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学文:恬淡心态 饮食有节

陕西中医学院教授张学文已经74岁了,是首届30位国医大师中年龄最小的,身体一直不错。谈起养生保健这个话题,他总结出8个字:“恬淡心态,饮食有节。”

“耿直为人,认真做事,实事求是,是我做人的原则;治病救人,培养学生,是我日常的工作;继承发扬,整理创新祖国医学,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张学文以此为座右铭,始终保持心境平和,淡泊名利,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家中墙上悬挂的“恬淡”二字,就体现了他的处世思想与不懈追求。

从医几十年,张学文一直很忙碌,病人络绎不绝,学术工作也持续不断。他平时社会活动很多,工作很累,但一走进诊室,他就神清气爽。生活中张学文有时候爱忘事,但看过的病例却记得清清楚楚,过目不忘;生活中他有时候脾气有点急,但对病人却从来不急。而对于看病和学术之外的许多事,从不往心里去。

张学文说,在生活中自己是个马马虎虎的人,心态一直保持得很好。在家里,大小事都是老伴操心,自己则全身心地扑在热爱的中医事业上。尽管工作繁忙,张学文却能张弛有度,劳逸结合,能较好地调节生活节奏。他说,生活过度劳累或休闲都是养生的大忌。因此,从家到诊室两点一线的活动以及合理的饮食习惯,成为他几十年不变的生活轨迹。

谈及如何合理科学饮食,张学文认为,数千年来的医学实践证明,饮食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且方便易行的治病方法。他认为,自然界的不少食用物品,既可作为食物以养人体,又可作为药物治疗疾病,如大枣、梨、山药、蜂蜜、海藻、海带、石花菜等。

张学文介绍,食物与药物一样,都有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药物通过一定方法的炮制,可以改变其气味属性;食物经过烹调,也同样可以改变其性质和滋味。饮食与脾胃还有着必然的生理和病理联系。饮食调和,脾胃健旺,则元气充沛,生机蓬勃;饮食不调,脾胃损伤则元气衰颓,生机减退。不少药用食物都具有调和脾胃、充养脾胃的作用,如大枣补脾气,梨汁滋胃津等。由此可见,调节饮食,注意食疗,可以顾脾胃养元气,从而达到养生或治疗的目的。

疾病初愈应以清淡之品调养。这是因为疾病初愈,正气未复,身体衰弱,特别是急性热病初愈的时候,如能抓住这一时机,适当给予相宜的饮食进行调理,就能使身体早日恢复健康,但若饮食不当,或余邪还未完全肃清之前,任意进食滋养厚腻与身体不相适宜的食品,就会适得其反,并有可能使旧病复发。

实践证明,粥对许多病都有帮助促进恢复健康的作用。《伤寒论》在桂枝汤服法中,就强调要喝稀粥以助药力。《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着常用粥达五六十种,《粥谱》中则列二百多种。古人对粥颇为重视,认为粥能“畅胃气、生津液”。因此,初产、病后调理,粥最适宜,特别是粥油(粥的上面一层)更具有良好的滋养作用。

以食物偏性(寒热温凉)来调节人体内部平衡,对病体逐渐康复很重要。一般说来,热体热病需忌辛辣煎炸食品,寒体寒病须忌生冷瓜果,脾胃湿热重者则少吃脂肪油腻之物。此外,如吃热性药物时,不宜进食绿豆芽等凉性食物;服寒性药时不宜进葱椒大蒜等热性食品,否则可使药物失去应有的效用。

他强调,在饮食中要注意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而不应该单纯追求口味,过多食用膏粱厚味。张学文说,大鱼大肉虽好不能天天吃,比如羊肉性温,冬天吃对身体有好处,夏天吃就不适合。黑木耳、萝卜、白菜、山药、黄瓜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普通,但不管什么时候都是非常好的养生食品。

“脑子要多用,肢体要多动,烟酒少沾点,闲气少生点,乃是长寿之本。”张学文运用自己总结的养生保健理论,练就一副好身板,正在岐黄大道上一路前行。(周颖 李军)