宜调经益血,兼补冲任。

当归9g 紫河车9g 熟地9g (砂仁2.4g 拌) 丹参9g 巴戟天9g 菟丝子9g 黄芪9g 白术6g 制香附9g 炒枳壳4.5g 陈皮6g

十诊:1962年1月27日。去年服药调治后,8月16日来经,10月初又来经,相距1月半,经水渐调,症象好转,刻又三月余未来。头眩神疲,潮热恶寒,泛泛欲吐,小溲频数,脉象滑数。已是怀孕之兆。治宜宽中和胃。

苏梗4.5g 白术6g 陈皮6g 茯苓9g 炒枳壳4.5g 白芍6g 代代红2.4g 荷梗二尺(去刺) 左金丸2.4g (包) 孩儿参4.5g

十一诊:2月28日。怀孕4月,胸闷头眩,腰酸肢楚,治拟健脾安胎。

焦白术9g 陈皮6g 孩儿参9g 菟丝子9g 覆盆子9g 杜仲9g 续断9g 熟地9g 苏梗6g 苎麻根9g

案十七、乳胀不孕

陈××,30岁,工人。

1960年8月13日就诊:切脉细弦,舌苔薄黄。曾生一胎,不久即夭,继而未孕已10年,迭经诊治,均无效果。经水一般超早二天,经前约一周时有胸闷不宽,乳部作胀等证,经来小腹亦胀,胃口不佳,腹中有气上下窜动,直至经来二天后,方始消失,如此已逾数载。症属情绪不佳,性情急躁,以至肝气郁结。治宜疏解。并谓:“前曾生育一次,故此次俟胸闷气胀,诸症愈后,仍有生育希望,但须有信心,保持心情舒畅”。

香附9g 郁金9g 白术6g 当归9g 白芍6g 陈皮6g 茯苓9g 合欢皮9g苏罗子9g 路路通9g 柴胡2.4g

嘱每次经前感胸闷乳胀时服,至经来1~2日停止。

患者隔4个半月又来,自述在经前服药后,腹中有骚扰感,咕咕有声,不久即下有矢气,上有嗳气,胸脘舒服,小腹亦复不胀,乳胀等症状也见好转,目前经水已有5旬未来。按脉滑数,舌苔薄黄,乃问其是否有怕冷,泛泛欲恶,小便频数等自觉症状,患者均点头称然,并谓有精神疲乏现象。乃诊断为怀孕之象,其后于1961年10月平安生产。

案十八、盆腔炎

胡××,38岁。

患者曾生3胎,小产二次。1963年2月间第2次小产后,发热四月余未退,经医院注射抗菌素治疗无效。刻有胸闷潮热,腰酸肢楚,精力疲乏,带下似脓,有秽味,并时带红,经检查为盆腔炎。

初诊:6月28日。切脉细数,舌苔薄黄。据述此次小产后即行避孕,刻月经3个月未来,小腹隐痛,阴道流出脓汁带有秽臭味,小便中亦混有血丝,口干潮热。症属湿热内蕴,阴虚火旺。治拟养阴清热之法。

鲜生地30g 大红藤15g 川黄柏9g 知母9g 甘草梢4.5g 淮山药9g 粉丹皮9g 茯苓9g 山茱萸肉9g 樗白皮12g

复诊,上方加减,自9月底至10月15日,服用半月后,潮热消失,秽带减少,尿血亦止,腹部已感轻快,惟尚精神疲惫,大便燥结不畅。治拟健脾固肾,兼清余邪。

黄芪9g 白术6g 新会皮6g 生地6g 菟丝子9g 山茱萸肉9g 甜苁蓉9g 川黄柏9g 茯苓9g 白槿花9g 甘草梢4.5g

案十九、妊娠皮肤发黑

林××,27岁。

初诊:1970年8月19日。第一胎,怀孕五月余,期间无特殊不适,最近2周起病于足趾搔痒,一周后牵及四肢,奇痒不堪,尤其遇风和见光更痒,上下肢皮肤遂见枯黑。脉象弦滑,舌苔薄白。治拟清血健脾利湿。

生地12g 茯苓皮9g 稆豆衣12g 忍冬藤12g 嫩钩藤9g 地肤子9g 苍耳子9g

黄芩9g 当归身9g 生甘草3g 白术6g 赤豆9g 五剂

二诊:8月26日。服药二剂后,自觉搔痒减轻,四肢皮肤枯黑颜色见减淡。治以原方7帖。

三诊:9月19日。药后精神已好,四肢黑皮全退,手掌脚底似有轻微痕迹,夜寐欠安,四肢麻木,胎动亦好。治拟凉血安胎。

生地12g 茯苓9g 黄芩9g 白术6g 绿豆衣12g 稆豆衣12g 赤小豆12g (打),银花9g 甘草3g 夜交藤15g 钩藤12g

续服6帖以巩固疗效。

验方

一、加减固本汤

组成:潞党参9g 焦白术9g 茯苓9g 牛角腮9g 杜仲9g 五味子4.5g 淡远志9g 陈阿胶9g 炒贯众9g 乌贼骨9g。水煎服。

功效:填补肝肾,塞流固本。

临床应用:主治肝虚肾亏的顽固性崩漏。本方系取傅青主固汤本去当归、山萸肉、甘草3味、加入牛角腮、陈阿胶、炒贯众、乌贼骨等化裁而成。朱氏认为当归性温动血,故不用。方中远志既可宁心安神,又止胞宫出血。由于顽固性崩漏流血无度,肝肾均亏,八脉空虚,故参入牛角腮、阿胶类血肉有情、原胶质之品,填补冲任之脉。贯众能清热解毒,与远志同用,其止胞宫出血具有卓效。朱氏经验,逢久崩久漏者,嘱病家于隆冬封蛰之际,取阿胶、龟板胶、牛角腮等原味胶质药物,加用健脾和胃之品,熬煎成膏滋药,每日进服,则崩漏未止者可截止,已止者可巩固疗效。

二、止崩汤

组成:潞党参9g 当归身6g 生地9g 白芍9g 山茱萸肉9g 女贞子9g 焦白术6g 青蒿6g 盐水炒黄柏9g 蒲黄炭9g 熟军炭3g 陈皮6g。水煎服。

功效:补养阴血,清热调经。

临床应用:主治阴虚血亏,内有瘀热的崩漏,伴有头晕腰酸,颧红口燥,午后潮热,脉带数,苔黄等症。朱氏认为崩漏一症的治疗,虽以补充气血,塞流止血为主,但若辨证为阴虚阳亢,内有瘀热者,纵用补涩法,亦无济于事,必须在补涩之中酌加清理瘀热之品,方能中鹄。《济阴纲目》眉批中谓:“愚谓止涩之中,须寓清凉,而清凉之中,又须破瘀解结。”故朱氏对这一类型的崩漏患者,常在养阴柔肝法中加入清热凉血,祛瘀行滞之功的熟军炭,蒲黄炭两味。尤其是熟军炭是必用之品,既能推陈出新,引血归经,又腹痛便泻之副作用。但兼有便秘一症,则熟军炭用量加至4.5g。朱氏遇崩漏日久,尚有瘀热未清,应用补涩药无效者,也于补养药中熟军炭一味,每能应手而止。

三、加减艾附暖宫丸

组成:陈艾叶6g 制香附9g 当归6g 续断9g 白芍6g 熟地9g 煨木香4.5g 台乌药6g 川楝子9g 黄芪9g 肉桂2.4g。水煎服。

功效:养血温经,理气止痛。

临床应用:治胞宫虚寒,冲任气滞的痛经。本方是由《沈氏尊生书》中的艾附暖宫丸加减而成。方中用黄芪、熟地补气血,当归调经,续断调肝肾,香附理气行滞,肉桂、陈艾叶等温宫暖胞。气血因寒而滞,得温暖而行,通则不痛。如经水夹有瘀块,可加山楂、青皮、红花、枳壳等以使化瘀行滞而止痛。

四、黄带方

组成:焦白术6g 茯苓9g 陈皮6g 白芍6g 川黄柏9g 黄芩9g 樗白皮12g 白槿花9g 白果(打)7粒。水煎服。

功效:健脾化湿,清热束带。

临床应用:主治因脾虚湿感,湿热下注带脉的黄带,可伴带下稠粘或秽臭,胸闷心烦,小溲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濡数。本方是由《丹溪心法》二妙散和《证治准绳》三补丸化裁而出。若湿盛加苍术6g;热盛加川黄连3g;带下秽臭甚者,加土茯苓12g,墓头回9~12g。朱氏认为墓头回乃属带下而有秽臭味的专药,配入土茯苓治疗腥臭黄带,屡试屡效。

五、赤带方

组成:香附炭9g 焦山栀9g 丹皮9g 川黄柏9g 当归身9g 白芍9g 地榆炭9g 鸡冠花9g 侧柏叶炭9g。水煎服。

疗效:解郁清热。

临床应用:主治带下黄白间夹有赤色或紫黑色,有血腥气,可伴精神抑郁,胸胁胀痛,苔黄舌红,脉弦数。本方是由《女科撮要》丹栀逍遥散化裁而来。如有黑带,则改白芍为赤芍,当归身为当归,既养血又活血,使残余积血得以排除。俟紫黑色带消失后,续治黄白带。

六、白带方

组成:淮山药9g 焦白术6g 山茱萸肉9g 石莲肉9g 生米仁12g 砂仁2.4g 川黄柏皮6g 海螵蛸9g 茯苓9g。水煎服。

功效:健脾化湿,固带。

临床应用:主治因脾虚生湿,带脉失固的带下色白而无臭味,连绵不绝者,伴有精神疲乏,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象缓弱。本方系由《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化裁而出。方用淮山药,白术,茯苓,砂仁健脾和胃;苡仁培土化湿;萸肉补肝肾,固带脉;莲肉、海螵蛸固涩止带。朱氏认为白带虽为脾虚湿滞,但带有残热内恋,故酌加川黄柏清余热,化湿浊。如有腰酸者,加菟丝子9g 杜仲9g 如阴部有浮肿,加白芷炭2.4g 车前子9g。

七、青带方

组成:黄柏9g 黄苓9g 焦栀子9g 苦参9g 蛇床子9g 金银花9g 茯苓9g 生地9g 樗白皮12g。水煎服。

功效:清热杀虫。

临床应用:主治带下青绿色或菜黄色,质稠而有泡沫,流出后常刺激外阴皮肤而引起瘙痒感。朱氏认为本症也由脾虚湿热,下注带脉所致。治疗之时,应配合外治法,常用野菊花,生百部、白槿花、韭菜煎汤熏洗外阴部,或用黄柏末、枯矾研匀外敷。

八、白崩方

组成:鹿角霜9g 狗脊9g 白蔹9g 陈艾叶6g 潼蒺藜9g 杜仲9g 五味子4.5g 淮山药9g。水煎服。

功效:峻补奇经。

临床应用:主治带下如米泔水,质清稀而状如冲崩,兼有头晕目眩,腰酸膝软,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象微弱。朱氏认为本症多见于老年,先天不足或病后虚损的妇女。其病机为肾阳虚弱,冲任亏损。本方系由《济生方》白蔹丸加味而成。该方为治阳虚带下的祖剂,《女科切要》的内补丸和《吴鞠通医案》的通补奇经丸莫不由此衍化而出。

九、五色带下方

组成:生黄芪12g 焦白术6g 熟军炭4.5g 川黄柏9g 败酱草9g 米仁12g 全瓜蒌9g 连蒂菱壳12g 生甘草3g。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祛瘀软坚。

临床应用:主治臭秽异常的五色(青、黄、赤、白、黑)带下重症,可伴心烦口燥,小便热赤,脉数。如带下如脓样者,加白头翁12g 鱼腥草9g;出血多者,加黑地榆12g 阿胶9g ;阴道作痛者,加犀黄醒消丸(吞服)1.2g ;阴部瘙痒,则加苦参片9g 蛇床子12g。朱氏认为,带下杂色是因湿毒内蕴胞宫所致,或为胞宫内有脓疡,或为肿瘤。方中熟军炭为要药,既清热解毒,又祛瘀止血;米仁健脾化湿,排脓消肿,配带蒂菱壳同用,共奏固涩止带之功;生黄芪、白术、甘草除固气益损外,又能排脓止痛;川黄柏、败酱草擅长清解下焦湿毒。本症迁延日久,五脏俱败,津液枯槁,可见面色不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顿,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光剥,脉微细,朱氏改用补虚固脱之法。处方:生黄芪12g 潞党参9g 麦冬6g 当归身9g 白术6g 五味子6g 米仁12g 赤石脂(包煎)12g 生甘草3g。水煎服。

十、加减扁鹊三豆饮

组成:赤豆9g 稆豆衣12g 生甘草3g 生地12g 茯苓皮9g 忍冬藤12g 嫩钩藤9g 地肤子9g 苍耳子9g 黄芩9g 当归身9g 白术6g。水煎服。

功效:养血祛风,健脾利水。

临床应用:主治妊娠皮肤发黑,妇人及产后面部色素沉着,服避孕药及人流后面部及手部皮肤色素沉着者。扁鹊三豆饮是由赤豆、稆豆衣、绿豆、生甘草四味组成,原治小儿稀痘清毒,且对麻疹有预防作用。朱氏认为妇人妊娠,产后或服避孕药后引起皮肤色素沉着,是由于血虚生风,热毒蕴血,脾虚生湿所致。本方减去绿豆,加入当归、生地,以养血凉血;忍冬藤清热和络,走达四肢;白术、茯苓皮健脾利水;苍耳子、地肤子祛风止痒;钩藤,黄芩清热平肝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